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花怒放一树白
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宿醉中的慕白,当晚便做了一个与“大宅门”有关的美梦。
带着前世山重水复的记忆,李白骑鹤飞升,直入云端。
御风而翔的一代才子,穿过层层历史的浓雾,循着远古的青石路,入门过槛,回到阔别已久的家园。
梦境亦幻亦真,一步一喜。李白不仅见到了风度翩翩,伟岸英朗的父亲李客,也见到了眸云齿雪,青丝红颜的母亲月娃。
那个温馨舒适,深宅大院,充满温情与欢笑的家,永远镌刻在李白记忆深处,是他在现世孤单蜗居生活中,聊以慰藉的桃花源……
中宗神龙三年(707),彼时的李白年方七岁,尚未取大名,因为在家族中排行十二,所以爹娘常常唤他“十二郎”,当作乳名。一家人随父亲离开西域碎叶城,迁至剑南道绵州昌明县定居。
父亲李客颇有经商头脑,通过贩卖丝绸胡马,倒腾香料药材,发了大财。生意越做越红火,日子是越过越滋润。家境殷实的李家,在青莲乡虽称不上首富,前五名肯定是没跑的。
幼时的李白,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是山珍海味,住的是华宅阔府,家里古玩玉器山积,仆从穿梭如织。
尽管长在大富之家,李家的小少爷却没有半分纨绔子弟的浮浪习气。
因为在有唐一朝,处于“士农工商”鄙视链末尾的商人,地位极其低下,纵然家财万贯,也没有资格参与入仕选拔的科举考试。李客一生受尽了官老爷们的欺负与白眼,将光耀门楣、扬眉吐气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李客深知养成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所以当十二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之时,他便勇挑开蒙老师的重任,抓早教,重熏陶,没事就给宝贝儿子读四书五经,经史子集这些古圣先贤的典籍。在“李夫子”言传身教,耳提面命的谆谆教诲下,天资聪颖的“李十二”果然不负春光,学有所成,小小年纪便已是满腹经纶,文采飞扬,堪称远近闻名的小神童。
在李客父子一心向学,饱读诗书的带动下,月娃也受到感染,于诗词歌赋方面大有进益。
沉醉在书香文墨中的一家人,远离商贾家庭偏好算计的铜臭之气,常常谈古论今,笑看风云,在岁月静好中享受悠然诗意的生活。
某个花香沉郁的春日里,用完晚膳的李客背着手在自家庭院中散步消食。望着夕阳余晖下,满园香花,朵朵绽放,突然诗兴大发:“春风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
诗吟一半突然没了灵感,不务正业的大财主只恨最近应酬太多,被烈酒灼坏了脑子。他一边拍头苦思,一边喃喃斟酌。
这时月娃与“李十二”并肩走来,二人看着庭院中抓耳挠腮的“中年才俊”,忍不住掩面窃笑。
李客瞧娇妻爱子幸灾乐祸的样子,便知他们偷听到了自己的即兴之作。当然,是半成品的杰作。
“十二郎莫笑,这后一句诗我早已成竹在胸,脱口即出。只不过故意卖个关子,看看你最近学问是否有所长进。为父这首咏春新作,你可在落日之前对上?”李客脑子不够使,索性弃而不作,堂而皇之将难题抛给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儿子。
人小鬼大的“李十二”,对父亲的词穷心知肚明,不愿当面戳破,让自诩才高八斗的老父亲下不来台,欣然接受限时对诗的挑战。
随着日影西斜,时间一点一滴地流逝,月娃注视着陷入沉思的爱子,不禁焦急起来。
常言道知子莫如母,十二郎的脾气秉性她最是清楚不过,这个聪明绝顶,清高自负的孩子一旦接受挑战,肯定会挖空心思,追求完美地把诗补完整。不达目的,决不会罢休。
月娃护犊心切,不愿看着爱子独自煎熬,决定暗中助阵,早早结束这场烧脑的诗考。
“许久没赋诗作对,还真是有些技痒,我也来凑个热闹,风雅一回。”
父子斗诗正酣,心软的慈母却来搅局,李客刚想出言反对,就被“悍妻”凌厉的目光吓了回去。
没办法,天大地大,老婆最大。为了不孤枕独眠,只好放弃一家之主的威严,由着她了。
月娃环顾残阳斜照下的院落,酝酿了半天,方吟出半句诗:“火烧杏林红霞落……,落……呃……”
见家中红袖才女仅吐出半句,就黔驴技穷,李客脸上不禁露出得意之色。
夫妻二人寄情诗文的大业双双告急,同时将目光落在怔怔出神,一言不发的“小神童”身上。
年幼的“李十二”看着清雅静谧,满庭花开的院子,遽然灵感迸发,指着一株洁白素雅的李树道:“李花怒放一树白!”
李客拍掌叫绝:“好一个‘李花怒放一树白’,吾儿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呐。最后这半句诗衔接的恰如其分,天衣无缝,实在是妙不可言!”
月娃一边亲昵地抚摸着“李十二”聪明绝世的小脑瓜,一边赞美道:“吾儿聪慧过人,少有逸才,小小年纪即能出口成章,将来必成
大器。孩子都这么大了,尚无一个正儿八经的名字,老是十二,十二唤着,实在是有辱斯文……”
她猝然激动起来:“白字乃圣洁无暇之意,若把吾儿诗文的首尾二字连起来读,李——白,李白?”
李客捋须思量:“夫人兰心蕙质,说得正合我意。李白,卓尔不群,简而不凡,果然是好名字,往后就以此称呼十二郎。”
月娃斜了夫君一眼:“还不改口,该叫李白才是!”
李客揽着爱妻的柳腰哈哈大笑:“一时口误,一时口误!”
小李白吟诗作对喜获大名,高兴地手舞足蹈,如小鹿般在院子里欢快地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