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万岁娃娃
那分明是一座座巍峨耸立的宫殿,飞檐碧瓦,气势磅礴,放眼望去,亭台楼阁,气势恢宏。
郭某一眼望去惊诧不已,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口中不住的喃喃问道:
“这这这,这究竟是帝王的住处还是神仙的住持。”
那老道闻言,从他身旁“哈哈”一笑答道:“这不是帝王的住处也不是神仙的住处,而是我们大王的住处?”
“大王?”
郭某闻言更是惊愕的看着那仙风道骨的老道。
那老道也点头应道:“对,就是大王。”接着看着郭某震惊不已的目光解释道:
“你不是想跟我一起学道吗?不过要跟着我一起学道,就得有我们大王的命令,可我们大王这会外出,还没回来呢,你怕是得先等一会了。”
眼前的场景如在九天幻境而不是十万红尘。
郭某转头看看身后巍峨不已的亭台楼阁,再转回来看看那白眉老道,终于意识到自己这是真的遇见得道高人了。
他心中喜不自胜,连忙点头应承道:“无妨无妨,我就在这稍等就是了。”
郭某对老道说这话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要在这等上许久的准备,结果令他意外的是,他与那老道才在原地等了没多长时间,周围原本威严肃穆的氛围突然就被一阵袅袅而来的仙乐声给打破了。
那仙乐声起初还是余音袅袅的柔和,可随即就好似奏乐的队伍距离他越来越近了一般,不多时便变的洪亮且嘈杂起来。
与此同时,还有一股子奇特的香味扑鼻而来。
郭某也说不上这具体是什么味道,只是被这声音和这气味吸引着本能的朝着这两处的来源看去,待到看清楚眼前的景象,顿时惊的他睁大了双眼。
眼前景哪里是人间景。
他只见视线所及之处,竟有一支队伍正从半空中朝着他飞了过来。
的确是飞,那队伍后面跟随的人全都是腾云驾雾的,郭某难以置信中瞪圆了眼睛仔细的看了,倒是看不清那跟在队伍后的人的容貌,可队伍前方的情形,他还是看的清楚的。
只见那队伍前方,赫然是两只仙鹤开路,它们的背后扛着一顶水晶做的车子,水晶澄澈,教他能够清清楚楚的看到坐在车里里面的人。
从那人的外貌上来看,他长的很像是世间画报上所画就得香孩儿,长的白白胖胖的,皮肤白似奶玉,一张小脸白里透红的像是粉面团子似的,就连身上穿的,也是那种和画上差不多的红肚兜。
此刻,他人坐在车里,正咧嘴乐呵呵的笑着,眉眼弯弯之间,说不出的喜庆欢腾之感。
郭某看着他这喜庆的模样也是喜欢的厉害,于是便问站在身侧的老道:
“那孩儿是何许人也。”
谁知那老道竟回答他道:“那就是我对你说过的大王了?”
不过一尺上下的孩童竟是这仙风道骨老者口中的大王,郭某闻言顿时大吃一惊,接着还不等他有所反应,就见宫门口的侍卫宫娥,乃至于站在他身边的老道就突然齐刷刷的跪了一地,口中齐声高喝着类似恭迎大王回宫之类的话语。
那两只仙鹤承载的水晶座驾很快从宫门墙头飞掠而过。
伏跪在地上的众人这才起身,站回原位的站回原位,跟进宫门的跟进宫门。
郭某也在老道的带领之下跟着他一起进去了。
彼时那大王已经乘坐着仙鹤回到宫殿之中,那鹤发童颜的老道士便带着他在门口求见道:“有一个真心学道的郭某求见。”
内里便传来大王稚嫩的童声,说:“见。”
那老道便带着郭某走进殿去。
刚一进门就见那喜庆的仿佛年画娃娃一般的大王正端正坐在大殿正中的官椅上,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煞有介事的打量着他。
满殿的随从没一个开口说话。
郭某站在原地也是无所适从。
就这样,他一直被那“大王”打量了许久,才听他用童声开口,语重心长的说道:“他不是做神仙的材料,快送他回人间吧。”
听到这话,郭某这才反应过来,原来他这是误打误撞来了“不是人间”的地界。
他一心向道,如此被拒确实心有不甘,然而在神仙面前却也不敢造次,得了这样的定语,也只能讪讪的老老实实在那老道的带领下往外走,直到走出殿外,才难耐好奇的问那老道:“我瞧着你们对那大王都蛮尊重的样子,可他年纪为何那样小?”
那老道闻言不无好笑的看了他一眼,方才笑盈盈的解释道:“这你就有所不知了吧?凡是修仙,修圣,修佛的人,当他修炼成功以后,都会变成婴儿的样子。你难道没听说过孔子就是儒童菩萨吗?”
老道继续解释道:“孟子说过‘圣人就不会失掉他的赤子之心’,我们大王就是如此,你看他不过三两岁的婴孩,实际上他的真实年龄已经有五万岁了!”
竟已活了五万岁了吗?
这一说法直接将郭某惊的目瞪口呆。
可这山中并不留他,他纵使心有不舍,却也只能在老道的只因下下山回家。
这事他回家后倒是和家中人和身边人说起过,有人闻讯也按照他说的路线上山去寻了,却无一遇到他口中所说的老道,更没见到什么金殿碧瓦宛如皇宫一般富丽堂皇的地方,是以久而久之下来,便都传言说他做了一场无稽的梦,醒来后分不清梦境和现实了,才当做自己真的遇见了神仙。
可那郭某却分明记得,他当时站在宫门外的时候看到的宫门口贴着的对联,并且清清楚楚的记得那对联上面写的是:
“胎生卵生,湿生化生,生生不已;天道地道,人道鬼道,道道无穷。”
可就算他说的再详细,就是没有人相信就是了。
就连张恒志听完这故事后,也不免有种自己又听了一遍桃花源记之感,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这事着实也是说不清。
不过这期间他从说书先生口中听说的另一桩故事,却是有迹可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