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穿越三国:吕布成为我岳父 > 第37章 料事如神

第37章 料事如神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公孙瓒闻讯反而不逃。

    他骂了一句:“伯安真乃一介臭酸文人!他如此行军打仗,如同儿戏,安有不败之理?”

    他随即召集精锐勇士数百人,顺风纵火,趁势突袭。

    刘虞大败而逃,藏至居庸县。

    ~~

    公孙瓒率部追击,兵围居庸。

    他三日陷城,并抓获刘虞。

    恰好,朝廷使者段训前来。

    段训宣布增加刘虞的封邑,让刘虞掌管北方六州事务。

    ~~

    公孙瓒竟然异想天开,竟然借机让段训代表朝廷封他为前将军、易侯、假节,督青、幽、并、冀四州,节制曹操和袁绍、袁术。

    他还借机诬陷刘虞之前与袁绍合谋让刘虞要当皇帝。

    他丧心病狂地胁迫段训将刘虞斩首,并让段训送刘虞首级到京都。

    ~~

    在公孙瓒的威胁下,段训命悬一时,不敢不依。

    段训随即下令斩杀刘虞。

    他拎刘虞首级回京都,半路被刘虞故吏尾敦劫走刘虞首级。

    尾敦安葬了刘虞。

    ~~

    不过,公孙瓒的后遗症迸发了。

    刘虞死后,其旧部齐周、鲜于银推举阎柔为乌桓司马。

    这阎柔智勇双全,而且有万夫不当之勇。

    阎柔与公孙瓒部将邹丹战于潞河之北,斩杀邹丹等四千余人。

    乌桓峭王及后与刘虞子刘和,向袁绍借兵。

    然后,刘和率部攻伐公孙瓒,破公孙瓒于鲍丘,又斩杀公孙瓒二万余人。

    ~~

    公孙瓒这回惨了,节节败退,而战死者居多。

    袁绍抓住机会,反过来利用刘虞的儿子刘和打着正义旗号,联合乌桓及刘虞旧部围攻公孙瓒。

    袁军以步兵、弩兵战胜公孙瓒之骑兵。

    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全军覆没,实力大为削弱。

    ~~

    锐气被挫,公孙瓒的雄心也因此大为减退,心理异常。

    于是,他便劳民伤财,又修建易京楼,欲自守幽州。

    袁绍指挥大军,包围公孙瓒各部兵马,包围易京楼。

    袁军久困易京楼。

    此时,公孙瓒心态严重失衡。

    他竟然对被围困部属也不派援军,并找一群大嗓门妇女来传达自己的各项指令。

    他精神失常,逐渐疏远自己的幕僚和将校。

    其麾下各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自动瓦解。

    渐渐的,公孙瓒完全疯了。

    他竟然命人焚烧易京楼,自己领家眷跳楼自焚,十分奇葩。

    ~~

    袁绍指挥大军,夺取幽州。

    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袁绍浴血奋战,损失惨重,好不容易得到幽州。

    他在狂喜之际,忽然有哨骑来报,称赵云率部袭来,后军大乱,请主公速速快跑。

    这哨骑说话很有水平。

    他说请主公速速快跑,而不是速速逃跑。

    不然,袁绍听到逃跑二字,可能会斩了这哨骑。

    ~~

    袁绍心里明白,这是李白派人来捡便宜。

    而且,这正是袁绍劳师疲乏之时。

    他气得一脚踹倒那哨骑。

    他又拔剑而出,怒吼:“太白妖孽,安敢欺我?杀!”

