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三国:我,陶应,浪子战神 > 第513章 登台拜将,搅动腥风血浪

第513章 登台拜将,搅动腥风血浪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说完西凉的事情之后,庞统又上来奏道:“甘宁将军的第三海军舰队,已经准备好了。出征的的日期,就定在四天之后。”

    “这孤知道啊?”

    陶应有些奇怪,又问道:“莫非还有什么事情?”

    “微臣在想……要不要给甘宁派一名军师……”

    庞统扭扭捏捏地说道。

    显然是想跟甘宁一起去,因为当前国内的局势,短期内似乎不会有什么大战,又有郭嘉、贾诩、陈宫这些都回到了郯城。

    而庞统这人,又向来工作意愿很强。

    因为长得丑,特别争强好胜。

    想多立些功劳,好好表现,盖过郭嘉和贾诩。就如同原本历史上与诸葛亮争功一样,这是性格使然。

    不过,陶应却不想答应他。

    长得这么丑还出国?

    岂不丢了国人的面子?

    兹事体大,怎么着也要派个长相好看一点的。

    想了一下,便道:“对付一群猴子一样的人,何用凤雏出动。我看这样,就让你那小徒弟管寅去锻炼锻炼吧。

    除此之外,将吕蒙、楚渊、马忠和他们的牛贲营,也调给甘宁。”

    这是要重点培养海军将才。

    海外是个大世界。

    征战海外,是百年大计,乃至千年大计。必须得再培养一些有潜力年轻点的将领,以免后继无人。

    年轻一代将领的培养,必须向海外倾斜。

    庞统见陶应已经决定了,只好失望地退下。陶应见状,便又笑道:“士元也不要闲着,这段时间,多了解一些辽东的情况。包括公孙度、高句丽、夫余国等等,越详细越好。”

    意思是不久后会征伐辽东,而且还可能会交给他庞统来主导。庞统闻言,顿时开心不已。

    接下来,张昭、顾雍等人又汇报了一些民政方面的问题。

    陶应见没什么大事,便又说道:“海军第三舰队三天后出征,这必是一次足以载入史册的海外征战。大家安排一下府内的事务,然后多带些酒肉,前往连云港,为海军将士们壮行!”

    “遵旨!”

    文武官员们齐声应道。

    ……

    既然是去壮行,那就越热闹越好。

    当天下午,陶应便摆开国王的全副仪仗,带着文武官员、两千虎贲营将士,以及大量的鸡鸭猪羊和美酒,浩浩荡荡地向连云港方向而去。

    王驾出动,虽是车马齐备,也不会走得太快。

    在中途休息了两个晚上,于第三天中午时候赶到连云港所在的朐县。陶应站在宽大而豪华的马车上,手中端着镶金的望远镜,看向繁华的连云港区,忍不住连连点头。

    ……

    此时的连云港,早已不再是几年前的沼泽荒滩。

    已经变成了陶应治下最大的港口。

    在辽阔的海湾中,已经建成了三座非常大的码头,每个码头都可以同时停靠十五艘大海船。

    其中两座码头为军用,一座码头为民用。

    这几年,在造船方面,陶应治下……乃至整个大汉天下,都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什么“尖底平底”,什么“整体龙骨”,什么轮桨、复式尾舵等等。都已经不再是什么秘密。包括很多民用船厂,也都开始采用这些先进的造船技术。

    于是,也就促进了民间航运业的大发展。

    由于海运和江运的成本,要远低于陆上运输。

    这使得很多精明的江东的富豪之家,开始组建自己的家族船队,投资江运和海运行业,这又进一步带动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造船技术的不断改良。

    这是好事。

    陶应没有禁止富豪们私开船场私建船队,也没有进行技术封锁,反而将造船技术公开,与各家私营的造船场进行技术共享。

    这其实是一个国营与民营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在古代,民营的船场会更灵活,效率也更高。

    而国营的船厂,也许现在还好。但是,在大汉朝这种封建制度下,人们缺乏崇高的信仰和远大的理想,只要再过几年,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官僚现象如贪腐现象。

    除了引入民营船厂来跟它竞争,陶应暂时还没想到更好的办法。

    如果,将来这些江东富豪们,能够自组“武装垦殖团”,去海外开拓领地,那才是陶应最想要的结果。

    海外的世界很大,光靠国家的军队去征服是不够的。

    必须借助民间的力量。

    而这第一步,便是让民间有更多的人掌握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

    ……

    到了朐县,也就离连云港没多远了。

    没多久便到了码头附近。

    得到通知的甘宁,早就带着两万海军将士在海滩边列队等候了。在海滩的靠海一侧,已经搭起了一座高台。

    有七八丈高。

    高台上各色彩旗,迎风招展。周边有全副武装,披坚执锐的武士环绕。

    这是点将台!

    陶应穿越已有八年,与诸侯之间有过无数次大战,但却从不登台拜将。如今甘宁出征海外,却要行登台拜将的仪式,可见陶应对这甘宁这次出征有多重视。

    远远地走下马车,在仪仗队的簇拥下来到高台之下。

    然后在万众瞩目中拾阶而上。

    一直走到点将台的最顶上,面向台下三万将士,长袖一挥,大声叫道:“传!镇海将军甘宁,登台受命!”

    台下负责传话的武士,举起喇叭形的传话器,也跟着大喊:“传,镇海将军甘宁,登台受命!”

    这是由于人数太多,后面的人听不到,必须由数十名嗓门大的武士一段一地往后传。

    台下将士闻言,尽皆欢呼。

    而甘宁,则顶盔贯甲,屁颠屁颠地往台上爬,到了台上之后,单膝跪地,大声叫道:“大王但有所命,末将万死不辞;大王刀锋所指,便是末将决死的战场!”

    陶应点了点头,又大声说道:“赐战甲!”

    几名武士上前,将甘宁的盔甲扒下,给他系上一身崭新的铠甲。

    陶应又道:“赐战袍!”

    两名武士上前,呈给陶应一件折好的战袍。陶应双手接过,抖了一抖,亲自为甘宁系上。

    然后,又退后两步。

    解下腰上的佩剑,高高举起。

    大声说道:“此剑陪孤多年,见此剑者,如孤亲至。此番远征海外,孤以此剑授镇海将军甘宁,有不听令者,可持此剑立斩之!”

    然后,缓缓递到甘宁跟前,沉声说道:“镇海将军甘宁,接剑!”

    “喏!”

    甘宁大声应道,然后双手接剑,面向台下将士,高举过头。台下将士,尽皆大声欢呼。

    ……

    点将完了之后,陶应又下令犒赏三军,酒肉管够。

    将士们兴高采烈,士气如虹。

    第二天一早,号角响起,将士们纷纷登船。

    陶应亲自带着文武群臣,到码头相送。

    临点别之时,拉着甘宁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道:“去吧,去为民族之荣而战。本将会在郯城,等着你得胜凯旋!”

    “喏!”

    甘宁向陶应重重地在磕了三个头,站起身来,头也不回地船上走去。

    然后,扬帆启航。

    此一行,如杀神出笼,在海外,必将搅起无数的腥风血浪!

    ……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