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开机前
0018
董一卓虽然不是财团的继承人,但他的家庭非常富有,而张欣雨出生和成长在一个普通家庭,但她赢得了董一卓的爱,最终也爱上了对方。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赵一帆一直在观察他们,但却无法表白自己对张欣雨的感情。
赵一帆在和董一卓的对比中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最终沉浸在自我怀疑中。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无法向张欣雨表白,他知道自己无论如何都会被拒绝,他只能把感情深深地埋在心底。
他一边暗恋着女主角,一边远远的看着女主角和男主角的爱情发展,都是再老套不过的剧情。
此外,配角的存在不过是让男主角更耀眼的一种手段,配角根本无法大放异彩,这就是赵一帆这个角色的局限性。
我能够理解赵一帆的心情,但不知为何,我并不想按照剧本演戏。
只要一想到自己要在阴郁和自卑的氛围中看着这对情侣,我就浑身起鸡皮疙瘩。
更重要的是如果完全按照剧本来演,那么电影的效果将会非常的平庸,失败是可以预见的。
对于纯粹的爱情剧本,编剧往往会通过过度的情感刻画,迫使观众感受其中的感动和情感上的痛苦。
不论别人怎么想,我都无法接受赵一帆在什么都不做的情况下观察这对情侣,并感受被抛弃的痛苦。
如果让赵一帆郁郁寡欢、可怜兮兮的走到最后,感觉编剧似乎在强迫观众也同样郁郁寡欢。
编剧似乎还想利用赵一帆,让观众和他产生共鸣,从而对那对美丽的主角既羡慕又惋惜。
通过我的深入分析,我觉得这部电影的失败之处就在于赵一帆的存在。
与编剧的意图相反,观众更倾向于认为赵一帆是一个可悲的跟踪者,而不会和他产生共鸣。
他过于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让观众难以对他产生共鸣,更难以对他产生同情。
而且赵一帆从头至尾都没有一句台词,我很难准确的塑造这个形象。
从我拿到剧本开始,我就一直在思考赵一帆这个角色,研究他的性格。
其实,我在最大限度地保留编剧意图的基础上,想出了一个新版的赵一帆。
想到冯承霖导演的严厉,我觉得有必要去找他谈一谈。
我立刻走出了房间,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我看到冯承霖正在优雅的品茶。
此刻的我又有点犹豫,不知道该怎样开口。
之前我只见过林墨风一个导演,而冯承霖和林墨风的形象完全不同,无论是两人拍摄的电影类型还是外貌,都没有共同之处。
林墨风身材魁梧,在拍摄过程中衣着邋遢。
而冯承霖穿着整洁的西装,就连领带也系得非常牢固,不留一丝缝隙,没有一点可以挑剔的地方,我觉得他很难接近。
「怎么了?」冯承霖问我。
「我有事要和你商量,你有时间谈谈吗?」我打量着这个房间。
「如果和赵一帆有关,我随时都可以谈。」与我的担忧相反,冯承霖很愉快的让我在对面的椅子上坐下。
我坐下后,冯承霖背靠沙发,双手抱臂,静静地看着我。
「你说过这是你第二次拍戏吧?」冯承霖问道。
本来,在选角之前,导演应该会对我们进行面试或测试,但这些事情在我们身上都被省略了,因为我们是秦英兰总裁指定的。
我说是第二次拍摄,在这件事情上没必要隐瞒。
冯承霖问我第一次拍的什么电影?
我告诉他这部电影还没有上映,具体细节我也不清楚。
我参与的只是一个小角色,我不确定在剪辑完之后,电影中会用到我多少戏份。
我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因为我至今都无法回答冯承霖的任何问题。
我在那部电影中是属于次要角色还是配角,这一点我也搞不清楚。
我告诉冯承霖,那部电影估计要在7月上映。
冯承霖说我们这部电影的拍摄时间不会超过一个月,那就意味着我们拍摄结束后,那部电影才能上映。
《那年微风起》中没有任何动作场面,也不需要花哨的技巧来描述两个大学生的爱情故事,所以拍摄用不了多长时间。
这部影片的长度只有100分钟,根据计划,这部电影将于8月中下旬开始上映。
这两部电影分别在7月初和8月中下旬上映,如果前一部电影能够大卖,它们可能会重叠,不过,因为我不是主角,所以不会有问题。
冯承霖说我的长相太阳光,和赵一帆那阴郁的角色好像有点不协调。他没有我以前演出的素材,所以对我了解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