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颜真卿
“把时间线往前调一调,接下来简单讲一哈那一些在安史之乱中的人物吧——颜真卿和颜杲卿。mshangyuewu”
“是不是觉得他俩名字这么像?颜杲卿是颜真卿的从兄。”
“这是真正的满门忠烈,据史料记载,颜氏一门死于安史之乱多达三十余人。”
“安禄山造反时,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士兵战斗力非常渣,打他们就跟割韭菜一样,更要命的是许多地方还没打就投了。”
“而在北方敌占区还有两个没有投降的,一个是颜真卿的平原郡,另一个是常山太守颜杲卿。”
“颜杲卿曾经是安禄山的手下,被他提拔为太守,但面对他的反叛,却坚定地站在了他的对立面。”
“为了让颜杲卿和他一起对抗朝廷,安禄山抓了他的儿子颜纪明当人质,然而颜杲卿依旧选择了大义。
“他和颜真卿一起反抗,但他俩的地盘太小,加起来也不过千余人,兄弟俩到处求联盟,许多打算投降的将领加入了他们的救国军。”
“可惜,这只是螳臂挡车罢了,颜杲卿最终战败被抓。”
“安禄山命人将他绑在了中桥南头从西数第2根柱子上,他一身的硬骨头啊……”
说到这,言欢的声音接近于叹息:“他对安禄山大骂,被割去舌头,却仍张着嘴,满口是血去无声怒骂。”
“最后他被一刀刀割去肉,他那个做了人质的儿子也被残害曝尸荒野,颜国清全家上下30余人满门抄斩。”
“颜真卿后来找遍也只找到了侄子的头颅。”
“大名鼎鼎的国宝《祭侄文稿》,就是颜真卿在找到侄儿颜纪明的头颅后写下的。”
“作为一幅书法作品,有人说他多次涂抹,布局杂乱,可等了解他背后的故事之后,才能明白这里面的字里行间每一处涂抹都代表着颜真卿的悲愤难言。”
[不管在什么时候,华夏都不会少这样慷慨赴死的大英雄啊]
[唯有死战,安能言降]
[唉,看的难受。]
[李隆基这个老菜倒是跑的比谁都快]
[读史真是太需要勇气了 每每扼腕捶胸]
[为张雎阳齿,为颜常山舌]
张巡立于萧瑟寒风,仰头望着那同他一般的孤勇之人。
如果没有天幕的话,自己的另一个结局将会截然不同。
后世人该如何评价于他呢?
是一腔孤勇吗?是臭名昭著吗?
思及此,他却微微弓起腰背大笑,笑的溢出泪花捂住眼睛:“不悔——”
就算再来一次,没有出现天幕帮助, 他依旧会如此抉择。
哪怕会就此背上赫赫恶名。
言欢:“而颜真卿呢,是一个正儿八经的读书人,他通过科举入仕为官。”
“那个时候奸相李林甫死了,安禄山和杨国忠都想接替他成为新的权臣。”
“李林甫奸相主要在于党同伐异,闭塞言路,不过这也是在唐玄宗默许之下,他明确说过,兵事付节度使,文事付宰相。”
“李林甫也很有才华,是凭借政绩,开源节流当上的宰相,他在,安禄山还真不敢反,反了,很快也会被李林甫化解。”
“李林甫好歹是有才却无德,至于杨国忠?呵……无才无德。”
“杨国忠跟安禄山掐架,一个说对方拥兵自重意图谋反,一个说对方把持朝政,误国误民。”
“李隆基选择不信,一个是自己的干儿子,一个是自己的大舅哥,不可能对自己不利,他为了展现自己的信任,还给两人增加了权力。”
“……有的时候真的想过去抓住他的肩膀,使劲摇一摇:喂喂喂你快醒一醒啊!!”
[加一]
[带我一个]
[真的好像被夺舍了一样]
[李隆基你个小]
[如果是那个时候张九龄还在该多好。]
“面对两个人的互相黑,李隆基不信,但颜真卿信,他觉得两个人都不是好东西。”
“他不屑跟杨国忠为伍,于是被调令外放到了平原郡为太守,那个地儿离安禄山的大本营还挺近。”
“所以他到了那边第一件事就是召集民兵去加固城墙,他坚信安禄山会反。”
“颜真卿:朝廷不管老子管。”
“而那俩卧龙凤雏继续掐架,不遗余力的黑对方,后来安禄山真的反了,杨国忠功不可没。”
“甚至安禄山谋反打的旗号还是:清君侧,铲除奸相杨国忠。”
“万能的清君侧。”
诸葛亮:?
庞统:!
什么话?这是什么话?!
谁跟那俩货一样蠢了?!
“颜真卿寻思着自己一个小小的平原郡太守,肯定拦不住的。”
“就打算等安禄山和哥舒翰、高仙芝、封常清等人打作一团。他再跳出来封住安禄山的退路,准备来个瓮中捉鳖。”
“封常清一路退守,遇到了高仙芝也就是高适,两个人一商量打算放弃洛阳,退守潼关。”
“潼关是长安城最后一道防线,防守效果最好,是消耗战胜地。”
“谁成想……李隆基他丫的是微操大师啊!”
“他听说东都洛阳丢了以后气的不轻,在奸臣的怂恿下,他下令斩杀了高仙芝和,封常清。”
“李隆基:无所谓,我会出手。”
“未战先斩两员大将,你那是出手吗?你那是出丑啊!”
“里面还有一个人叫哥舒翰,他本来想据守潼关,可杨国忠跟他不和,强迫他出关迎敌。”
“大唐20万军,全军覆没。”
[666要被气死了]
[守潼关本来是稳赢的局面,搞成那样,高仙芝和哥舒翰随便一个来守城随便赢,玄宗不乐意非要主动进攻]
[主要是虎牢关没守住,后面潼关又丢了,这两关要是守住的话,安史之乱就没那么严重了]
[李隆基晚年令人无语,只要守住潼关、不提前秋后算账的事儿,史思明在河北被郭李打的已经请降]
[颜真卿的字比刀锋斧头还要锋利。]
[颜筋柳骨,颜真卿是有风骨的]
“而在被放弃的洛阳,依旧有人螳臂挡车。”
“河南留守的李憕,他本来想继续抵抗他召集了400人,但没开打那400人跑了。”
“他选择继续留守,和洛阳城同生共死。”
“还有一个是御史中丞卢弈,他送走了自己的老婆和孩子后,穿上自己的朝服端坐在御史台上等待死亡。”
“那个时候的洛阳城是什么样的?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河北河南真是最遭殃啊,现代的河北河南地区在唐代被称为河朔,中原等名字。”
“从大唐初期的李密,王世充,窦建德,刘黑挞,到大唐中期的安史之乱,再到中后期的藩镇节度史割据,再到末期黄巢朱温,最多的战争就在这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