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突闻蝗灾 购买家禽防治
三月初五。
整个犷平县的百姓们开始忙碌起春耕来。
因为有了曲辕犁,也有了耕牛,百姓们耕种起来要省事的多。
按照这个速度来算,只需要十天半月,就可以将整个犷平的农田耕种完成。
此时,武家农庄外。
武家的佃户正在卖力的耕种着。
佃户的领头李珣,这位年纪最长者,此时正在田头上坐着。
看着佃农们卖力耕种的身影,脸上不由的露出了一丝微笑。
“感谢上苍啊,派武家来拯救我们这些百姓啊”
李珣百感交集的说道
“阿翁阿翁”
一声儿童的叫声,打断了李珣的思绪。
一转,原来是孙子二娃。
“二娃,过来跟阿翁抱抱,。”
“嘻嘻阿翁,你看,我在田里找到这个小东西,这是什么啊?”
李珣看着孙子手里的白色米粒般物体,顿时瞳孔紧缩。
“你二娃,你这是从哪里弄的?!”
“就在田里呀,那里面还有好多呢,阿翁我带你去看。”
随后,李珣跟着二娃来到了田地里。
李珣双手颤抖的捧起一把土。
发现这一捧土里面,就有几十上百粒米粒状的东西。
李珣见状顿时跪了下来。
“天亡百姓啊”
“你说什么!此言当真!?”
此时的农庄内,武靖不敢置信的看着李珣。
就在刚刚,农庄有人过来禀报武靖,说是李珣有事情相告。
本来武靖还以为是报告一些关于春耕的事情,结果,李珣说出了一件让武靖全身寒毛竖起的事情。
蝗灾!
“启禀司马,千真万确!这十几二十年来,虽然偶有蝗虫肆虐,但是规模并不算太大。然而,老朽年少时,曾经有一年闹蝗灾,蝗虫铺天盖地,犹如乌云压境一般。而就在那年,在土里发现了大量的虫卵,与今年一模一样啊!”
说完,李珣从背后拿过一个袋子,然后将里面的土倒了出来。
武靖上前一看,顿时双目微睁。
只见两三斤的土里面,就有数百只虫卵存在。
每一个虫卵都跟米粒差不多大小,颜色有些暗黄。
“先是乌桓南下劫掠,后又是大型蝗灾,难道贼老天真要我犷平县百姓全部饿死才甘心吗!”
武靖咬牙切齿的吼道
“此时距离蝗虫孵化还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还请司马早做准备,救救我们吧!”
说着,李珣朝着武靖缓缓磕了一个头。
“李老快快请起,此事我已知晓,我会早做准备的。你回去之后,先不要声张,我会处理的。”
“是,那老朽便告退了。”
说完,李珣缓缓退出了农庄。
“二公子,这可如何是好,若是真如李老所言,今年的蝗灾只怕是十几二十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只怕到时全县都会颗粒无收啊。本来现在的百姓就已经是县衙在养着了,若是再闹一次蝗灾,只怕犷平县就无人了啊。”
武靖此时的脑子里也是一片混乱。
他在脑海里疯狂的思考着183年的渔阳郡。
历史并没有记在关于这场大型蝗灾的事情。
又或者说,这只是汉末时期的一丁点小事而已,根本不值得详细记载。
对别人或许是无关紧要,但是对于此时的武家,对于武靖来说,却是天大的事情。
184年一月,黄巾之乱爆发。
之后汉灵帝解除党禁。
这个时候就是各个豪强士绅招兵买马的时候。
若是今年犷平遭遇蝗灾,只怕武靖将会失去这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
没有钱财,没有粮食,又何谈建功立业。
“不行,我必须要想办法!蝗灾我记得电视中看过治理方法。炸着吃?不行,蝗灾的蝗虫有毒,少吃还行,一旦使用过量,就有生命危险。人力灭蝗不现实,现在没有工具。鸡鸭鹅对啊!家禽啊!我怎么把这个事给忘了。”
此时,县衙内。
“什么!犷平县今年会爆发蝗灾?”
武越听到武靖的禀报之后,顿时激动的站了起来。
很显然,他也能想象得到,如果此时的犷平再经历一场蝗灾,那百姓们将会面临什么样的日子,他们武家会面临什么样的后果。
“父亲稍安勿躁,孩儿已经想到了解决方法。”
“哦?靖儿快快说来。”
“家禽!”
“家禽?”
“正是!鸡鸭鹅本来就是蝗虫的天敌,若是我们提前购买大量的家禽圈养,等蝗灾爆发初期,就可以将家禽放出,到时候就可以将蝗虫灭在萌芽阶段。
不仅如此,耕地的时候,会有大量的虫卵被弄到地表,我们可以在耕地的同时,带上一群幼鸡,一边耕出虫卵,一边让幼鸡啄食,如此一来,可谓是一举两得啊!”
“好,此计甚好!我儿真是天资聪慧啊!”
“父亲,事不宜迟,还是早些派人购买才好,另外,还需上报太守,让太守早做准备才是。”
“嗯,也好,为父这就派人去各地购买,然后上书给太守。”
几天后,犷平县将会闹蝗灾的消息传开了。
其实这个事情根本就瞒不住,因为肯定有经历过的人认识蝗虫卵。
这种事情很快就会传播开来。
一时间,众多百姓不再耕种。
反正种了也是给蝗虫种的,何必辛劳呢。
最后还是武靖出面才将此事解决。
并且保证一定会找到解决的方法。
十天后。
外出购买家禽的人陆陆续续赶了回来。
武靖按照各村庄的人口以及田地数量,分发不同数量的家禽。
并且将预防的方法跟百姓们说了。
每个村庄武靖还特地找了几个善于养殖家禽的人,专门负责养育这些家禽。
武靖也没有给他们钱,只不过是答应他们,鸡鸭鹅生的蛋,他们可以留下其中一部分。
这对百姓们来说,跟直接给钱没有区别。
并且武靖还放出话了,只要度过此次蝗灾,这些家禽将会分发到各家各户之中。
到时候,每家每户就可以吃上鸡蛋鸭蛋了。
此消息一处,百姓们再次爆发出耕种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