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电力改造计划书
第二天,村支部。
赵万、王斌、杨星光坐在一边,面面相觑。
他们上午刚去地里干活儿,就被叫了来。
要说这地里自打有了耕地机和农药,现在没特别多的重活儿,他们几个的体格完全能承受。
村子里对他们这些下放户格外宽容,都尽量捡着简单的活儿安排。
经过这半年,他们已经很好的融入了第一生产队。
早就已经不悲观了。
于卫民热情洋溢,内心禁不住心满意得。
他调查了,这三个人都有电力专长!
不止有研究型人才,还有高级技术人才,足够用了。
赵万之前是学电力计量的,王斌是做变电研究的,杨星光则是电力修试专家。
他们都是受到国外留学背景影响来到这里的。
现在,到了发光发热的时候了!
于卫民清了清嗓子,说道:“你们也知道,咱们第一生产队现在还用着煤油灯呢。一到晚上就黑漆漆的。”
“国家发展越来越好,电器也会越来越多,可,咱村没通电,有钱也用不了。”
“要是有了电,生活可就方便多了。那晚上灯火通明的,能干不少事儿。”
“学习、看书、写字,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等等,等等。”
“这关系到谁?”
“不但关系到咱们整个生产队!也关系到你们自身的生活水平!”
“你们都是咱第一生产队的一份子,都想把村里建设好。就说,这事儿是不是和你们息息相关。”
赵万、王斌、杨星光纷纷点头,他们也希望村里越建设越好。
于卫民继续道:“本来吧,我也没啥想法。可谁知道,秦家那闺女费劲巴力弄回来台电风扇,结果用不了!”
“我这才想起来你们。”
赵万说道:“村长,我们能干啥啊?我们也给村里通不了电啊?”
于卫民:“咋不能?”
“现在哪个村能连根电线进去,那这个村一定不简单。肯定因为各种原因被上面重视了。”
“可咱村就是小透明,还想要拉电线,咋办?就只能靠你们!”
赵万、王斌、杨星光互相看了看,他们真没这么大能力好伐!
于卫民继续道:“你们都是专业的。应该知道,现在国家电力系统并不完全。”
“而且电力很缺少,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会经常停电,很不方便。”
“你们都是在外面学了新知识回来的,那就更应该把所学用在咱们国家。”
“不要因为身份而限制自己。”
赵万、王斌、杨星光这才明白过来。
王斌问道:“村长,您就直说,我们能干啥?”
他们下放户里早就有人打先锋了。学机械的、学化学的、学农业的都能有所作为。
为什么他们不行?
于卫民:“能干的事情可多了,但总得有个敲门砖。”
“你们先合力写一个电力改造计划书。针对现在的电力情况提出一些改造建议。”
“咱们再去供电局,谈判!”
杨星光犹豫道:“还要去供电局?这领导会见我们么?”
于卫民:“见不见的这事儿交给村里解决。你们只管从技术上改进。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儿,尽管放手去干!”
赵万、王斌、杨星光立马讨论了起来。还决定出去走访一下,看看现在的通电现状。
考察是好事儿,于卫民当场就给开了介绍信。
赵前进声音有点哆嗦:“卫民啊,这要能成的话,那咱们是不是就能用上电了?”
他不能想象夜里灯火通明的生活,不能想象家里将来能用上电器。
场景太美好,真的不敢想!
于卫民:“可不!村里人就有福了。秦家那风扇也能转起来了。”
当然,想说服供电局长,光有技术还不够,还得他和闺女继续出去耍流氓!
郭民:“家家都拉上电线,安上电灯,到时候咱们村儿真跟城里似的了。”
虽说现在的电费三四分钱一度,大家舍不得用。但舍不得用和不能用完全是两回事儿!
村里通了电,走出去,腰板儿都能再硬上几分。
那别的村的姑娘们不得抢着嫁过来啊!
一周后,三人的电力改造计划书出炉了。
赵万说道:“村长,我这边看了一下。目前变压器投放太少,使用不合理,容易出现供电量不足。”
王斌说道:“我观察目前的变电站,大多数不具备调压手段。”
杨星光说道:“现在用的铝线也有弊端,可以提出铜线置换方案。”
于卫民:“很好,不愧是专业的。那咱们就可以带着这个计划书去供电局洽谈了。”
郭民……
“卫民叔,这,又要出去“洽谈”了啊!”
他现在谁都不服,就服于卫民父女俩。黑的说成白的,死的说成活的。
于卫民脸上一派理所当然。
“当然得谈。咱们费心巴力把给他们写计划书,最后还送上门让他们用,这么大的功劳!”
“那作为奖励,给咱们生产队拉个电线怎么了!有来有往才是良好的关系。”
郭民……
您有理!
于卫民接着对赵万几人说道:“你们三个都跟着我一起去,遇到那不长眼的,还能用你们的专业知识压一压!”
毕竟电力方面他和闺女还真不专业,有帮手再好不过了。
赵王、王斌、杨星光点了点头,没有拒绝。
他们去供电局现场,兴许还能找出其他能改造的地方。
况且,师夷长技以自强。
他们出去学习西方的技术,不就是用来强大自己国家的吗?
没什么拿不出手的!
于卫民很欣慰。队里这群人终于敢迈出去了!
有了第一步,还怕没有第二步、第三步吗。
于卫民:“郭民,你小子这次要不要一起去?”
郭民……
再次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在场的没人能理解他浮躁的心。
“卫民叔,最近队里农活儿正忙,我就不去了。这事儿还是让于悠妹子去合适。”
又对赵前进道:“赵叔,我提议,凡是为村里出去奔走的。成不成的,花出去的功夫也得算满工分。”
赵前进:“对,对。按满工分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