    于是,他指挥兵马出击,迎战赵云。

    ~~

    赵云智勇双全,自然不会以攻对攻,自损兵将。

    他率部袭击袁绍后军之时,奉令率部乔装成幽州百姓的典韦及其部众将士,早已先行潜入幽州。此时,典韦忽然率部从无数破房烂屋之中。

    他们握戟提刀执矛,呐喊集结,冲杀袁绍中军。

    ~~

    典韦挥舞一双大铁戟,连砍袁绍数兵,夺马跃马,扑杀袁军。

    他所到之处,皆是血肉横飞,血水飞溅。

    他又如砍瓜切菜似的砍杀袁绍护卫,扑向袁绍。

    袁军无人可挡典韦之勇猛。

    田丰、许攸、沮授见状不妙,急令护卫保护袁绍出逃。

    ~~

    袁绍倒也很有英雄气概,竟然不逃。

    他反而握剑,指挥护军,与典韦及其所部拼命。

    田丰和许攸无奈,喝令护卫架袁绍走。

    袁绍前军回师杀来,却被张辽率部伏击。

    ~~

    张辽横刀跃马,率步骑万余,先以箭雨射乱袁绍前军,后又率部冲锋。

    袁绍前军被张辽杀乱,首尾不能相顾。

    此时,来自并州的田豫、牵招也率部杀来。

    他们奉李白之令,暗中率部支援赵云。

    袁军被拦截,进退不得,弃械跪地投降者达两万多人。

    ~~

    并州兵不怕死,骁勇善战,奋勇冲杀。

    其呐喊声比各路兵马都要响。

    吓得袁绍身边诸将士心胆惧寒,不敢迎战。

    他们护着袁绍,狂奔狂逃。

    再也顾不上那些死战不得逃生的袁军将士。

    ~~

    赵云、典韦、张辽率部潜伏而来,为轻骑前进,携带钱粮不多,一直靠并州的田豫、牵招派兵护送钱粮北上接济为生,十分不易。

    此时看到袁绍终于杀公孙瓒,赵云便发起突袭,拿下幽州。

    待众将士扫清残敌。

    圈围降军之后,赵云拿出诏书,宣读诏书。

    任命枣祗为幽州刺史。

    ~~

    枣祗是能臣。

    他劝课农桑,积谷屯粮,勤修武备,管治地方,富有经验。

    他从被李白任用为典农司马开始,便具体施行屯田。

    他后任许县县令,又晋任河内郡太守。

    他在郡县一级,治理成效甚大,也积累了丰富经验。

    他适合当幽州刺史。

    幽州也适合这样的能臣。

    ~~

    枣祗短短两年里,竟然跃居于一方诸侯。

    他接诏后,激动泪流,十分感激李白提携之恩。

    他握拳发誓,永忠于李白。

    为治理好幽州,累死也值。

    幽州是北方边境,距离雒阳甚远。

    李白可是把幽州边境托付给枣祗啊!

    这分厚恩,令枣祗感慨颇多,感恩感激。

    ~~

    赵云又宣读诏书。

    任命田豫为幽州兵马左都督。

    阎柔任幽州为兵马右都督并兼任乌丸司马。

    牵招任并州兵马左都督,齐周任并州兵马右都督。

    ~~

    河内郡那边。

    张泰也拿出诏书。

    任命刘和为河内郡太守。

    吕瑞玲任河内郡兵马都督。

    张郃晋任偏将军。

    张辽、徐晃晋任中郎将,任参丞相军事,暂在赵云帐下听令。

    张郃、张辽、徐晃心中惴猜:

    接下来,太白丞相应该有重大军事行动,需要他们出力。

    ~~

    张泰暂兼许县校尉、兵马都督。

    鲜于银暂任许县县令。

    赵云、典韦、张郃、张辽、徐晃遂班师回雒阳。

    张泰恰好南下。

    众兄弟会兵一处,甚是激动,甚是亲热。

    他们又一起沿途巡视戏志才修渠筑坝建水库情况,缓缓回师雒阳。

    张泰领鲜于银到许县上任。

    ~~

    现在,无论谁到许县任县令,都只得按前制度实施,篡改不得。

    因为这里的屯田制施行最好。

    而且,鲜于银虽不适合当县令,却有张泰督导。

    许县经济状况也好,仅次于雒阳。

    渐渐的,鲜于银也适应当县令之职。

    ~~

    不久,果然雷雨不停。

    荀彧、戏志才、赵云对李白赞叹不绝。

    其区域内百姓,也纷纷称赞李白。

    “太白丞相乃神人也!”

    “太白丞相神机妙算,乃天人也!”

    “太白丞相料事如神,乃仙人指路也!”

    “吾等跟随太白丞相,生当逢时,恰遇盛世!”

    “有太白丞相在,吾等无忧也!”

    “久闻太白丞相乃是神仙下凡,果真如此。”

    ~~

    除雒阳、许县、河内、并州、幽州之外,其他地方均有大量房塌、水淹农田、庄稼收成锐减、人口流失情况。

    但诸侯混战,各军均要粮饷。

    百姓无活路,遂不断有人逃往雒阳、许县、河内、并州和幽州。

    李白管治区域,人口激增。

    ~~

    汉末,原有人口六千多万。

    但因黄巾作乱,又因董卓祸乱,更因群雄混战,征丁参战,徭赋重,导致死亡率极高。

    各路诸侯有时为了立威,随意屠杀百姓,导致其区域内人口锐减。

    ~~

    雒阳朝廷因李白掌权,劢精图治。

    其管辖区域内,人口仍有两千余万人。

    现虽不断有人口流入,但因李白此前一直没主动伐战,其区域内平和,又施行屯田,兼之各路诸侯对雒阳小朝廷有所进贡。

    所以,李白屯粮无数,屯钱无数。

    而且,此前,枣祗所到之处,勤修武备,现雒阳、许县、河内、并州区域,城厚墙坚。

    此时,各地地震频发,水患严重,钱粮紧缺,出现了大量的易子而食现象。

    李白把握机会,主动迎接各地人口流入。

    有人就有一切。

    雒阳朝廷管治人口,激增至三千多万人。

    ~~

    在一番天灾人祸之后,李白又推出贞观之治的部分举措。

    他命荀彧出诰书,奖励垦荒,去奢省费,轻徭薄赋,使民安定生产,耕作有时,衣食有余,安居乐业。

    对于力役征发,注意节制,不夺农时,并补发钱粮。

    凡有灾区,免除租赋,开仓赈恤。

    他要求辖下各州郡县,废除宵禁,建立“互市”,让民换取牲畜,用以农耕。

    顿时,此举再次轰动天下。

    李白更得诸文武喜欢和崇拜了。

    这个小朝廷,诸文武皆是李白揽来的,都是新人。

    新人更好用。

    世人无不叹服。

    ~~

    荀彧灵机一动,请戏志才为此举措赋名。

    戏志才乃谋略大师,反应极快,遂取名为“建安之治”。

    顿时,建安之治,名动天下,深入人心。

    各路诸侯极其震惊,但无法复制,也无此人口。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