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化学卷子 四
第六位幸运观众王孝通出生在北周年间,一直活到了现在,在算学一道上颇有心得,人还活着,写的《缉古算经》就已经是国子监的算学课本了。
他喜欢数学,但对化学上的计算方式还是不太理解,于是他学着主播刚才教他们念得化学元素,问主播那个vb2电池电极反应的一长串化学公式是怎么给画上等号的。
图
【“这个啊,我们要先从化合价口诀开始说起: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零价要记全。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碳酸硫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负三价的磷酸根。金正非负单质零;氢一氧二应记住;正负总价和为零;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
化学公式在做的时候要牢记质量守恒定律,抓住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和一个可能改变:
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物质种类一定改变;构成物质的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再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看着主播在那里自信从容,一边在那里写写画画,一边讲的样子,天幕下的人不少脑袋发胀。
求你了主播,要不还是说点别的吧,说星星也好啊,这个什么一价二价、交换、反应,完全不明白啊,为什么那个元素就是写在那里被那么念,什么正负,毫无半点联系好吗。
看了眼脸色发白的子孙,王孝通给了他们一个白眼:“这不是说的很明白吗,算起来并不难,难得是理解它们的反应,做出合适的交换。”
主播说的五大原则他记得牢牢,在根据这五大原则看主播讲简单的铁生锈的化学公式,觉得真没什么难得。那么多的东西就在那里不变,根据这些不变再去推演,有什么难的。
王家的儿孙们:爹、爷爷,这真的很难啊!
“难什么难,主播连元素周期表和这个化合价口诀都报了,说的这么清楚,你们还算不懂?”这数学真的很简单好吗。
王孝通才不管几个色白的子孙呢,他现在觉得自己的书还可以在加点内容了,难怪主播之前说炼金术的等价交换原则没金子是不可能凭空练出来的,看看这些公式,确实都是等价交换,无法凭空变物。
但是能不能把现有的元素任意组合交换,变成新的东西,王孝通觉得是可行的。
年迈的老人家现在信心满满,数学太难了,子孙没这个天赋没办法,但是化学至少没数学那么要天分啊,这要是能学好了,别的不说,弄一个分子稳定,不容易生锈的铁,这还不名垂青史。
对了,还一定要写下来,要不是孙思邈自己有书记载,后世谁能知道的这么清楚!
一想到还有这么多事情要干,他觉得自己还能再活一活。
周胜只是个普通人,他对后面那些都不太听得懂,但是跟着主播做对第一题的他很好奇,那个丁达尔效应到底是什么?
【“嗯……丁达尔效应啊,我给你们做个实验吧。”小小正好也看化学题累了,在笔筒和抽屉里翻找,拿出一只激光笔。
打开看了下,还有电,就带着它去了厨房。
拿出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往里面倒上水,水杯后面再放上一包重色的紫菜,小小提醒道:“现在我们开灯了,注意看光。”
激光笔打开,透明的水杯只有左右的红色光点证明了有光线穿过,最后在黑色的紫菜上留下一点红色。】
有人反映出来有什么不对了:“太阳照下来的时候分明就光线分明,怎么这个这么红的光却看不见呢?”
【小小又拿起旁边的盐罐子,舀了勺盐放进水里,拿筷子搅拌搅拌。继续拿灯光笔一照,还是一样没什么变化。
她把盐水倒掉,又接了一杯水,这次往里面倒了一点点牛奶,筷子搅拌均匀,激光笔继续打开。】
天幕下的古人:那么雪白的盐做的盐水,你就这么倒了吗?喝了也好啊!
好想骂她浪费啊,但是想想人家吃喝不愁的,他们也只能别别扭扭叹气接受。
【和之前透明的水不一样,这次淡白色的液体里,能看到一束模糊、笔直的,颜色泛红的光束。
当视角从杯子平行的正面上移俯视,水里的红光越发清楚,而在水杯和紫菜间的空气里,则完全看不到光路。】
看着她做完全程的大家瞪大眼睛,为三组对照实验的结果倍感惊讶。
“真的不一样了!看到红光了!”
“为什么白水不行、盐水也不行,加点这个牛奶就可以了?”
“是不是因为加了奶有颜色了,光也能看见了?”
“那光本来就是红色的,在水里凭什么就不能看见?”
【小小关掉激光笔,把水又倒掉,解释道:“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现象。刚刚我们的小实验,是光的散射实验。
牛奶滴入水中,形成胶体,所以看得见光路。盐溶于水,形成溶液,所以看不见光路。
溶液中粒子大小(不超过1nm)<胶体中粒子大小(40nm-90nm)<可见光波长(400nm—750nm)。
当可见光透过胶体时会产生明显散射作用,而对于溶液来说,虽然分子和离子更小,但散射光的强度随散射粒子体积的减小而明显减弱,所以溶液的盐水看不见光哦。”】
不少人懂了,难怪有时候去林子里能看见光束,那是因为林子里的空气显然也都是有各种粒子比较大的胶体。
不少人也兴致勃勃,想要做个实验。
“青雀,你没有主播的那个激光笔。”李承乾试图打消弟弟的兴致。
被实验迷到了的李泰:“我们有琉璃杯。今天太阳大,装上水去外面,拿木板留给小孔,不就有天然光了?”
没条件就自己创造条件,什么光还能有辐射整个太阳系的日光强不成?
