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高薪邀约
八月台风季天气无常。
上午阳光明媚,惠风和畅,午后1点刚过,天色倏忽变化。
大屁股的台式电脑屏幕微微闪烁。孟千里正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上一组组滚动的实验数据,一片乌云忽然疾驰到了头顶,窗外两棵老榕树枝叶骤然开始狂舞,雨点跟着就啪啪地打在了窗玻璃上。
孟千里猛地跳了起来。
这间只有8平米的宿舍里除了一床一柜一桌一椅,再无其他东西。但疾风从窗缝里猛泄进来,把一沓实验文件吹散了,飞得房间里到处都是。他来不及去关窗,只好手忙脚乱地抢救落到汤碗里的一张纸页。
半张纸都湿了。孟千里无奈地拎着纸张的一角,看着汤汁一滴一滴滴到半旧的地板上,把门框角落里爬出的几只蚂蚁追得四散而逃。
敞口大碗里是日式拉面,同事帮忙带回来的午饭,还没来得及吃,已经跟这乱飞的实验报告一齐报销了。孟千里无奈地叹了口气。
身后突然响起了敲门声。“哒哒哒”,声音不轻不重,不急不缓,有种文雅的节律感。孟千里觉得奇怪,屋外黑云翻涌,狂风肆虐,谁会挑这个时候来找他呢?
门开了,外面站着个头发斑白而微卷的男人。孟千里比那人高半个头,却恭敬地低了头叫了一声“原田教授”。
原田朝室内看了一圈,笑道:“天气不稳定,孟桑要注意关好窗户啊!”
孟千里尴尬地笑笑,请原田在房间里仅有的一张椅子上坐下,自己赶忙去关窗户。但室内没有空调,八月暑气未消,窗户一关,空气立刻憋闷了。
孟千里挠着头想去找一瓶饮料给原田,环视一周,却实在想不起来哪里有饮料。对方摆摆手,示意他在床边坐下。
两人一时都没说话。孟千里不明白原田的来意,斟酌着找话题,对方却已经开口了。
“这间宿舍从前是我住过的,”原田说,“我从东京大学海洋科学专业毕业之后就来这里了,那时候正是藤之野研究院建立五十周年。”他边说边用手指着窗外的大楼。
那是藤之野研究院的主楼,外墙修补过多次,虽然齐整,却能看出明显的岁月痕迹。铅灰色的主楼与孟千里的宿舍间距极小,这排宿舍平房隐在主楼之后,即使大白天也要开灯。
外面花木在风雨里东倒西歪,原田却指着研究院的主楼谈兴不减。谈起倾注了半生心血的地方,他如数家珍,每说起一项荣誉,眼底便似跳起一丝灼亮的火星,迎风就长,喷薄着要燎了对面的年轻人。
“怎么样,孟桑?”原田的手还指着研究院的主楼,“如果你愿意留下来,可以直接获得正式的助理研究员身份,而且项目研究里的那篇论文,你就是第一作者。”
孟千里没有立刻回答。原田指着铅灰色的主楼时,他脑子里想的却是海峡对岸的一座院子,里面也有一座小楼,不过是红色的。一面红砖外墙上爬满了绿色藤蔓,屋外的几棵梧桐树遮天蔽日,整座小楼一年到头都静谧而幽深。
那是他国内研究所的核心办公楼和实验室所在地。不知道三十年后,他自己是不是也能如原田一般,向后辈这么自豪地介绍工作了一生的地方。
听到否定回答时,原田有点失望,似乎又有点理解。他想了想又问:“孟桑是担心同事关系吗?其实龙崎那样的人毕竟是少数。”
孟千里连忙摇头。他虽然不喜欢日本人,但表面上的礼节还是要顾及的,赶紧表示不计前嫌。
不过那实在不是什么愉快的经历。一年前刚被外派到日本考察学习时,他和同事小赵整整坐了大半个月的冷板凳。日方负责接待工作的龙崎三郎在第一天给了一份藤之野研究院的基本资料,之后就不管他们了。
两人在研究院无所事事地闲晃了一星期,却遍寻不着龙崎的踪影。一周后孟千里想办法打听到相关实验室,联系了负责人,想要参与研究工作。负责人爱答不理,直接把他们轰了出来,这时龙崎终于出现了,却是语带不屑的口吻:“那么高端的研究,你们中国人肯定不行的,别白费那心思了。”
小赵的脸色当即变了。孟千里正要理论两句,没想到龙崎忽然换了副面孔,一脸坏笑地凑近了低声问:“是不是也想赚日元?你们中国可是有不少交流学者下了班去刷盘子呢,800日元一小时,我可以帮忙介绍哦!”
他话还没说完,下一秒就觉得眼前一花,耳边一嗡,等把眼镜扶正,才明白是小赵给了他一耳光。
这件事后来闹到了藤之野的副院长原田跟前。最后的处理结果是,小赵被国内的研究所召回了国。孟千里为此向国内单位和日方都申诉了几回,一直到小赵回国前,他还在多方奔走。
小赵最终还是回了国,孟千里却因为严谨而坚韧的办事态度被原田看中,获得机会加入他的项目组,参与学习研究。
今日风大雨急,研究院的副院长亲自上门留人,孟千里心里终于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憋了整整一年的一口气。他个性不算张扬,自尊心却极强,龙崎挂在口头的“你们中国人如何如何”,他从来没有回过一句,只在工作中发愤图强。
不过半年,原田已经不止一次在私下跟人说,除他自己,孟千里就是项目组里那个最出色的人,比其他的日本人都要出色。
海洋固体物料管道输送技术项目下的子项目“充填料长距离管道输送技术研究”,原田原本指派了三个日本人与孟千里一组攻关,项目研究过半,孟千里俨然已成为团队核心。原田愿意将孟千里署名为那篇论文的第一作者,既是笼络他的手段,更是对他能力的肯定。
临走前,屋檐口落下的雨已经连成了一片雨帘,白茫茫的天地间腾起了漫天的雾气,窗外主楼和大榕树的棱角都暗淡了。
“明天我要去美国参加一个学术会议,过一阵子才回来,你再考虑考虑。”原田走到门口时又回了头,“如果留下的话,你知道每个月的薪资是多少吗?”孟千里从柜子里翻出一把雨伞,闻言一愣。
“2500美元一个月。”原田接过雨伞说。
孟千里并不是个对金钱全无概念的人。他堂哥孟祥泰是个倒爷,全中国走南闯北,最爱跟人谈赚钱话题,孟千里也跟着了解过一点学术天地外的世界。
当时1美元兑换8人民币,2500美元就是20000人民币,这是他国内研究所工资的五十倍。
但他还是坚定地摇了头。如果被这点金钱就收买了,怎么对得起被遣送回国的小赵?更何况,他心底有更高的追求,更深的坚持。
孟千里的归期定在一个月后,是这个学术交流项目定好的日程。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就在原田来过的当天晚上,他接到了一通意想不到的电话。
电话是他的大学学长陆秋山打过来的。陆秋山毕业后留校,在大学实验室工作,两人私交不错。不过国际长途要12块钱一分钟,打上几十分钟,一个月工资就没了。所以与国外沟通,通常都是发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