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里正集合
“那里都是姑娘,不适合你这个男孩儿。”头也不回的带着胡玉走了。
胡山和胡生诧异,‘学堂不是男娃女娃都有吗?’
胡千失落。
胡大嫂见自己的二儿子不高兴,连忙哄着他:“你就在这里跟着娘,你要是出事了,娘可是会心疼的。”
胡山和胡生顿时无语住了,也没有了替颜研解释的欲望了,爱咋咋地吧。
出门的时候正好遇到回来的刘婶。
今天是走亲戚的日子,刘婶带着张涛去了张家村,那里还有一些张涛爹的堂兄弟,往年都去,要是今年不去,肯定会说,便大大方方的去了张家村。
“颜研,这是谁家的孩子呀?”
颜研停住脚步,“刘婶你回来了,这是胡叔的侄女,我带着她去学堂跟小星星玩。”
“胡山回来啦?还带着家人过来的?”
“对。”
将手上的包袱扔给身后的张涛,“小涛将东西带回家,娘去找你颜婶婶去。”一下子就没有了身影。
颜研目瞪口呆的看着张涛,“你娘这是怎么了?跑的那么快?”
张涛无奈,“可能是我娘怕颜婶婶被欺负吧。”
自从上次的事情,刘婶就很紧张颜慧被欺负。
张涛回家放包袱,包袱里都是一些张家村的回礼。
颜研带着胡玉进了学堂,“刘夫子,这里有一个孩子,让她在这里待一下。”
刘耀祖笑呵呵的说:“没事,让她在后边的桌子上玩吧。”
刘耀祖他们只有两天假,三十和初一,初二以后就恢复了学堂。
颜研弯下腰,“小玉你跟这些哥哥姐姐在这里玩。”
胡玉狠狠的点了点头,“知道了,姐姐要去哪里。”
“姐姐去办事情,你要是被欺负了,就跟最前面的那个叔叔说,听见没?”
“听到了。”胡玉眨着黑曜石般的大眼睛。
颜研回到颜家,便听到刘婶在房间中大嗓门了。
“那敢情好,今年将新房盖好,再成亲,明年再生个孩子,胡山就完美了。”
胡山恭维道:“借嫂子吉言了,等到了我们成亲的时候,还要麻烦嫂子了。”
刘婶摆手,“这不是看在你的面子上,你不用这样。”
现在颜慧和颜研在刘婶的心中算是数一数二的重要,而张涛也只能靠边。
晚上,两家人分成两桌坐,胡家人看着一桌子上丰盛的菜肴,又是一阵的愣住。
胡山爹拉了拉胡山的衣袖,“这颜慧家吃这么好,这也太丰盛了吧?不会将你吃垮吧?”
“爹,你就放心吧,这些也就是颜家平时的饭菜,不是那么丰盛了。”
一桌子上只有六个菜,而且没有什么大鱼大肉,只有一些炒菜。
这些都是颜研的主意。
这一餐虽然都是一些炒菜,但是也是胡家人没有见过的菜,胃口大开,将桌上的饭菜一扫而光。
吃完了以后,胡山爹才看到他们吃了多少,抱歉的说:“颜慧,对不起呀,实在是你们家的饭菜太好吃了,我们没有收住嘴。”
“胡爷爷,你们这样就是对我家厨娘最大的肯定了。”颜研接过话茬。
胡山爹看到颜研这次是第二次抚自己的面子了,有些不高兴,“你这丫头,老头子正和你娘说话呢,你一个小孩子就不要插嘴了。”
胡山责怪的看着他爹,“爹,这里是颜家,颜家是小颜做主,你不要将你在家里的那一套搬到颜家来。”
胡山爹愣住了,“你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颜家是我的,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指手画脚的。”颜研严峻的脸上闪过不耐烦。
胡山爹被噎住,本着说多错多,说少错少的原则,不再言语。
这场饭后的不欢而散,就这么猝不及防的来临了。
胡山带着胡家人住到了,他的宿舍中,“爹娘,今天天色也不早了,明天再走,今天就在这里就和一下吧。”
房间中都是石板地板,因烧了火墙,地面上都是热的,睡在地上也不觉得冷,胡山带着几人在地上打地铺,胡家的其他人则是睡在床上。
颜研本来想让他们去刘婶家的后院住,被胡山拒绝了,“小颜,那边没有开火过,让他们住在我那里就行。”
第二天,吃过早饭,胡山就让胡生带着胡家人回胡家村了。
走的时候,颜研偷偷给胡玉塞了几颗糖,“这些都是给你的,不要让其他人知道,偷偷的吃。”
胡玉懵懂的看着颜研,点了点头,“知道,要是被娘知道,这些又都是哥哥的了,不想要给哥哥就要藏起来,小玉知道的。”
“真乖。”颜研摸了摸胡玉的头。
胡玉抬头笑容满面的看着颜研,‘真好,有人也这么摸小玉了。’
一路上,胡山爹和胡山娘就一直在打听颜家的其他情况,在颜家的时候,一直想要问,可是胡山一直没问成。
胡生被问烦了,“爷奶,爹娘,小叔要是将颜研的娘娶了,只有帮助没有坏处,你就不要想着你们的儿子,你们的弟弟很好,适合更好的,只是你们有没有想过,要是小叔再找一个,没有颜研娘还好的,你们会不会后悔?”
胡家几人竟然无力反驳,大晏国这么穷,想要找一个比颜家还好的人家,那也要人家能看的上你才行!
胡生为了不再被问问题,将胡家人送到胡家村,转身便驾着马车原路返回了。
‘谁说只有女人聒噪了,男人也是不逞多让呀!’
时间就这么一点一点过着。
颜家刘家庄的工人正常上工,颜家的那些孩子每天不间断的练武识字。
世外桃源的人也是每天都很忙碌的种麦子、种棉花、种红薯。
暗二世外桃源和颜家两处跑,暗六则是在平安县刘家庄两处跑,而且都是心甘情愿的。
万物复苏,春暖花开,是时候为种麦子作准备了。
身为安宁城的城主,该将城主的威严拿出来了。
今天颜研带着暗二和刘家村的里正到安宁城的县衙中,看着门口站着的好几个平民服饰的四五十岁的人,凑到一起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