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第一次行医
原来是王大有上门来了,大病初愈的王大有脸色还有点苍白:“姜叔姜婶,姜家兄弟,大有在这谢过姜家救命之恩,要不是你们,我可能就。。。”
说着就有些哽咽,是感动的,也是愧疚的,姜家本来也和他家情况差不多。结果他生病,还拖累姜家掏出家底帮他。
“大有,你这话可不兴说哈!咱们都处的和亲人一样,你就别那么见外了。” 姜老头连忙扶住要下跪的王大有,嗔怪道。
姜家又是和王大有一阵拉扯,王大有的情绪才渐渐平静下来,说着以后的打算:
“房子我们家就不打算盖了,反正我家人也少。现在住的地方就一间正经屋子,我打算看和村里商量能不能花点钱,买下你们之前住的那个屋子,那个位置也正合适,离你们也近。”
姜家人都一致表示这是个好主意。
姜大海也跟着分析:“你家人也少,盖房子还要请人还要做饭,还要准备很多东西,这样一算还是买了拿出房子更划算,也省心。”
王大有点头赞同,又说:“叔婶,我过几天打算带着我家大牛去城里干活,欠你们的钱我一定尽量早点还。”
姜老太安慰他:“大有还是身体为主,咱不着急,你先把那房子买了,咱家的以后你宽裕了再说。”
说着又是把王大有感动的要流眼泪了,大家就抓紧转移话题,姜老头说:“大有,要不叫我家妞妞给你把把脉吧?我家妞妞可会把脉了!”
姜老太瞪了他一眼,姜老头不以为意:就当闹着玩儿的,谁会相信他家妞妞还真会看病呢?
王大有果然被转移注意力:“是吗?那我可得让咱家妞妞给我好好看看。” 说着把胳膊伸向姜禾。
姜禾也来者不拒,抄起小手就放在他手腕上仔细听起脉来:看着确实是大病初愈的脉象,而且底子太虚了,需要好好补补。
姜禾也不敢实话实说,毕竟虽然王大有靠谱,但是还是谨慎为好,只开口说:“大有叔要多多吃饭!”这种童言童语。
实际情况只能等他不在,再告诉家里人。
等众人说说笑笑送走王大有,姜禾才把实际情况和大伙说了,又说道:
“正好我炮制好的药材,有合适的,回头我配好。爹你就说是医馆大夫给配的,让他喝一段时间。”
姜大海点头答应。又开口夸赞:“妞妞现在已经可以开始把脉开药了?太棒了!”
姜禾谦虚道:“我现在只会把些简单的脉,和开这种简单的调理身体的药。还差的远呢!”
她这么一说大家就更放心了。
她要说她现在啥病都会看,那姜家人可能心里还会打鼓:妞妞到底靠不靠谱?
毕竟妞妞的聪明有目共睹,把些简单的脉似乎。。。没那么难?
他们也没学过医,也不了解,反正听起来挺靠谱,反正神医肯定不会让妞妞乱来的,这也是姜家人放心姜禾开药的真正原因。
姜禾可不知道她家里人的思维这么活跃,她就按自己的进度,也不和家里人隐藏实力。毕竟他们已经习惯了自己的学习进度。
第二天一大早开门,姜老太就发现了惊喜。
原来门口堆了许多山药板栗啥的,加上野菜、蘑菇,拉拉杂杂的把门前的地都快堆满了。
姜老太就和家里人合计:“估计是村里那些人送的。就是不知道试试哪些家?”
姜老头也挺开心,笑着开口:“我去问问村长咋回事。这老些东西,还是太见外了。”
姜禾揉揉刚睡醒的眼睛,其实她还挺感动的,村里虽然有王老婆子一家那样的奇葩。但那毕竟还是少数。多数还是很朴实的,能够记得别人的好。
他们家才刚把这些吃食告诉村里。说不定他们自己家都没有屯下来多少,就巴巴的把辛辛苦苦挖的东西送到他们家门前了。
虽然他们不求回报,但是感受到大家的谢意还是会让人心里舒坦,觉得这一切都值了。
姜老头去找村长最终还是没有结果,村长家也暗戳戳送了,但具体还有哪些人,他也是不知道的。
他只是提了句姜家自从教了他们那些新吃食,好像就没去和他们一起寻过,估计是想让大家多得点。
也没想到大家都这么心有灵犀的集体去送东西。
无奈,姜家就只能笑纳了这些心意,只是把它记在心里,梨花村的人绝大多数还是很可爱的!
而这些都与姜禾没太大关系,她现在关心的是她第一次炮制的药材终于成功了!
后面就要给她奶和她爹还有大有叔配药了!姜禾苍蝇搓手,跃跃欲试。
毕竟是第一次开药方,虽然是养生的药方,没啥挑战性,但这是里程碑式的一步,也代表着姜家开始认可她的医术。
姜禾特意问姜大海要了一张纸,把她的第一张药方一笔一划认认真真的写在了纸上,打算留作纪念。
说不定若干年后这就是她姜神医的第一张药方子,价值千金呢!哈哈,请允许她自己意淫一下。
姜老太和姜大海都很听话,让怎么喝怎么喝,就这样,姜家天天传出一股子药味,大家还纷纷来关心是不是有谁身体不舒服啥的。
都被姜老太以姜老头之前逃荒时候受伤,家里害怕他坐下病根,就去医馆抓了点补身体的药给他补补打发了。
姜老头:。。。我谢谢你。
姜老太和姜大海连续喝了两周就明显感觉身体是有点变化。
姜老太觉得自己没那么容易累了。
姜大海也说自己好像眼睛也没那么酸了,看东西看得还更清楚了点。
再了解到王大有的身体确实是好多了,脸色看着也红润了。姜禾的心才算是真正的放下了。
第一次行医,获得圆满成功!
大家按部就班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姜禾也就这么边收录植物带着研究医术然后带领大家一点点改善生活。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了。
似乎转眼之间,就到了三年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