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伯乐与千里马
下半年发生了一件好事。
时至十月末,桂花的香味已经散尽了。清冽的空气里入眼的艳色,只有所里老办公楼旁一排盛放的木芙蓉。这种花会变色,清晨白色,午间转成桃红,越往午后颜色越深,日暮时会变成深红色。
孟千里站在一树艳粉色的醉芙蓉下打电话。电话那头的明丽声音不太清晰,还有呼呼的风声。
她最近去邻省参加一个活动,大概正在外面。
“那个电话不通吗?”明丽声音里有种很欢快的情绪,“他最近状态挺好的。我上周去看他,他每天都能出去散步一个小时呢。这会儿可能又找人下棋去了。你等等,我另外给你个号码。”
明丽很快把号码发过来,孟千里一看,是个手机号码。心里暗笑,老人家终于接受了新事物,用上手机了。
电话里陈老的声音很兴奋,“这就成立了?他们效率挺高啊!”
就在他们说话的同时,距离海矿所十公里左右的申城市郊新建了一家企业——大申海牛仪器有限公司。这是科技部、能源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申城科委共同设立的一家国企。
几十年来的惯例,通常一家大型国企配一家相关科研单位,有的叫研究所,有的叫研究院。不过海矿所却是例外,其前身是一所大学下属的海洋科学研究单位。
早几十年国家科技落后,对海洋的开发探索都很浅显,很多挂着海洋名号的单位都徒有其名。经费短缺,太多重点领域申请研究项目,海洋科考能获得的资源长期排在靠后的位置。
直到改革开放后,慢慢有了闲钱和余力,海底矿藏的探采才被提上日程。
另外,没有应用,没有市场,国内也很少海洋矿业方面的企业。早在去年,陈老和孟千里就讨论过,要提请有关部门建立深海钻机相关部件生产企业。
深海地层的科考和深海矿产的探采,以后将是一个很大的产业,钻机设备配件将会有广阔的市场。
无论是对钻机生产链的国产化率的提高,还是为未来的产业发展做规划,都是值得国家投资的方向。
原本一个提案从提出,到讨论,到审批,中间要经历多个部门,很多环节,耗费三五年时间是很正常的事。而且中间还有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被搁置,甚至最后石沉大海、不了了之。
这次却只花了一年多时间,公司就成立了。一家进行生产的实体企业,即使借用现成的厂房,也还有设备采买和组建人员架构的问题。成立速度如此之快只能说明,国家相关部门本就有此想法。
孟千里也很振奋。从这些细节上,他已经深深感受到了,上级部委对于发展海洋战略、潜入深海是下了大决心的。这种决心不会因为一时一地的小挫折而有任何的动摇。
~~
孟千里打完电话回到办公室,财务科的小张正在办公室等他。几家国内供应商和几笔国际采购都到了结算尾款的时候。实验室因为是国家专项拨款,所以跟所里的账是分开的。
孟千里看了一眼账单,就皱起了眉头。货款数额超出了他的预期。但合同订立了,产品也交付了,必须履行最后的程序。
只希望海牛仪器有限公司能够快点进行研发生产。有了配套企业,他们的成本可以降低一大截。
海牛仪器有限公司因为是国企,上级多部门给予帮助和配合,优势还是很多的。比如技术和人员,就从多家北方的石油钻井配件公司引进。公司创立初期,主要配合海牛一号钻机的研制工作。
孟千里已经得到通知,三天后将和对方公司的技术人员一起,召开两方的产品和技术协调会。
在账目表上签了字,孟千里就去了车间。
狄标正带着人按最新方案组装蓄电池和电机。佟元强让人把改进好的水逆送过来了,新水逆也一并连到了电机上。
孟千里过来其实是去看绳索取芯试验的。但时间还早,他就想过去跟狄标说句话。还没开口,忽然发现一个弯着腰的人直起了身子。
他愣了愣才反应过来那人是陆秋山,不免觉得有点奇怪。陆秋山自从做了副所长之后俗务缠身,在钻机课题组每天只能待半天时间。没想到他居然躬身践行,还亲自下车间。
孟千里挑了挑眉,对这位师兄多了一分敬重之心。但在陆秋山转身之前,他还是悄悄走开了。陆秋山给他的感觉太复杂,每次见面都令他不太自在。
离开车间还没来得及回办公室,孟千里的手机忽然响了。一看来电显示,是所长周晓鸫。接起来一听,周晓鸫叫他去所长办公室,说要跟他谈谈。
孟千里有点奇怪,自从进入零号实验室以来,周晓鸫还从来没有私下里找他谈过话。
所长办公室在老办公楼,也就是那栋爬满藤蔓的红色小楼三楼。深红色的漆面办公桌椅和柜子都有了年头,就像双鬓已经斑白的周晓鸫一样,上了年纪,却有十分的厚重感。
周晓鸫指着木沙发让他坐,又让助理来给他泡了杯茶。茶杯送到嘴边,龙井的醇香缭绕进鼻孔,令他精神一振。
看这架势,不像是有急事的样子,孟千里想,倒像是要谈什么大事。出乎意料的是,周晓鸫只问了最近半年乃至最近一个月的工作进展。其实说到工作进展,孟千里整理的每月简报,都是抄送周晓鸫一份的。
看起来,所长真是只想跟他聊聊。也许是因为陈老不在,申科大的杜院士又不过问具体事务,周晓鸫才多问了一嘴。
~~
回到办公室已经快到下班时间了,钱小丫忽然蹬蹬蹬地跑来找他。她今天穿了双细跟的高跟鞋,脚步很快又要兼顾平衡,这个梨形身材的姑娘看起来就像只正在跳舞的鸭子。
钱小丫本是陈老的助理,陈老去病休疗养之后,她就留在了零号实验室,做一些行政工作,也兼任孟千里的助理。她是个有点咋呼的姑娘,还没走到孟千里跟前就嚷嚷开了:“批下来了批下来了!”
