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杜甫下
“后来玄宗逃到了蜀地,太子登基成为唐肃宗。”
“杜甫将一家老小安顿在亲戚家之后,立即动身前往朝廷,想要报效国家。”
“但倒霉的大冤种杜甫在半路被叛军给逮到了,叛军将他押送到了长安。”
“在那里他写下了一首《月夜》和《春望》。”
言欢将诗的全体内容放在天幕上。
“幸运的是,杜甫被关了没多久就偷偷跑了出去。”
“期间他又写下了史诗级别的一些作品:三吏,三别……”
字字诛心,一句一段都透露着当时局势的严重,人们仿佛看到了身处战乱中的民间疾苦,分崩离析的盛世。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大唐为什么会变成那样?
李世民抓心挠肝的想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的杜甫感动了唐肃宗,皇帝封了他为左拾遗,这一个八品官员是杜甫这一生做过最大的官了。”
“但好景不长,不久后,杜甫就因为帮朋友说情而被贬。”
“战乱未曾结束,朝廷自身难保工资都不能按时发,没办法养家糊口,杜甫只好去投奔亲朋好友。
“这个时候的李白因站队永王被投狱中,杜甫为其写下: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白哥入狱了,写首诗想你]
[白哥出狱了再写一首,恭喜]
[杜甫也太惨了吧]
“他思念家人时写下《月夜忆舍弟》。”
“那是中国人乡愁里最直白的写照,普天之下明明是一轮明月,偏偏要说自己家里最亮最圆,总会想起自己家乡的风景……”
“在读杜甫的诗时总能感觉到扑面而来的凄苦。”
“他为自己苦,为他人愁,更为国家担忧。”
“在高适等人的帮助下,他在成都终于有了一个草堂,和一家老小住在那里,终于度过了一段四五年的安顿时光。”
“在那里他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春夜喜雨》。”
“少时读那首诗时,只觉得是在写大好风景,如今长大之后了解杜甫再去看,方才得知那是杜甫经历良多之后,回望的释然感慨。”
“深秋的时候,杜甫房屋上的茅草被风吹走。”
“屋漏偏逢连夜雨,看着饥儿老妻,彻夜难眠,他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写尽了他的无奈与窘迫。”
“从我自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早年的意气风发壮志满酬,再到现在的困境。”
“受尽苦难的杜甫,依旧能够说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有如何的胸襟和气魄啊!”
[这个时候还有熊孩子欺负他: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令人敬佩的诗圣。]
[人间小苦瓜]
[太苦了呀]
[杜甫命运多舛,在那个乱世人才得不到赏识,帝王老年昏庸无能,自已享乐,奸臣当道……]
“战乱还在继续,杜甫前往梓州避乱,第2年安史之乱终于得以平定。”
“得知消息的他立刻挥笔写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喜悦之情跃于纸上。”
“战乱结束后,杜甫一家也搬回了草堂,心情很好的他又写下了《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我靠居然是这个]
[哇靠,up讲的这些几乎全背过]
[开玩笑,杜甫可是背诵天团里的一个大头]
“后来杜甫任职检校工部员外郎,也就是严武的参谋,后人又称他为杜工部。”
“765年4月,挚友严武去世以后杜甫离开了成都在路上又挥笔写下《旅夜书怀》。”
“他带着一家老小来到了夔州,在都督柏茂林的照顾下安顿了下来。”
“这段日子虽然生活平和,但他的内心始终在漂泊,他写下《登高》。”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古人的意境真是令人心驰神往。”
“这一首也被誉为七律之首。”
墨客凝视着这首,深感震撼。
没有矫揉造作,也没有难懂的典故涉字,只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写出了庞大的意境。
他们真心实意的感到敬佩——诗圣之名名不虚传。
“在这偏远的夔州,他遇到了公孙大娘的弟子李十二娘,观其舞剑,写了《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天幕上实时跳转内容。
[一舞剑气动四方!!]
[如此经历却有这样的情怀]
[倒霉小苦瓜,要是早生个十几二十几年就不用遇到乱世了。]
“770年,这是杜甫在世的最后一年,杜甫一家辗转漂泊到了潭州,他又遇到李龟年。”
“这又有了一首《江南逢李龟年》。”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up主没文化,只能说卧槽,写的太牛逼了。”
[哭死了,在盛世大唐分崩离析之后,又遇见了故人,感慨万千]
[落花时节也指杜甫晚年]
“在潭州的时候遇见臧玠作乱,只好逃往衡州,半路中遇到江水暴涨,只能暂留在方田驿。”
“5天都没东西吃,幸亏县令派人来送东西才得救。”
“这一年冬季,杜甫在湘江的一条小船上闭上了眼眸,离开了这漂泊的一生。”
“小时候不理解诗圣的分量。”
“直到如今,发现我身处太平尚且颓然自困,志气渐弱。”
“而杜甫是在山河破碎,穷困潦倒的地步仍然能忧国忧民,至今方知诗圣二字重于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