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战歌响九原,扶苏慨而慷
“呛!”
剑鸣声在静寂的上郡作响,这是公子之剑的鸣响,这是王者之剑的呐喊!而后,我轻轻唱起了秦军战歌:
“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是秦人悲壮的战歌!这是手足团结的战歌!
一个声音,两个声音,千个声音,万个声音……唱出了秦人的热血,唱出了秦人的悲凉,唱出了秦人的脊梁!
我用一首战歌找回了九原三十万虎贲的勇气和信念,也找回了我作为王族公子应有的信心和骄傲!面对三十万将士,我慨然而言:
“大秦的将士们!
我,皇帝长子,公子扶苏!
你们,九原士卒,边军英烈!
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是大秦锐士!
天下人说:秦有锐士,谁与争锋!
为何?
因我大秦锐士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与子同袍,与子同仇,一心同功,死不旋踵!
我的同胞兄弟们!
今大秦有难,原六国贵族蠢蠢欲动,帝国危机四伏;朝野奸佞把持,排挤忠臣良将!我九原三十万儿郎,驻守边陲十余载,保家卫国洒热血,赳赳大秦知道,关中百万亲人知道,始皇陛下也知道,他前面还说要来九原,见证长城巍巍,见证我大秦将士赫赫战功,陛下初心不变,那么这诏书就有问题,必是伪诏无疑,我九原三十万儿郎,岂容蝇营狗苟之辈诋毁!
扶苏之死轻如鸿毛,但我大秦锐士之赫赫英名重于泰山,有匹夫竟敢辱没我大秦锐士,你们服吗?”
“不服!不服!”
三十万将士怒气如云,直冲霄汉!
“今我扶苏在此立誓,扶苏愿与诸位同胞一道,共赴国难,扫灭朝堂阴暗,复我朗朗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三十万虎贲哄然而鸣,万马齐喑!
此时,蒙恬已是泪如雨下,他知道那个信人奋士的公子扶苏真的回来了!
我想蒙毅来信之际,应是祖龙嬴政快要陨落之前。史载,始皇三十七年,七月丙寅,秋,也就是公元前210年8月28日,始皇崩于沙丘平台。或许是始皇帝对大秦的不舍,或许是我对命运的不甘,那天晚上我来到了大秦。
因为扶苏这段时间深出简入,也给我提供了机会,两个都是懵懵懂懂的人,所以连身边的亲卫和侍从也没有发现扶苏有任何的不对劲。8月28日一整晚,我在熟悉这具身体记忆的同时,认真回顾了自己穿越过来这一时空发生的大事件,又结合上一世的惨痛教训深刻反省了扶苏。
扶苏这个人吧,有秦人的烈烈风骨,刚毅而武勇,但常言道:峣峣(yáo)者易缺,皎皎(jiǎo)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盖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句话简直一针见血点出了扶苏的三大缺点:
一是刚烈过甚,毅力不足。刚者易折,柔者长存。没听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刚”。以柔克刚,你的要懂!不然生的再好,起点再高,只要逆商不高,很容易翘辫子的。不好意思,辫子是清朝的事。而且扶苏遇事韧劲不够,徒具匹夫之勇,怎能说自杀就自杀了呢。不过,要是上辈子的我也差不多,汗颜啊!而现在的我,呵呵,好死不如赖活着,反正我年轻,反正我年轻,老子熬也熬死你们!自杀!呸!自杀的都下不了地狱,我才不干呢!
二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皇帝长子、国之储君、品性仁厚、帝王才具……妈妈呀,社会声望好高,连底层平民陈胜吴广等尚且知之,更何况朝廷郡县的大臣吏员了。其实这些都外人说的,内在的扶苏没经过始皇为质十年的折磨,与亲妈斗、与干爹斗、与亲妈情人斗的洗礼,内心异常脆弱。遭受始皇帝斥责、没当上太子,被贬到九原……就这些就让他承受不起了。刚毅个屁!而现在的我,呵呵,打是亲骂是爱,不闻不问才伤害。不是太子,刚好风流下。贬到九原,刚好猥琐发育。嘿嘿,老天自有安排!
三是学傻了,得了政治幼稚病。始皇帝雄才伟略,自知马上得天下,但得下马治天下。法家太苛,易于创业,但不适合守业。让扶苏加强儒学的修养就是这个考虑。但为政与治学是两个概念,扶苏学傻了,被别人枪使了。建国初期形势辣么严峻,大谈仁厚,与始皇帝唱反调,不被枪打出头鸟才怪。所以始皇那个怒啊,五十了,都不立太子:十八个娃,就这个还行,也没大毛病,就是读书读傻了,扔到军队好好历练下!大家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就和现代一样,娃娃不学好,干脆去当兵吧,自己管不了,就让社会毒打吧!但要怪就怪,始皇帝心太软,心太软。扶苏都三十了,才下部队,还当监军,蒙恬又是他的死党,谁敢鞭打,噢,不对,鞭策他!没看电视上的《变形记》,变形要走趁早,否则死翘翘。而现在的我,呵呵,赶快趁着名声大,发个罪已书,给始皇帝台阶,也堵住法家们的嘴。老子年轻,阅历太少,认识肤浅,爸爸都是对的!都是我的错!嘿嘿,就是做个样子,反正他也死翘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