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调虎离山,凶狠凌厉
诸侯争雄,干戈四起。
天下百姓,难得安宁。
不过,这半年多来,一直在打仗的曹操却停了下来。
自联盟讨董卓之后,曹操就一直没停止过打仗。
纵观天下诸侯,袁绍、袁术、刘表、刘焉等诸侯的地盘,很多都是传檄而定。
但是,曹操的地盘却几乎全是打出来的。
从初平元年(190年)到现在的建安元年(196年),整整七年时间,对于曹操来说,战争几乎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也几乎从来没有失败过。
直到今年的春天在彭城和莒县,两次败于陶应和吕布之手,损兵折将达四万余人之多。
此后,曹操便收兵班师,整出个“三分陶应”之策,挑动袁术、刘表、王朗三股势力对付陶应。
与此同时,便是加强民生的改善。
首先是移民。
中原地带,土地多为世家所有。属于百姓的土地很少,甚至完全没有土地。
没有土地的百姓,只能给世家士族做佃户维持生计,或成为流民四处乞食。
但是,关中长安有啊!
八百里秦川沃土,现在全是一片荒芜。桓帝时的三百多万人口,到李、郭之乱后已不足三十万。
这就是曹操的机会。
大量的移民!
分田、分地,想种多少种多少,能种多少是多少。谁种的地只要出产粮食达到规定的亩产标准,就发给他官方备案的地契。
这块地就属于他的!
这诱惑实在太大了。
在这种政策的刺激下,渴望获得土地的百姓们,纷纷拖儿带女涌向关中。然后没日没夜地的劳作,因为……只要能种下的地便是自己的。
与此同时,曹操还让关中的军队屯田,也就是军屯。
军屯的推行,保障了地方驻军的粮草供应,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也保留了军队的人数和基本的训练。
所以,对曹操来说,这是大发展的一年。
也是停止一路狂奔,让灵魂跟上自己匆匆脚步的一年。
军队得到休整训练,素质有所提高;缺粮的情况得到缓解;百姓的支持度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而且,在关中分田分地,对中原士族世家的利益影响也很小,这也有助于曹操缓和与世家之间的矛盾。
除此之外,曹操也照搬陶应在江东那一套。
制造水转翻车、制造曲辕犂,推行精耕细作。
有人可能会说……为什么陶应不保密?
其实是没办法保密。
想想就知道了……两百万人的大规模生产活动,那些百姓又不……全是木头人,曹操校事府的探子也……全都不是木头人。
所以,陶应在江东推行的这一切,几乎所有的诸侯都已经知道了,并且都已经在仿效着推行。
不仅如此,曹操还将陶应鼓励生育的政策也照搬了过去。
并且实行村长责任制。
乃至于,刚开始时,很多人也跟咱们的读者朋友们一样,都想做村长,直到有不少村长累得骨瘦如柴,甚至精尽人亡,大家才开始意识到这其中的风险。
到后来,有洁身自好者,你就算打死他,他也不肯做村长。
还有人说……如果有一天,你看到有壮年男子拄着拐杖,双腿发抖,或者是扶着墙走,不用问,那人八成就是个村长。
一问一个准。
……
在原本的历史上,曹操攻打陶谦时,因缺粮而用人肉风干做军粮。但是后来几年的粮食得到缓解,也正是跟开发关中八百里秦川沃野有关。
只是这一世,因为陶应的介入,使曹操借鉴到了陶应的一些新设备、新技术、新理念。
曲辕犂和水车,使关中开发得更快。
精耕细作,使曹操获得多了好几倍的粮食,并且,也吸引了更多的流民和百姓进入关中。
因此,对关中的开发也更快,效果更好。
可以预见的是……从此之后,曹操再也不会缺粮了。缺粮的曹操就已经很厉害了。
不缺粮的曹操将会更难对付!
……
那么,曹操会感谢陶应吗?
当然不会。
反而会对陶应更加忌惮!
这大半年来,曹操几乎每天都要想起戏志才临死前跟他说过的那句话。那句话就是:
陶应才是最大的对手,胜过袁绍!
而现在。
就在此时!
曹操正带着手下一帮幕僚正在巡视关中,走在一望无际的稻田中间。见到沉甸甸的稻穗和兴奋的百姓,曹操脸上带笑,心里却在发寒!
陶应,那个浪子。
必须要尽快弄死!
否则,天知道他还会弄出什么新技术、新发明、新设备?等到他发展起来之后,这天下又还有谁可以是他的对手?
想到这里,便停下了脚步,转头看向身后荀攸、荀彧、陈群等人。
轻叹一声,欲言又止。
也毋须多说。
都是一群精明透顶的人。曹操的一声叹息、一个脸色、一个眼神,便向他们传递了自己的信息。
荀攸上前说道:“属下无能,计谋为陶应所破,不仅没削弱陶应的势力,反而让他夺了会稽,势力变得更加强大。愧对……军师之位……”
“且慢!”
曹操及时地阻止了还要说下去的荀攸,笑道:“公达之计,原是不错的。只是袁术和刘表蠢如犬豚,畏首畏尾,才至功败垂成。此事不必再提。咱们再想想,还有何策可对付陶应。”
荀攸想了一下,开口说道:“要说……此前的“三分陶应”之策,也并非完全没有效果。至少让天下诸侯对陶应产生了深深的忌惮。咱们正好可以利用天下诸侯对陶应的忌惮,再来一次更强大的合纵连横,置陶应于死地!”
“该如何做?”曹操问道。
“调虎离山!”
荀攸道:“只要能设下计谋,让陶应出兵在三千里之外,咱们就可以乘机攻打徐州吕布,同时,也可再次策动刘表、袁术攻打江东。”
“三千里之外?”
曹操闻言一愣。
但很快便又反应过来,试探着问道:“公达是说……交州士燮?”
“主公英明!”
荀攸拍了下马屁,又接着说道:“可让人去交州,向士燮宣讲陶应之威胁,然后跟士燮说……咱们已与刘表、袁术约好,同伐陶应。
士家在交州经营两百多年,自然不甘受陶应眼色,若是听说有刘表、袁术同伐陶应,士燮必会出兵会稽。
如此一来,陶应也必出兵与士燮作战!
而交州与丹阳相距超过三千里路程。只要陶应去了交州,咱们便可出动全部兵力,猛攻吕布,一举拿下徐州。等拿下徐州之后,再挥师南下,说服刘表、袁术同攻江东,夺了陶应的基业。
若能如此,待陶应想要回师江东时,恐江东已非他所有矣。”
这就是荀攸的“调虎离山”之计。
依旧是格局甚大。
凶狠而凌厉!
曹操闻言,顿时又振作起来,赶紧安排人依计行事。与此同时,也暗中将各种粮草补给调往兖州一线,随时准备进攻徐州。
……
(附录:交州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