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偷营劫寨
战争的车轮滚滚向前,表面上比的是兵力,但实际上消耗的是钱财。
尤其是长途奔袭,需要长期金钱和大量的物质作为基础,华阳作为简单的农业王朝,需要同各国不停地通商才能获得足够的物资,为了进一步扩大与邻国的通商,帝国不仅派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救援当地的灾难以示友好,而且还带去大量的骆驼牛羊。
其实小皇帝对辣子不花帝国也还是很敬仰的,为了促成双方更深的交流与合作,可谓非常上心,临行前不仅吩咐苏俊明要对辣子不花表达敬意,如果能够促成通商,俯首帖耳也行。怎样通商,时间地点价钱都由辣子不花定,只要能通商就行。
此次出使的队伍,几乎掏空了国库,而且王公贵族们也全主动出钱出力,最后凑齐了3000人的使团,携带大批金银和牛羊马匹,使团带着崇高的敬意和最为美好得祝愿先救人后通商,而后浩浩荡荡地奔向了辣子不辣帝国。
为了表达最强烈的敬意,皇帝还要求使团学习了一个星期辣子不辣的礼节习俗,此次出使朝廷可谓做足了功课,为了尊重辣子不花的信仰。皇帝亲自选择了可以信得过的人才对辣子不花的信仰和尊崇做了大量的前提功课,可谓诚意满满。对于这次出访,皇帝也抱有很大的期待,他可以想到最坏的结果就是通商不成大家还是朋友,还是会对辣子不辣出于人道主义援手。
出使的过程是漫长的,一路上沙漠,沼泽,戈壁滩涂,千难险阻,没想到换来残忍的杀戮和劫掠。
皇帝正在巨大的龙辇之上伤心之时,突然从皇宫八百里加急一份呈到御前。
上面赫然写道:“微臣启奏,你走后五日,北方邻国乌赤国趁我后方空虚大举进犯,我守城将士寡不敌众虽浴血奋战但边境城市还是连连失守。
华阳皇帝看到奏折后直接吓软,新仇旧恨交织在一起,皇帝对乌赤国恨的牙痒痒,世界上竟有如此厚颜无耻之徒。皇帝差点气的一口气没上来栽倒在地。
这都城告急,再攻打辣子不花已经毫无意义,华阳皇帝只得命令大军挥师回援京师。
“若不亡乌赤,我华阳帝国就不能放开手脚开疆拓土,乌赤这根钉子不拔华阳将永无宁日。
皇帝下令京师留守兵力只防御不出战,静待大军回援。
华阳王朝都城。
乌赤帝国由于华阳王朝接壤,华阳京师与乌赤帝国仅仅有两道隘口,一步之遥。所以为一举拿下华阳王朝,乌赤帝国集全国之力出兵百万,采用集中优势兵力猛攻华阳王朝的这两个隘口,关隘兵稀将少根本抵挡不住乌赤大军接近疯狂的猛烈进攻。
这乌赤帝国根本不讲战略战术,依靠兵强马壮兵力强盛从四面八方各个方向向华阳的隘口疯狂突击,仅仅三天就突破了第一个隘口。
虽然守城将士和百姓对来犯之敌进行了殊死搏斗和正面积极的回击,但是,还是因寡不敌众,最后被乌赤大军团灭。
华阳帝国在收到无数次沉痛打击和召降后依然不屈不挠坚决抵抗,这彻底地激怒了乌赤大军,在乌赤大军破城后对城内百姓进行了疯狂的报复,乌赤主帅下令抢夺屠城三日。
城内所有的兵马钱粮都被抢夺,男丁全部被杀,女人全部被夺走充当士兵的小妾。
这一战,令乌赤帝国的士气大振,夺取华阳王朝的信心大振。
三日后,乌赤大军向着华阳都城的最后一个关隘玉城挺进,这是一座繁华的城市,仅城市人口就有50万人,仅次于华阳都城的100万人。
乌赤大军一路突飞猛进,沿途遭遇各个小城的拼命抵抗,但是这种抵抗在乌赤大军面前简直不堪一击,华阳王朝的重镇正在一个个地消失。
乌赤大军向玉城主将递交了招降书,但是却换来玉城守将送来的一件女人毛衣。
此举彻底激怒了乌赤大军,一盏茶后,又是一通没有章法四面八方的疯狂攻击寻求突破。
