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理论上的巨人
毕竟有亲戚在梨花村,而且他们或多或少都对梨花村以及姜家有些了解。
芦花村现在的日子不那么难过,都要多亏他们听劝,对姜家人的话深信不疑。
无论是蝗灾还是其他事情,事实证明,姜家也总是靠谱的。
大家伙都一堆堆地凑在一起说着日子的难过,和希望今天能有好消息,努力多记住几种植物。
在姜禾他们做准备之际,等待的人也纷纷议论起来。
“我看那姜家人好几个背篓,估计要跟咱介绍的植物不会少。”
“是啊!可这么多,我们也记不住啊。”
“那这样,咱们一起分工,每人记住一点,回头再一起寻摸寻摸凑一凑就大差不差了。”
“好主意!就这么干!”
旁边的人一听他们的方法挺靠谱,就纷纷拉自家亲戚邻居效仿。
为了下午的宣讲,姜禾还特地让大伯做了个简易版的扩声器,也就是个喇叭状的木质喇叭。
人这么多,为了嗓子着想,也算聊胜于无吧。
人太多了,要不是村里来的人把姜禾团团围住,圈出一片空地。
大家压根就不知道姜禾人在哪,好吧,她的身高也确实是硬伤来着,不过他年纪还小,有得长呢。
村里不知道是谁搬来了几块大石板,看高度还是不够,索性去城里找个板凳。
在石板和板凳的加持下,姜禾终于从人群中脱颖而出。
看大家都注意到她了。姜禾才清清嗓子,拿起喇叭开始说话。
“乡亲们,这段时间大旱,大家的粮食都不够吃,总得想想办法。我是大夫,认识的草药多,所以那些植物能吃,我很清楚。
所以为了帮助大家撑过这段时间,我们决定整理出一些能吃的植物教给你们。
虽然大旱,和蝗灾粮食大量减产,但是只要还有野菜,能认识更多的能吃的植物,贼老天想饿死咱还是不容易的!”
看着大家面黄肌瘦,瘦的都快皮包骨了,姜禾也说不出什么加油坚持下去的话。
不过华夏土地上的劳动人民一向坚韧,姜禾最后一句话也调动了一点大家的气氛。
“确实,贼老天想饿死咱还没那么容易!”
“你说的对!咱好好听,背靠着大山都能饿死咱,那其他地方更没活路了”
“老六,咱家就你记性最好,你可得多记几样,咱们肯定能撑过去的。”
“放心吧!大哥!为了一家人我也会用心的。”
彼此一番加油打气,就开始了正式的讲解阶段。
姜禾首先介绍的就是随处可见的一些草,荠菜和灰灰菜大家都知道,都是常吃的。
“还有一种田间地头也到处都是,大家看这叫马兰头,有红梗和青梗两种,都是可以吃的。叶子上面有一点短毛。成椭圆形。叶子的边缘呈锯齿状。两面或上面有一点点绒毛。”
“好家伙原来这个也能吃啊,地里有不少呢,连家里院子都长着这玩意儿!”有人惊呼道。
姜禾笑道“还不止呢,马兰头还能入药呢!可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消肿。主要用来治咽喉肿痛、痛疖疗疮、黄疸、水肿、痢疾、淋浊等等。”
不过姜禾也提示道:“大家也别惊讶,我们吃的所有野菜甚至粮食都有药用价值,大家也别瞎吃,有的草是有毒的。”
“这倒是,我爷爷说以前给地主家放羊,结果就有羊吃错草中毒了。”
时间就这么一点点的过去了,姜禾一口气给大家介绍了蒲公英、马齿苋、紫云英、萱草等十几种能吃的草。
给大家听的是脑袋嗡嗡的,俱都喊着:“姜小大夫,就先给咱讲这么多吧!再多实在记不住了!”
姜禾转念一想确实是,不是所有人都跟她一样过目不忘,姜禾看连姜武都眼冒金星,所以就决定过几天再来。
毕竟姜武虽然再他们几个的对比下不学无数了点,但也只是在他们的对比下。放在外面还是很拿的出手的。
“那就先这样,这么多中野菜也够大家挖一段时间了。过几天我们再来。行吗?”
“行啊,姜小大夫!到时我们把会的野菜都挖给你看!你看看我们这些学生学的咋样!”有人调侃道。
大家俱是大笑“对啊,姜小大夫!今个儿你带大家认识了这么多种野菜,今晚大家都能吃个菜饱了!”
“是啊!还是得谢谢你们,不然我们是真的没有活路了,现在有这么多可以吃的野菜,我们就又能多扛一段时间了。”
又说了几句大家就各自回家了,急着回家干嘛?当然是全家出动去挖野菜啊!以往田里很多不要的杂草现在可都是香饽饽啊!
在回村的路上,姜禾也在教学,路上有碰到姜禾下午提到的野菜,就有村民赶忙过去拔来给姜禾看。
得到姜禾一句肯定,那就喜不滋儿用眼神向周围人炫耀,看!不愧是我!
于是不知不觉这就变成了大家的求夸奖大战。
姜禾给夸的都快词穷了。
她此刻只想来一句:聪明勇敢有力气,我真的羡慕我自己。
就这样边找野菜边回家,导致本来一个时辰的路,生生给干加倍了,到村子里天都黑了。
一家人匆匆吃完饭,就开始各自学习的学习,做家务的做家务。
姜禾整理了下今天的科普,做好下次要讲哪些的计划,然后就开始日常学习医术及整理空间。
现在她对这个朝代的顶尖医术没有什么概念。但是至少他们这个镇子,她对比过。
她绝对是最顶尖的那一个,可惜就是时机不对,又是干旱又是蝗灾的搞得到处动荡不安,人心惶惶。
她也没有机会出去走走看看,见见世面。
她现在毫不夸张的说已经是“理论上的巨人了”,但是因为见的人有限,病例也更是有限。
最多的还是一些感冒发烧,牙疼屁股疼的小毛病。妥妥的一个“实践上的小矮子”。
等过了这段艰难的时期,高低要出门涨涨见识,多看些病例,多和各地的大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