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三国:我,陶应,浪子战神 > 第472章 知己知彼,狮子搏兔用全力

第472章 知己知彼,狮子搏兔用全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夜幕降临,朔风呼啸,星月朦胧,群山影影幢幢。

    子夜时分,柳城关的城门缓缓打开。

    开得很慢,没有发出一点门轴转动的声音。随后,便有一队一队的士卒牵着战马从城门内缓缓地走出。

    马蹄踏在雪地上,声音也很小。

    雪是松软的,而且夜间气温很低,冰雪不会因为马蹄踩踏而融化。但是,纵然如此,陶应还是让将士们给马蹄包上了一张毛皮。

    这些毛皮,自然是来自那些鲜卑将士的死尸。

    战马的嘴巴也都用布条束着,不让他们发出嘶鸣之声。所有将士的嘴里都叼着一根树枝,以免不小心说出话来暴露行踪。

    ……

    这一次北征,陶应的这一支东路军,一共带来了两万五千人。

    为了守住退路,也为了迷惑鲜卑人,陶应留了贺齐带着五千人守在柳亭关中。城上的帅旗也是冒用陶应的。

    给鲜卑人一种……陶应的大军仍在柳亭关的错觉。

    而其余人的两万人全部跟随陶应,趁夜潜出关门,参与这一次奇袭行动。也没带多少辎重。

    辎重车也全都暂时留在柳亭关中。

    由于此前缴获了三千多匹战马,需要带走的物资,全用战马驮运。按陶应的计划,后续的物资,需要等到破了柳城,才从柳亭关运过去。

    而到时候柳亭关的守卫,也会交给新上任的辽西太守田楷。

    ……

    这次的先锋是阎柔。

    陶应给了他五千人马,让他在前面探路和开路。

    陶应自统一万骑兵为中军。

    后军是张辽,陶应也给了他五千人马,除了断后之外,还要负责消除人马走过的痕迹。

    塞道内风很大,会吹乱地上的雪花掩盖痕迹。

    战马的屁屁下都包着布囊,拉出的粪便不会掉在地上。那些布囊里的粪便会等到到了安全的营地之后,再取下来集中掩埋。

    在消除痕迹方面,张辽所要做的事情包括:检查有没有装粪便的布囊松了掉在地上,以及有没有其它杂物掉在地上。

    这样也还不保险。

    其实陶应还安排了留守柳亭关的贺齐,在天亮后派出大量斥候进入塞道之中,一方面检查、消除大军走过的痕迹,一方面猎杀鲜卑人进入塞道的侦骑。

    工作做得很细。

    因为,任何一点失误都可能导致这次奇袭行动的失败,甚至为汉军带来巨大的风险。

    ……

    沿塞道向前数里之后,脱离主塞道,转过一道山崖,进入一条河谷……也就是后世的瀑河河谷。

    这是一条被山洪冲刷出的河谷,平时是没有水的。

    但是,只要一下大雨,两侧高山上的水,就会形成万千条瀑布冲下山谷形成河流,这个时候你要是刚好在河谷中行走,你就完了。

    燕山瀑河,也因此而得名。

    河谷里风很大,这是峡谷风。

    通常两座高大的建筑物之间,会有空气快速流动形成“过堂风”,而这种两座山之间的峡谷,则会形成峡谷风。

    此时正值午夜,风变得更大。

    呜呜呜地啸叫着,卷起山崖上的积雪飘向空中,不时有石块或冰块掉下来,砸在人马的身上,给行进中人马造成了不少的麻烦。

    有人被山上掉下的冰块或石头砸得直接昏倒了过去,不过,却没有人发出一点声音。因为,谁也不能确定这附近的高山上有没有鲜卑人安排的暗哨斥候。

    好在月色本就非常晦暗,风吹起的雪花又会干扰视线,反而对河谷中行进的人马起到了很好的隐蔽作用。

    偶有一点点小小的声音。

    以及人马身上的气味,也被从北方吹来的风带走,吹向了松亭关的方向,使得这支人马不至于鲜卑人的暗哨发现。

    ……

    大约用了一个时辰,终于人不知鬼不觉地穿过了最易被鲜卑人发现的塞道和河谷,然后,就来到了宽城。

    不过,此时的宽城不是座城,而是一座哨所。

    哨所是在汉朝强盛时由汉军建的,如今早已废弃。

    过了哨所之后转道向西,便一头扎进了沟沟壑壑的群山之中,彻底摆脱了鲜卑人的哨探范围。

    ……

    接下来,就是艰难的雪中跋涉。

    队伍行进得很慢。

    沟沟壑壑之中,有的地方积雪数尺,有的地方要从光滑的石壁上穿过。大部分地区都只能牵马前行。

    虽有战马,每天也最多只能行进四十余里。

    而更麻烦的是,阎柔也不能完全确定路线,乃至于有几次走错了路口,又倒回去找到正确的路口再走。

    ……

    将士们都很辛苦,天气又非常寒冷。

    有几匹年老的驮马都被冻死了,好在将士们都穿了棉衣,还每人带了一床五六斤重的棉被,总算是没有人冻死。

    就这样走了七八天。

    这一天,正当大军宿营之时,在前面开路的阎柔派人过来传话:“请主公去先锋营一趟。”

    陶应闻言,便赶紧带着典韦、许褚和一队虎士往前赶去。

    到了前面先锋营的驻地之后。

    阎柔便带着陶应来到一处比较开阔的地带,指着前面大约相距五六里远的一座高山,对陶应道:“主公,那就是……白狼山(今喀左大阳山)!”

    又道:“因其山巅峰左近,有一块白色巨石,状若俯卧的恶狼而得名。”

    陶应依着阎柔所指的方向看去。

    但见前面果然有一座很是突兀的孤峰,其孤峰呈斗笠状,高约七八百米。七八百米的山在这一带不算高,但其山势很陡。

    再看那山顶附近,果然有一块巨石,远远看去,状似白狼。

    ……

    (附录:白狼山,即:辽宁喀左大阳山。)

    ……

    这应该就是原本历史上,曹操灭乌桓时曾亲自登上山顶的“白狼堆”了。

    天寒地冻的,陶应可没有登山的兴致。

    不过,接下来阎柔又道:“白狼城离白狼山没多远,登上白狼山,便可以用望远镜俯瞰白狼城。”

    既然这样,那就还是去一趟比较放心。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能够看到城内的情况,对接下来的攻城战自然是大有好处。也许,一点小小的发现,就会让自己少死很多将士。

    “恶来,虎痴,随本将去山上看看。”

    陶应招呼了一声,便带着阎柔、典韦、许褚和二十名虎士亲兵向白狼山上走去。

    ……

    用了半个多时辰才爬到山顶。

    站在山顶上,掏出望远镜向山下看去,城中的情况一览无余,尽收眼底。陶应暗骂这些鲜卑人愚蠢……这么重要的山头怎么不设哨所守卫。

    不过,想想也就释然了。

    汉朝末年的鲜卑人,还不善守城。他们会认为营帐比城池更便利。这种情况一直要到五胡乱华时才会有所改变。

    到了西晋时代大量鲜卑内迁,才向汉人学会了城池攻防的知识,学会了城池攻防,才使得他们具备了纵横中原、为祸天下的能力。

    “白狼城中的城墙,看起来并不是很高。”陶应一边看,一边说道。

    “是的,主公。”

    阎柔道:“末将曾经去过白狼城,其城高不过两丈六尺(汉尺,约62米)。

    略一沉吟,又道:“这种城池,若是由咱们汉人来守,倒也可以守上一守;但若是由胡人来守,咱们有很多方法,皆可一鼓而破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