守城将士被这群愣头青士兵打的有些懵圈,因为放眼望去城下黑压压的全是士兵和云梯,炮车。这些人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把这城墙掏个口子或者把城门给卸下来。
城上的人忙着投石,放箭,浇油,砍云梯,忙的不亦乐乎。
无论上面往下扔啥东西,下面这群士兵都不管不问,只顾一股脑儿地往前冲。
玉城危机,五十万军民被围困多日,由于此地为隔壁地带物资不大丰富,平日里来往的商人和流动人口居多,所以多日的围困使得敌我双方都陷入了粮食和饮水的危机,乌赤大军虽几次准备撤退但是终究还是咬牙坚持了。玉城守将眼看乌赤大军一点没有撤退的意思,于是组织城内百姓和守城将士出城主动反击。
乌赤大军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时机,一举将玉城攻破,将玉城主将活捉。乌赤大军破城的第一时间就是纵兵抢劫,城内粮食钱财美女几日后便被洗劫一空,完成抢劫后就开始发泄愤怒。
背井离乡的远征的乌赤大军,像发了疯似的进入玉城,对城内五十万百姓进行了疯狂的报复,一刀毙命是最好的结果,通常情况下是先进行一番虐待然后再杀。
拿下玉城后,乌赤大军已然乐开了花,粮草饮水也解决了,女人也越来越多,稍作休整后他们向着华阳的下一个城市进发,此次的目标是华阳的都城,这里人口更多,繁华程度世界第一,城中的百姓已经听说乌赤大军要来,也已经听说了乌赤大军的所做所为,于是城中百姓还是选择与士兵在一起共同抗击侵略者。
此时华阳大军也在日行百里回师途中,轻骑兵在前面更是夜以继日疯狂向都城增援。华阳皇帝决心这次一定要将这个可恶的帝国从地图上抹去。
不多日,乌赤大军先行兵临华阳都城城下,守城两万大军早已准备充足誓与京师共存亡,由于前两次的大获全胜,乌赤大军就像喝了鸡血一样疯狂,导致此次战役异常激烈,守城士兵战死者十之八九,仅剩残兵在与乌赤大军鏖战。
照此下去,破城指日可待,且看乌赤大军,依然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士气十足,他们对这华阳的都城有着无限的幻想,幻想着京城的繁华与富庶,幻想着破城后劫掠放火的的情景,甚是幻想着能葱这里娶一房漂亮的京都媳妇儿。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却很骨感,乌赤大军想的还是有点多了,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危难关头,华阳的轻骑兵如神兵降临般突然来到,直杀的乌赤大军左路大军溃不成军,全线溃败。
但是很快乌赤大军便回过神来,收缩兵力,集中优势猛走华阳的轻骑兵,骑兵虽然人数众多,但是架不住人家多兵种合力猛揍,轻骑兵眼见形势不利,向着一个方向发动猛烈攻击杀出一条口子向着远方遁去。
经过这场战役,乌赤大军那揍的建制不太完整了,由原来的多兵种协同配合变得此刻兵种参差不齐了。经过短暂的休整,乌赤大军重振兵力,向着都城又开始了疯狂的进攻。
说时迟那时快,没有多一时也没有少一刻,杀人狂魔华阳重骑兵回师兵临城下。
这乌赤大军哪见过这装扮诡异的重型骑兵,掉头就开始揍重骑兵。
他们还是太年轻,上来的第一波乌赤军队全军覆没,乌赤主帅见状大惊,慌忙命令部队停止攻城,着力对付华阳的重型装甲骑兵。
恐怕他们已经忘记了已经突围的轻骑兵了,正当乌赤大军与华阳重骑兵激战正酣时,轻骑兵有如天将的神兵又突然杀来,这次万军丛中乌赤帝国主帅被轻骑兵一刀毙命,顿时军中大乱,发生了严重的踩踏事故,乌赤大军损失惨重,但是战斗力仍然爆棚,还在与华阳的两股骑兵殊死搏斗。
