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晋升
裴尽欢人未到,银铃般的笑声已飘来暖阁,听起来很是愉悦,连带那头上的步摇也晃响的甚是清脆。
“容姐姐,今儿个我可是瞧了一出好戏呢。”裴尽欢一袭红色纹边的墨绿深衣,说话间,将那沾了雪的霜色斗篷取了下来,递给了一旁的贴身宫女春巧。
霍献容笑了笑,握着她的手,与她并肩坐于那软榻上:“哦?什么好戏?说出来也让我高兴高兴。”
如今被降为修仪,她与裴尽欢已是平级,裴尽欢自然不能再像之前那样给她行请安礼。以前还是淑妃时,每日来宣春宫点卯的妃嫔们都是络绎不绝的,现在被褫夺了妃位,那些蹄子一个个跑的远远的,只想与她断绝来往才好,倒是这个不怎么聪明的裴尽欢却还愿意搭理她。
看来她之前的拉拢还是有些成效的。
“闵梓南今儿抢人失败,被圣上连续拒绝两次,她是白日跪在望夷宫,夜晚又跪在长安宫,可把她给忙的哟!”裴尽欢抿了一口三清茶,一脸的幸灾乐祸:“忙了也是白忙,圣上压根都不搭理她。”
霍献容笑了笑:“欢儿妹妹认为这是好事吗?”
“当然了,我做梦都巴不得闵梓南失宠呢,她那般嚣张跋扈,我若是圣上,早把她给废了。”
“她也是个敢爱敢恨的人,倒比那些笑里藏刀口蜜腹剑的人要简单明了些,她去长安宫争宠失败,想必是圣上为了长安宫里的某人才将她拒之门外的,堂堂正一品贵妃尚且被如此冷落,更遑论我等这些九嫔世妇了,我倒也无所谓,可欢儿你……哎……”
裴尽欢自然知晓霍献容口中的某人是谁,当即气的将茶樽一顿,冒着热气的醇香茶水荡在了案上,那乌黑眼眸涨满了无尽的羡慕嫉妒恨:“司徒灼染那个贱人,她何德何能被圣上如此偏爱!容姐姐,她只是一个奶母啊,进宫前就已生过孩子,说不定在宫外还有相好,圣上怎么想的?她这分明就是祸乱宫闱!圣上怎么就不能赐死她?还有之前,她在宜春宫那边算计我,我告诉圣上,圣上却偏袒她!”
裴尽欢说到这,委屈的抹了泪,眉间似蹙非蹙,娇俏模样更惹人心疼。
如今孟莞莳失了宠,霍献容因对付司徒氏被圣上降为修仪,窦贤妃与颜德妃是不得宠的旧人,圣上早已经对她二人提不起兴致,就一个闵贵妃还在神气活现的蹦跶,本来她想在闵贵妃的刁蛮跋扈中险中求胜,争取与圣上重温旧梦。正好这几日是她易受孕时期,她想尽快怀上龙子。哥哥裴子霁说了,只要她怀上龙子,以后就会有当皇后的可能。可那个司徒氏却昼日数宠,没完没了,她根本没有临幸的机会!
“司徒氏竟然能把圣上迷的神魂颠倒,手段自然高明,就怕以后她得了势,更不会让你好过,欢儿,你可要未雨绸缪,早做打算才是啊。”霍献容拍了拍裴尽欢的手,一副语重心长的姿态,而后又附在她耳边细语:“必要时,可告知裴大人,让他帮你出出主意。”
裴尽欢嗯了一声,将那份不甘转化为动力,一双好看的丹凤眼更是狠下了一番决心,坚定不移。
霍献容见此,心中冷笑。
就算她失势,她也不会让那脏妇好过!若裴尽欢进行的顺利,司徒脏妇很快就会失宠。
如霍献容所想,灼染的确失宠了,自腊八节那晚之后,李聿一直冷落她。
李聿每日会在辰时与傍晚来看一眼长意,但是从不多加停留,有时候会问一些关于长意身体状况的相关事宜,灼染都是毕恭毕敬如实禀明,而李聿则是默默听着,一派赫斯之威,俨然弑天神帝般冷峻严刻,叫人无法亲近。
待李聿走后,所有人的紧张即刻消除,而后便是问她关于失宠的缘由,冷落的缘由等等。
灼染只是笑了笑,声称并无缘由,其余也不多言。
帝王的宠爱大抵都是反复无常的,怎么可能一成不变,没有缘由倒也正常。
就算知道缘由,她也只能放在心里。现在只希望智取十二郡的计划能成功。
除夕快到了,长安宫开始欢天喜地的忙碌起来,灼染带着连翘与紫苏忙着贴窗花,剪窗纸,福香和瑞枝轮流抱着长意,站在宫廊上欣赏着她精心贴制的喜鹊报春和年年有鱼。尚衣局那边接连不断的送来了为长意和宫人裁做的新衣,以及还有圣上命内侍抬来的各种赏赐。
而后夏仕白前来宣旨,赐大皇子玉如意,并赐麟趾金与马蹄金,赏良田千亩,加封万户侯。
灼染领着长安宫众人代长意谢恩。
哪知夏仕白又拿出了另一份玉轴出来,继续朗声唱喏:“司徒灼染贞静娴懿,淑慎性成,勤勉柔顺,恪尽职守,且足智而多谋略,念及取郡有功,晋封为内廷从二品女侍中!赐绫罗百匹,黄金千两!钦此!”
灼染心中诧异,而后便是欣喜。
也就是说,计划成功了。
郑鞅终于可以离开了!
“司徒氏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万岁!”灼染跪于地上,双手接旨,虔诚叩首。
夏仕白笑着拱手:“侍中大人,恭喜!”
“常侍大人还是叫奴婢司徒氏吧,如此称呼,倒有些不习惯了。”灼染福了福身,抿嘴羞怯一笑,显得很不好意思。
“那可不成,大人既有谋略又有胆识,决胜千里,智取十二郡,巾帼不让须眉,可谓是深受圣上器重的女军师,咱家可不能越过大人。”夏仕白说完,又是一拜。
灼染立即阻拦了下来,然后端了热茶递给夏仕白,问道:“常侍大人可知晓那东洲十二郡是何时拿下的?过程还算顺利吧,可有阻碍?”
她其实想知道郑鞅的情况。
夏仕白抿了一口热茶,五体投地的看着灼染,然后咂咂嘴道:“大人这招美人计谋果然妙,郑伯书的三子好色成性,很快就身染花柳不治而亡,三个儿子都死了,郑伯书自然担心后继无人,便想到了唯一的儿子郑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