第37章 欢迎来到力行社掌权时代!3
1904年,众所周知日本和沙俄之间关于在华利益划分有了一些口角摩擦,本来时任沙皇尼古拉二世没有当回事,有着欧洲宪兵之称的俄罗斯帝国天下无敌,一个近几十年才崛起的东亚小国凭什么和他们争夺在华利益。
他承认中日海战日本国战绩确实不错,但是他始终认为陆军实力才是决定一个国家兴亡的最大因素。
而我沙俄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堂堂沙皇统领几百个民族,俄军虽然打不过俄军,但是打一打日军还是手拿把攥的。
连姗敏锐的拉拢高官贵族,得到了仿制俄式武器的授权许可,并且凭借低成本高回扣的优势战术,成功与后勤军需体系缔结了极为友好的关系。自1903年派遣一众力行社俄国成员和外交魅魔远赴圣彼得堡,与一众俄国官员结交成为密切的利益伙伴,付出一些优质产品,成功打入沙俄高级贵族的关系网之中,别看他们现在显贵的爵位,实际上维持日常奢靡的生活需要非常多的财富。
付出对方所在城市的特许经营权后,即使是高傲的大公伯爵同样对弗拉基米尔等人笑逐颜开,就显得十分客气。
沙皇所在的罗曼诺夫皇族也没有落下,都有份。面对从天而降的大礼包没有一个人拒绝,与外交魅魔拉拢关系时显得尤为亲切,对于一些合理的、不太合理的请求也都很快就考虑好接受。
就这样,在边境重镇伊犁出现许多中俄合资的工厂,你要问伊犁将军怎么看?
将军:当然是躺着边数钱边看。
早就听闻力行社惠官力度非常大,这回总算轮到他吃大头了,原先每年都会有孝敬,只不过没有什么太多有求于自己的,双方都没有理由提高孝敬的力度。再说了白来的钱还嫌少,贱不贱呢!自己出多大力心里没点b数吗?有孝敬拿就不错了。
很快中俄合作组建的包括军工厂在内的一系列轻重工业就顺利开工了。
其中两方都很满意。俄方认为:对方什么有眼力见的把工厂开在边境,这是主动示好的标志,一旦有关系反复,俄军就可以迅速派兵占领工厂。
力行社方面认为:把工厂开设在边境有利于更好的出口到俄国国内,并且边境的官员上上下下都已经打点拉陇好了,由于己方的超自然力量,对方可以说是对两方交好死心塌地,极力维护友好关系。还有一些官员权贵已经暗地加入力行社。
总之两方都认为自己这边赢麻了,于是力行社仿制的莫辛纳甘1891式步枪顺利投产并且进入俄军装备序列,一些俄国武器专家也受邀加入军工厂,这些是利用高官贵族方面的关系。
仿制的步枪在制作工艺上出乎俄国专家预料,尤其是枪管的质量明显好于国产步枪,综合实验得出结论,力行社仿制的莫辛纳甘步枪整体优于国产步枪,并且由于生产工艺的原因,不仅良品率更高,而且成本也显著低于国产。
专家的建议是加大购买力度,还能把成本压得更低。
毕竟俄国方面也有股份,甚至专家自己也拿着绩效激励。
造不如买,何况还有一半的股份,也不能完全总结为进口,看到合资生产的步枪性能如此优秀,负责军工产业的官员也热衷于派遣更多的专家进入合资工厂指导生产,在他们看来伊犁军工厂也能算是半个亲儿子,还有高回扣可以拿,他们可以光明正大的表示:这钱我拿的问心无愧!毕竟性能更优异。
这下尝到甜头的俄国不仅愿意授权更多制式武器的生产许可,还决定加大投资,在中俄伊犁边境建设更大的工厂,生产出更多的武器资源以应对情况更加复杂的国际局势。
截止到1904年日俄开战前夕,俄军方面已经接收了40万把仿制莫辛纳甘步枪,由于枪械设计师在原型枪之上做出一定的改良,让武器更加适合军队使用。可采用了弹匣供弹,换弹速度提升,并且因为采用了更加先进的材料,枪械稳定性同步提升,枪械的手感也更好,对于新兵来说莫辛纳甘1903式步枪是一把更好上手的武器。
俄军装备的马克沁重机枪也被伊犁军工厂的枪械专家们做了改良,更加人性化、提高了过热的上限、整体重量减轻了,并且提前采用了历史的经验,并且优于历史,m1910重机枪提前出世,因为使用了较为轻便的轮式枪架,在转移紧急转移阵地时更加快捷,两方专家都预测会减少武器被摧毁的几率。
直到1904年2月8日,日本海军未经宣战突然袭击俄罗斯驻扎在中国旅顺口的舰队,日俄战争爆发。
海军方面力行社无法干涉,可是俄国陆军已经被加强一轮。
由于力行社方面若隐若现的提醒,以及日军早战偷袭的前例,在与日本边境的重要城市都建设了规模巨大的军火库。
所以在日俄陆军初次交火时,两军都吓了一跳。
日军:纳尼,为什么露西亚的陆军火力这么猛?