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战斗后,两军已经人困马乏,急待休整。正在交战双方欲停战之际,华阳步兵回援,乌赤大军见如洒豆般的步兵来袭,顿时万念俱灰士气一蹶不振,纷纷放下武器跪地投降。
华阳步兵还未交战,手上的兵刃还未出鞘战斗就结束了,不免有些尴尬。华阳皇帝下令收编所有乌赤帝国的残军,整编短暂休整后皇帝决定班师回朝。
华阳皇帝回朝后,由于被乌赤国横插一足,攻打辣子不花帝国的战机已失,必须重新审时度势,制定新的战略计划。
于是华阳皇帝召开朝会,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今日老太师拖着年迈的身子又来了。
“老太师,您劳苦功高,本该颐养天年,这个岁数了还在为国家操劳,真是我华阳王朝之幸,华阳百姓之幸,你有什么建议尽管提,朕一定慎重考虑吧你的谏言。”华阳皇帝曰。
“皇上,老臣素闻咱们这两个邻邦都不是省油的灯,别看现在辣子不花与我国邦交甚好,其实它也是不知道我华阳的战斗力到底有多强,所以心怀鬼胎暂时与我邦交,且看他的所做所为,新皇登基四处开疆拓土,杀伐征战,国土面积激增了好几倍,而且多为富饶繁华之地,今我派使团在他国遭此横祸本该灭之,但是我皇素以仁义著称,且在给他一次机会。老臣想使团被杀不一定是这位新皇的主意,只要他新皇交出真正的幕后凶手,还我华阳王朝一个公道,老臣愿意再出使一趟来促使两国通商,为皇上赚足钱粮先灭乌赤帝国,而后再灭这个辣子不花。”老太师曰。
众臣一致认为老太师说的太对了,这样做既可以与辣子不花暂时修好,又能通过通商促进华阳的崛起,也不至于再腹背受敌。
华阳皇帝也非常同意老太师的策略,于是经君臣讨论研究,决定再派使团前往辣子不花。
老太师毛遂自荐要求皇帝派自己去干这件事情,可是众臣都以为老太师年迈如果半路有什么闪失,那后果将不堪设想,国家将遭受巨大损失。
既然决定不打,那咱就和,众人商议后还是决定派王汉庭出使。临行前皇帝告诉王汉庭此行的目的,让他带话给辣子不花帝国的国王,说华阳王朝非常敬仰他,这次劫杀我华阳军队事件只是手下人私自决定,和辣子不花国王一定没有关系,只要交出凶手给我华阳死难亲属一个交代就行。至于使团带去的金银财宝和牛羊马匹,就当是送给国王的见面礼。此次出使皇帝为了表达诚意没有派亲兵护卫,使团完全为商人,这一次去往辣子不花又是一次几乎掏家底的买卖,华阳王朝王公贵族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最后硬生生凑出了700匹骆驼和700个商人,携带大量金银财宝和牛羊马匹带着最崇高的敬意和美好的愿景,浩浩荡荡地奔向辣子不花。
又是一次漫长的出使,戈壁,沙漠,沼泽,华阳皇帝此番表态只想给辣子不花国王一个台阶下,因为战机已失他不愿意此刻再继续发动战争,如果不能为死去的华阳精营报仇,把凶手交出来给死去亲兵家属一个交代就行。
对于华阳帝国来说,这是能忍让辣子不花的极限了。这几乎已经是以卑躬屈膝的态度来祈求辣子不花了,希望对方别因为此事下不来台。
辣子不花的新国王乃当世一代枭雄,杀伐征战开疆拓土,个人能力也是强大的爆棚。
当他知道自己的边境城市主将杀了华阳王朝近三千人,稍稍感觉到情况可能有些不妙了。他也知道自己手下干的这营生着实不太厚道,但是此时生米已经煮成熟饭,那个年代也没有联合国,再说有联合国也没什么卵用,一切靠着冷兵器说话,谁的拳头硬谁就有话语权,谁的拳头硬谁就能统治世界,起码辣子不花的国王就是这么个人,他是这么做的,也是这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