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2023/8/30
痛苦的不至于让人立马死去,但是总和正常状态不一样,福祸未知。这样的状态下要么麻木要么爆发。
刚刚看到一则新闻,大致内容是包头市的民政局以无审查为由将包头市文联一锅端了,将其大大小小十几个部门全部取消了,但是而后文联便公开声明文联不属于民政局管辖范围(大致意思)。这件事给我第一印象就是文联的地位很高,居然可以公然和市政府叫嚣。
文人社会地位高当然是好事,但是权力的至高点是腐败的开始。底下评论纷纭不一,是真是假我不知道,也许对于所有文人来说,不忘来时路是最美好的一个祝福。
莫名其妙选的法语课居然是所有上过选修课中最最有意思的,上次的大学语文也同样很有意思。但是和法语相比差点意思。还有昨天下午又淋雨了,真是真是感冒好不了一点。刚刚有转好的迹象,但是就这么一下,好了,前两天的药白吃了。
早上起来又去买了个止咳药,希望我的感冒赶紧好转,或者说,希望今年不要再感冒了。我是真的会谢。但是今天又忘记戴口罩了,看看下午能不能找人借一个。
看到了新生的面孔,不由得想起了今年初的自己,但是这时候只有我一人未到学校,没有系统的搬行李,没有发被褥,什么都没有,有的是微信两万的步数。好像真的一眼就可以看出来新生,他们至少现在很从容,没有什么忧虑,但是往上看大二大三的学生都活力满满?不是。
能带着家长一起来学校真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希望我也有机会。
明明之前觉得自己也不过比他们大了一岁,算不得什么,但是现在来看,确实不是这样的。看到新生时我会在心里想这群孩子们,心里有一个自然的成熟。
什么时候我的感冒才能好呢动起来便觉得好热,但是又不得不动。已经很久没有喝过冰水了,真是想念。希望明天有所好转。
从今天起好像才是感冒的具体症状。喝止咳糖浆果然很爽,直接像是洗了一遍身体,从嗓子一直到肚子感觉很清爽,但是这种快乐只维持不到一分钟。
就短暂的消失了。
迎新还真是很隆重。但是,但是我们美好的一学期永远的逝去了。
透过他们的热闹我看到了属于我们的时代的悲哀。
刚刚看到了别人求学的故事,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作者一样求学何其艰难。闻者皆落泪。大家生来就不要一样。接受的教育和成长的环境都不一样。但是不断地学习或许可以缓解一路上的无人理解。或许有一天当自己真的发现了社会的潜规则可以欣然规避,坚守自己的底线。
于我而言,读书好像没有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大概是由于我个人原因。数学我到现在还是不能完整的写出来高中压轴题。
晚上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好像没有人关系我在干什么,各有各的任务应该是,这样也好。
铁凝小说集读到了火锅子,每次读到这样的文章都会心中充满了温暖,但是这温暖暂且不能让我放下戒备相信另一个人。或者说,我只能从小说中寻找这样的温暖。
悲伤生活随处可见。
我已经是一名大二的学生了,日子过得非常快,毕业也就是一眨眼的事情,考研将会占据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已经来到了祖国最冷的地方,希望研究生换个城市,到成都或者重庆去走一走。
博士希望到北京上海或者更广阔的地方。
我的感冒还没有完全好,但是已经差不多了,这种程度不太难受,让我已觉非常惊喜。从什么时候起我才能是个正常的人呢这还真是不简单。
阿拉伯树胶高中时好像读过,这时我莫名的想起了在树上的伯爵。大抵这两者之间的主角行为也产生的鲜明的对比。一个只说不做,好吃懒做,另一个则做到让人钦佩。如果有一天我走到了异国的土地上,我是否会感到自由无比呢?它离我很远又很近。
永远有多远,上得了厨房进得了厅堂的写作手法铁凝算是独一份了。之前看过她关于土地文学的看法,很简单,她认为文学的起源就是土地,所以她主动走到土地里,让自己的写作更加顺利。
相比之下,严歌苓是偏向城市文化,她对于农村、土地的印象估计还停留在小说上,实际情况我相信她大概不了解。但是现在的灰舞鞋很奇怪一直在我的脑海中,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苦难总是不用这些作家苦思冥想出来的,她们稍加思索,辅以情感,很快便能写出一个个感人至深或者令人深思的故事。这些故事经得起雕琢,总能给人带来震撼。
人性的最丑陋往往能被她们用笔写得入木三分。最温暖的一个是迟子建。亲亲土豆和踏上月光的行板。风此时从窗外如约而至,依次吹来余华苏童的声音。苏童最出名的一部作品是妻妾成群,最近又出了不少新作,之前看过《米》,新作还没看,余华相较苏童并不显得活跃。最新的作品应该是《第七天》,两者之间的区别我认为余华写得更加现代,而苏童则十分注重每一句话或者每一个细节,有种古典文学的意思。
余华的作品《活着》大概是家喻户晓,以及许三观卖血记这些都是很好的作品。苏童最开始接触是由于《她的名字》小说集,当时以为是电影他的名字,不知道当时的自己的脑洞,总之是买回家了。看完后才发现不是,和电影不占边,为此还有些失落。妻妾成群放在第一篇,可想给读者带来的冲击究竟有多大。最后一篇是肉联厂的春天,其中有香草营,鱼,小,中间的她的名字也算精彩,上了大学才有机会读苏童其他的作品。
前年暑假还是寒假的时候读了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这相当于是二刷了,很早的时候用手机读过,当时还花了钱买,网上读书有一个点,那就是不知道要比实体书便宜几倍。
现在上了大学也完全没有必要了,图书馆各式各样的书都有,完全没有必要增加自己近视的风险了。
早些时候没书看的时候看了余秋雨的散文,散文大概是我最不喜欢的类型,但是李娟和余秋雨则不同,他们的散文不会让人觉得无聊,或许散文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人们抒发心中所想以及感慨天地万物。
不知不觉已经说了很多了,剩下的慢慢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