俄军:为什么自己军队的火力这么猛?
装备了更加优秀的步枪和重机枪的俄军在前线面对日军的冲锋大杀特杀,充足的弹药补给意味着前线士兵更加肆无忌惮的还击。
很快高额的伤亡和惨淡的推进速度,负责攻克旅顺港的东乡都麻了,什么鬼?情报是假的?对面怎么有这么多的机枪装备?
是的由于力行社在情报阵线的辅助工作,日方明显的到了假情报,什么旅顺港俄国守军无比虚弱,都是假的。情报里你再强大都是假的,只有到了战场上才能看到真相。
真相东乡指挥官终于看到了,此时日本出师不利但也骑虎难下,虽然在东亚地区日本海军占据绝对优势,但是面对旅顺港特意加固的堡垒群和连绵不绝的地下防御工事,海军舰炮也不能发挥出应有的实力。
无法,只能顶着高昂的伤亡数字继续进攻,战争一旦开启,结束就不由他们决定了,何况他们还是偷袭的一方,现在俄国非常愤怒,沙皇尼古拉二世更是直言日本这个卑鄙小国竟然还敢偷袭,他们的反击一定会毫不留情。
沙俄国内民众一片哗然,小小日本竟敢偷袭强大的俄罗斯帝国,纷纷自发的抵制日货,在暗地里推波助澜的力行社和各大分销商低调接手空出的市场。
很快沙俄政府采取了塔里木商会的弗拉基米尔会长的建议,大肆搜捕在俄日本人,经过提前的情报支持,这次沙俄军警的行动堪称又快又准,没有冤枉一个,没有错抓一人,主管还获得了沙皇的表扬。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在开战之前,在日的沙俄公民纷纷以各种理由携款离开日本,一些不好带走的财产也在关系尚未紧张的时期变卖。
收到沙俄主动没收日方财产、抓捕日本在俄人员的消息后,日本方面顿时傻眼了,之前眼睁睁地看着露国商人撤离,这下好了!自己这边没法反制只能干吃亏。
据说收到消息的日本天皇心情尤为不畅,负责情报的官员也被换了一遍。任谁都会怀疑政府内部出了内鬼,提前泄密。经过高压调查,就抓住了几个渎职贪腐的家伙,并没有发现露西亚间谍,于是那几个倒霉鬼就被当作祭品,向天皇赔罪了。
所有逃过一劫的俄国人都心有余悸,不由得发自内心的感谢力行社的帮助,实际上一些俄国人在日本控制范围出手的财产有些被力行社转了几个弯的较为实惠的收购了,就这样两方都获得了实惠,只有日本方面亏了。
日本与沙俄在中国的领土上打的如火如荼,因为俄军指挥官普遍与力行社关系良好,军需官更是蜜里调油。所以对于不幸波及到了的中国百姓,普遍比较亲善,愿意耗费运力把百姓们转移到新疆,支援力行社老朋友的建设。
受兵灾的东北百姓听到有这种好事,纷纷举家迁徙,搭乘俄国人的铁路远离战火纷飞的东北,一些不在交战范围内的百姓见此情形也都心有余悸,生怕什么时候战火波及到自己,也在力行社的帮助下纷纷逃离。
这些日本人再也无法污蔑中国百姓在日俄战争期间为对方传递情报了,因为他们都受到力行社帮助赶紧逃走了。
整个日俄战争期间,出现了许多次整片地区集体搬空的情况,并且因为力行社的添油加醋和危言耸听,越来越多的东北人逃离东北。
间接导致日军想要就近获取补给根本无法实现,旅顺港在开战之初,趁着没有被完全包围,力行社就组织了多次迁移计划,最后也成功留下一座空城,而要塞中的俄军因为上官突然的高瞻远瞩,积累了巨量的战争物资,使得士兵们在堡垒中与日军轻松对线,一位基层的连长更是直呼从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日俄双方在坚壁清野的中国东北,激情互殴,虽然俄军的指挥十分僵化,但是由于提前准备的军事物资,在战壕之间与日军打的有来有回,日军高层明显感到对攻的棘手。
东乡:他们的机枪也太多了吧!在我军的炮火轰炸下,对面没多会就重新打响机枪,他们到底有多少机枪啊!
