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三国:我,陶应,浪子战神 > 第424章 讨价还价,称公还是称王

第424章 讨价还价,称公还是称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随着陶应经常去徐州书院讲课,很多不为古代所知的一些后世知识被传达给了书院的师生。

    也因此而获得师生们狂热的崇拜。

    在陶应的强烈要求下,书院的墙上那“四个凡是”被刷掉了。但是,“四个凡是”被刷掉后,又在那里写了四句话。

    这四句话就是:夺天地之造化,化腐朽为神奇;有圣主之雄姿,兼济世之异能!

    没说写的是谁,但一看就知道写的是陶应。

    这些读书人,从来都是舆论的主导者。很多师生一致认为,陶应就是当世的天命所归之人。

    于是,就有人觉得陶应必须登基称帝!

    ……

    这一天,一大早的,大将军府的上午例会照常进行。

    别驾张昭首先站出来进言道:“主公英明神武,海内咸服,万民景仰,众望所归。宜早登大位,不让天下人失望。”

    此言一出,堂上文武官员纷纷拜倒在地,齐声道:“请陛下早登大位。”

    声音整齐,动作划一。

    显然是提前排练好了的。

    “尔等……这是要将陶某架在炉火上烤啊!”

    陶应摇了摇头,接着说道:“前有袁术称帝,后有袁绍拿着传国玉玺不肯交给朝廷。如今袁氏兄弟何在?当今天子犹在,曹操尚无称尊之意,吾又岂能檀越?”

    “主公谬矣!”

    张昭从地上抬起头来道:“袁术、袁绍无才无德,意欲仰仗其先祖四世三公之余荫而牧万民,又怎能与英明神武的主公相提并论!”

    张纮也从地上抬起头来,对陶应道:“大汉十三州,主公已据其七。而且这七州之地的百姓,皆感恩于主公之盛德,天下百姓也无异议。”

    “绝对不行。”

    陶应摇了摇头:“本将虽据七州之地,却还有数州百姓还在受苦。在天下没有统一之前,不可讨论称帝之事。”

    这是划下了红线。

    张昭见状,又道:“若主公不愿称帝,称王也是可以。”

    于是,阶下文武官员们又齐声叫道:请大王早日称王!”

    这是一种手段。

    就如同菜市场的讨价还价。首先叫价是“称帝”,然后说实价是“称王”。而他们的心理价格,恐怕还要更低一点点。

    也就是还有一个最低价。

    想到这里,陶应依旧摇头:“汉室高祖有言,非刘姓王者,天下共击之!四百年来,尚无先例。本将无意个人尊荣,但求天下安定,百姓少受战乱之苦。”

    果然,张昭又道:“将军仁德,既不称帝,也不称王。但称“公”总是可以的。汉室只有规定“非刘姓者不可为王”,却没有说“非刘姓者不可为公。将军称公,也可给天下百姓和麾下文武一个交代。”

    好嘛,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

    其实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给麾下文武一个交代”……大家都想升官了!

    赵匡胤皇袍加身,是不是自己故意的很难说,但那些手下将士们想升官却是真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贪官说……我不贪污干嘛当官?

    这是贪官染缸中的“八字真言”。

    几千年后的明朝尚且如此,何况是在这大汉朝。所以,今天的早会与其说是“拥立”,不如说是“逼宫”。

    看来“称公”是不可避免了。

    于是,陶应在三请三辞之后,终于松口:“既然这样,那就从了各位。”

    又问:“若你公,称何公为宜?”

    此言一出,又是一阵争论。有人说该称……吴公。陶应觉得不妥,这听起来好像是某种节足动物。

    ……

    (附录:蜈蚣图片。)

    ……

    有人说称“徐公”,陶应也觉得不妥,那是一个美男子的名字。

    《邹忌讽齐王纳谏》里,邹忌遍问众人:“吾孰与徐公美?”大家都说邹忌更美。后来邹忌见到徐公本人,才顿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自己又不姓徐,叫徐公还不如叫陶公。

    又有人说称“楚公”,陶应也觉得不妥。现在连兖州和青州都占了,称楚公有些不太合适。

    龟公?也不行,那只适用于娼馆。

    最后,鲁肃站又出来道:“主公已经称霸中原,不如就称“霸公”!”

    “霸公?这个名称不错!”

    陶应抚掌大笑,但随即又觉得有些不伦不类,最后还是觉得楚公这个称呼更合适一点。

    ……

    于是,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陶应摆祭坛祭天祭祖,由张昭面向天子居住的长安方向念了一篇奏章,奏请天子勅封大将军陶应为楚公。

    念完奏章之后,等了片刻,又道:“陛下没有回复,我们就当陛下是答应了。”

    然后,就祭天祭祖,自称“楚公”。

    公在侯之上。

    称公之后,之前的“秣陵侯”就转让给大儿子陶安。陶应治下各地,到处张灯结彩,舞狮舞龙进行庆贺。

    由于荀谌负责的钱庄已经开始开业,陶应现在的资金周转得到了根本的好转。索性下令所有治下再次免税半年。

    并且大赦天下。

    除十恶之外的罪行,一律赦免。

    ……

    一石激起千层浪。

    陶应在郯城称公的事传出之后,天下一片哗然,大汉朝的爵位是没有“公”的。

    三公九卿中的“公”是官位,不是爵位。

    “公”这种爵位源于周朝,周朝有五等封爵制,即公、侯、伯、子、男。但汉代封爵仅有王、侯两级,所谓“大者王,小者侯”,其他均废。

    此前的大汉四百多年,仅有一人称公,就是王莽,称“安汉公”。所以,这个称“公”,比曹操进位丞相还要严重。

    但是,陶应现在势力强大,而且深得治下百姓拥护,又没人可以奈何得了他。

    ……

    消息传到邺城,曹操心中大急,赶紧召集位于一众幕僚人在邺城共商大事。

    待到众人都来齐了之后,便开口说道:“陶应在郯城自称楚公,出尽风头,尔等觉得,朝廷该当如何应对?”

    陈群道:“丞相还只是“侯”,而陶应却称了“公”。这是对丞相的藐视啊。下官建议丞相也称公,以免在爵位上被陶应压制。”

    众人见状,也纷纷拜倒在地,齐声说道:“请丞相早日称公!”

    曹操沉默不语。

    因为这不是曹操想要的结果。

    司马懿知道曹操所想,遂起身进言道:“主公乃当朝丞相,爵位当在“公”爵之上,唯有这样,才能在爵位上压制陶应。”

    众人闻言,又赶紧说道:“请丞早日相进位称王。”

    曹操假意拒绝三次,三次之后,便欣然答应。因邺城位于魏郡,遂称魏王。

    ……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