“等父皇走了,我们再做。”李承乾思考了一下,其实也很好奇的他,很快接受了这个方法,并且教弟弟学着躲家长。
宋朝的王灼以后会活到八十岁,一辈子学识渊博却科举失意,见证了从北宋到南宋的落寞,《颐堂先生文集》、《碧鸡漫志》、《颐堂词》和《糖霜谱》倒是不少都能传到后世。
不过偶现在,12岁的贫苦少年看着天幕,好奇道:“为什么那个氧在很多地方都有呢,它很多吗?”
【“氧气确实很重要。”小小指了指自己的鼻子,说道:“我们呼吸,吸入的就是氧气。”
直接手沾了沾水,在灰色的厨房台面上写下o2,又写了个co2。
“氧气在我们身体里转一圈,在出来,就是二氧化碳。
人需要氧气才能存活,动物也是。氧气会通过呼吸进入我们体内,我们的血液、心脏、肺和其他组织器官都需要氧来运转。
植物白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晚上就通过呼吸作用,把吸收的氧气化为营养物质。所以山林、野外的空气总是会好一些,就是因为植物多,产的氧气也够多。
这也是新疆这些温差特别大的地方瓜果都特别好吃的原因,植物白天有足够的光合作用,晚上也有足够的呼吸作用产生、积累糖分。”】
大夫们明白了,所以有时候一些病人呼吸不顺,他们经常就是建议静养、少说话、少见人,就是方便他们好好呼吸。
流行去深山老林修道做名士的大唐:住在山里还有这种好处,难怪就说怎么钟南山那么好,原来还有这种原因。
农人们也懂了,原来他们种的东西需要晒足太阳,就是在做这个光合作用。
赵过头一抬,想到主播家里的大灯,猜测是否后世的光可以让植物晚上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而在化学上,氧气性质十分活泼,还是一种助燃气体。我们再做个小实验吧。”】
一听主播还来做实验,大家都挺雀跃。比起枯燥的知识讲解,的确是实验更有趣生动。
【还在厨房的小小翻了翻柜子,找了个玻璃密封罐,又摸出一个很小的香薰烛放进去。
看了看手上的小打火机,她机智的又摸出一根长蜡烛,先把长的点燃,再用长的伸进去把断蜡烛点燃,然后快速抽出来,把玻璃管密封上。
“现在我们把管子密封,隔绝了外面空气进去,大家看里面。”
原本还烧的旺盛的蜡烛火焰逐渐变小。玻璃罐子内壁上也出现了点点水珠,最后火焰小到不行,自己熄灭了。】
“我明白了!”墨家上一个幸运儿墨卫尚一拍手,惊喜道:“因为氧气助燃。主播把罐子关上,隔绝了里面和外面的空气,所以里面的氧气就有限,等氧气烧完了,没有助燃气了,蜡烛就熄灭了!”
周围人略一思索,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但是那罐子内壁上的水是怎么回事?”
墨庭有点明白过来了:“因为氧气是o2,水是h2o,所以蜡烛烧了就是有了化学反应,这些元素做了置换!”
【小小又沾了点水,在台子上写下了“蜡烛+氧气=(在点燃的情况下)=水+二氧化碳”的文字表达式式,又写了个“c25h52+o2→(点燃)co2+h2o”的化学表达式。
“看,因为隔绝了和外面的空气,所以罐子内部的氧气是有限的,当氧气燃烧完,里面就只剩下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
所以很多时候柴火还有但是火要灭了扒拉开,就是为了让它们和氧气接触。”】
家里有风箱或者专业铸造的匠人们点头,可不是吗,火小了拉动风箱让外面空气进入,就是能让火更旺,没想到这个随处可见的常识,居然在也能被化学这么拆解。
前面那些都太难懂了,但是这两个实验还有这种例子,他们这些没念过书的人一听就能懂。
而牢记化学守恒原则的人快速抄写公式然后比对,发现果然是元素都在。
【“着火了,燃烧的物体在大量抓走氧气,人其实先是因为缺氧导致四肢乏力、呼吸困难、再吸入过多一氧化碳这些有毒气体,行动无力,才没法跑出火场,最后被遇上火焰。
所以如果遇上大火,一定要第一时间就跑,不能再满是火焰的环境多待;有条件的话去用纱布毛巾打湿了捂住口鼻,可以有效镇定头脑,避免固体烟灰粉尘和有害气体进入体内。”】
这确实是很有用的逃生知识,大家一个个都用心听。
没经历这些的幸运儿恍然大悟,才知道人不是被火烧死的,而是先缺氧再中毒,最后才是被烧死。
沈括则是想既然后世连着火的原理都这么清楚,那是不是快速灭火的方法也有?
目前他能想到的,首先就是阻隔更多的氧气进入,但是房子可不是那个有盖子的罐子,没办法直接盖上。
用水是最普遍的方法,可是水费时费力,等人浇的精疲力尽,火也把东西都烧的差不多了。
【“氧气了助燃,就是它的化学性质十分活泼,与很多其它元素的化合都可以形成新的化合物。
这种合成反应,提供了另一种生产物质的有效途径,从而有助于改善原本物质的性能,普通的生铁到后面的各种铁产品,本质就是用不同方式调整里面的分子结构。
氧气还可以用来生产多种有用的物质,例如金属氧化物、制氧剂、氧化硅、生物质氧化物等,在医药领域也有很大的用途,如氧芳烃类药物、氧化铝类药物、氧化汞类药物这些。”
小小说着,把蜡烛倒出来,玻璃罐子也冲洗好放在水池边,又扶着墙慢慢跳回去。
化学嘛,果然还是做各种小实验最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