丝毫没有怀疑其实己方的炮火没有摧毁多少敌方的机枪。事实上秉持着灵活的机枪使用战术,在机枪足够的情况下,频繁的转移阵地没有造成明显的火力空挡的情况,俄军始终牢牢压制住日军的冲锋,双方无奈提前进入战壕坐牢阶段。
由于俄军糟糕的指挥能力,前线的指挥官在参谋的劝导下,选择挖掘更多的堑壕,结硬寨打呆仗,事实证明在战壕防御阶段指挥官适时适度的放权,能让前线的将士更加灵活的布置防御,因为提前备好了充足的武备,战争迅速进入有利于俄军的阶段,就是看谁挖的战壕更快更好,俄国人终究是占据了身高优势。
每次日军组织冲锋一旦进入对方的战壕区,就很难在攀登离开,因为俄军阴险的把战壕挖掘的很深,平时士兵战斗踩着一个板凳,这个是力行社的建议,果不其然,身材普遍矮小的日本人进入俄军的战壕就是自取死路。
尤其日军普遍热爱拼刺刀,猪突进入俄军堑壕后,惨遭地雷洗礼,接着就是丧心病狂的手榴弹集群投掷,一个在明处一个在暗处,更何况在狭小的战壕内逃也逃不掉,躲也没处躲,堪称有去无回。
进攻的日军指挥官人都麻了,组织进攻的士兵很少能回来,敌方兵力也不见少,战线也推进困难,简直是进退两难。
而且俄军还会在夜间组织偷袭,让日军休息不好,整夜的心惊胆颤,生怕一颗手雷把自己送走去见天照大神。
指挥俄军防守的指挥官尤为惬意,看着一批又一批自己士兵拉出前线的敌方士兵尸体,他就高兴的多吃两口面包。这样的指挥有什么难度吗?只要不让他进攻。
日军高层此时显然已经出离的愤怒了,光死人没有战果,这可怎么让它向天皇交代啊!想要泄愤,发现中国百姓大部分都逃走了,剩下的都躲进有中国军队进驻的大城市中,先不说进攻的难度,就算是顶住火力也可能被俄军抓住战机。
两线作战兵家大忌,虽然它们根本就不知道俄军没有兴趣主动发起进攻。
俄军还像历史上的那样,由基层将士发明了一种曲射的迫击炮。
当然在力行社那边早就设计投产了,只不过一直遮遮掩掩不视于外人。
这下俄国人自己发明出来迫击炮,一经战场检验,就立马按照力行社自己的轻型迫击炮阉割设计出了一款十分可靠的50毫米迫击炮,关键是生产工时很少,结构也很简单,关键是弹药。
最终被命名为伊犁1904年式50mm轻型迫击炮正式投产,样品经过俄国军方检验给出了特别好评,只是在几个细节方面稍加改动(懂的都懂),火速生产100门,和配齐每门20发弹药后,作为第一波补给送往前线。
随后陆续改进设计出了80mm、100mm等口径的迫击炮方案,作为不同梯度的曲射火力支援武器。在堑壕战这个大背景下有时候迫击炮比步兵炮更好用。
这一点前线艾屮的日军深有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