孟千里有点懵:什么批下来了?
直到钱小丫把手里的传真递到跟前,他才反应过来:是二期经费批下来了。
深海钻机的课题研究由科技部拨款。项目开始时,一次性到位了一笔款项。到第一次海试时,那笔款项已经用得七七八八。
上半年因为陈老病休,申请后续经费的事是由孟千里经手的,数额也还是他核算的。但数目却是陆秋山建议的。那个数字最初吓了孟千里一跳。陆秋山却笑得波澜不惊,直说他只要签字就行。
小赵是个机灵鬼,一下看穿陆秋山的心意,当时就笑道:“那家伙是最熟知形势和人心的,听他的没错。你这个老实人,自觉海试失败了,愧对国家和人民。别人看问题角度却不一样,他觉得海试失败刚巧说明课题难度大,该得到更多支持。”
孟千里愣住了,他确实是那么想的,却没想到还有别的思路。
“万一上级部门不是那么想的呢?”他还是有点犹豫。
小赵还是笑,“这是国家级重点课题,既然下了决心要攻关,难道还能停了不成?我们是国家科研人员,搞科研难道不给经费?要是他们觉得不该给那么多,那就少点呗。还能怎样?”
他见孟千里还不开窍,只好又说:“做人呢,脸皮不能太薄。你看戈尔巴乔夫,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巨人在他手里倒下,还脸不红气不喘,在好莱坞电影里无数次重现那个场景。”
“什么场景?”
“当众宣布苏联解体。”
孟千里摸了摸脸,大约真的想感受下脸皮的厚度。
不过他心里还是没底。根据以往经验,科研经费申报的和批复的,两个数字之间总是有点差距的。
这次批是批下来了,到底有没有打折扣呢?
孟千里跳过纸页上部的大半文字,直接去看底端的那个数字。是个熟悉的数字。他瞪大眼睛又看一遍。没错,正是他们几个月前申请的数额,没打折扣。
没想到陆秋山对了,小赵也猜对了。他们都是揣摩人心的高手。不过孟千里也不羡慕他们,人各有长,他对揣摩人心这件事不太感兴趣。
但却心潮澎湃了。他想到的是另外一件事。
海牛一号的课题经费比以往任何参加过的项目都要宽裕,各种审批流程也爽快得多。即使第一次海试失败,经费和政策的优惠也没有任何变化。国家真是给足了十分的信任和耐心。
孟千里鼻头忽然一酸,眼眶有点涨。他留下传真,挥手叫钱小丫回去工作,自己缓缓在椅子上坐了下来。
周身被一种奇怪的情绪笼罩。被陈老任命为课题组组长时,他很激动,那是马逢伯乐的喜悦;但今天的两件事——一年建成配套企业和充分的资金支持——却令他生出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慷慨。
这个国家愿意当伯乐,扶持千千万万有希望成为千里马的人才;愿意创造竞争又宽松的氛围,为科研的顺利发展搭桥铺路。生在这个时代,有种莫大的幸福感。
忽然又想起那天晚上师弟魏志超来找他。谈及前途问题,孟千里有一番慷慨激昂的言论。事后他有点心虚,害怕自己的意见耽误师弟前程。现在他信心满满,如果魏志超再来问他,他一定有更激情洋溢的表达。
整个人满溢着情绪,又轻盈又喜悦。起身走到窗前,看窗外满街的车流,仿佛在某种力量的加持下随时代大潮滚滚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