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摸金校尉现世,兖州全面倒戈
夏侯惇:“许多裨将、偏将、校尉都失踪了?什么意思?”
韩浩:“就是我说的意思,失踪了!”
夏侯惇:“怎么失踪的?”
韩浩:“不知道,正在调查!”
夏侯惇:“韩将军,为上将者,当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这些失踪的将军校尉肯定是带着他们的部下,从别处突围了,你且放宽心,明日就都回来了!”
韩浩:“夏侯将军所言极是!”
某校尉:“二位将军,小的有要事禀报!”
夏侯惇:“哦?你有何事要禀报?”
某校尉:“调查结果出来了!”
夏侯惇:“你说说看,是怎么回事?”
某校尉:“那些失踪的裨将、偏将、校尉在战场上被吕布的军队俘虏了!一些兵卒说当时战场混乱不堪,很多将军被吕布军队冲散了。那些散落在乱军中的将领,被吕布的人马撒出大网,拉下战马,拖走了。”
夏侯惇:“吕布匹夫,无耻之徒,奸诈恶贼,我xxxx”
韩浩:“将军息怒啊,为上将者,当面如平湖,面如平湖啊”
“八个、九个、十个、十一个嘎嘎嘎嘎十二个,十三个,哈哈哈哈”
成廉正在俘兵营数算自己的战果,整个人笑的快要背过气去了。
最终,成廉赶在笑死之前,统计完了数据:俘虏曹军校尉以上军官二十三人。其中裨将、偏将有八个之多。
这个数据出来后,吕布、陈宫、高顺、张辽等人连连咂舌。
兴奋上头的吕布,直接盗用了袁枚的一首诗:
人才那得如金铜,
长在泥沙不速朽。
愿公爱士如爱尊,
毋使埋渣嗟不偶。
吕布骚包的背完这首诗,在陈宫、董昭、刘翊等名士敬佩的目光下,大手一挥,给成廉所率领的部队起了个名字:摸金校尉!
“摸”者,浑水摸鱼的意思。摸金校尉最适合打烂仗,最适合浑水摸鱼。当然了,如果是堂堂正正的战场对阵,双方阵型工整,摸金校尉那可是露头就死。
“金”者,敌军将领也!
摸金校尉,专司战场游走,俘获敌军将领。
接下来,吕布等人就要考虑如何处理这二十三名俘虏了!
按照陈宫的建议,应该分化处理。愿意投降的,就赐予高官厚禄,不愿意投降的,直接斩首示众。
吕布觉得这样粗糙的处理,对不起“摸金校尉”的工作成果,于是思考了一夜,第二天让解通押着这二十三名俘虏,送到太行山中,交给褚兴,由“汉朝人才管理中心”统一改造!
解通临出发前,吕布递给了他一个锦囊!
吕布入主兖州,围困鄄城,大败夏侯惇的事情,很快就在兖州传开了。
兖州各地的曹军知道鄄城里有曹操的妻子儿女,不敢懈怠,立刻发兵救援。结果被吕布以逸待劳,采用陈宫“围点打援”的战术,逐个击破。
一时间,曹军兵力受损严重,再也无力镇压兖州各郡。
夏侯惇此时也瞧出了吕布的“围点打援”之计,于是命令来援的曹军全部到他这里集结,不得擅自出战。
很快,夏侯惇这边就集结了将近十万大军。
所谓人多能壮胆,军队规模庞大了,军队的士气也自然就上来了。
而吕布这边,掰着指头算一下,总共七万大军,赵云带走了一万精锐,围困鄄城动用了四万军队,驻守营寨至少需要五千人马,吕布手里能用的兵马,满打满算,一万五千人。
“一万五千人,对阵十万大军,李云龙也不敢这么干吧。”吕布无奈的盘算着。
正当吕布犹豫着要不要退走的时候,一件打破僵局的大事发生了。
赵云率军夺取濮阳!
吕布得知这个消息,第一时间下达军令:撤!风紧扯呼!
不得不说,吕布的决策是英明的!
夏侯惇那边很快也得知了这个消息,然后他彻底疯了!
濮阳囤积了大量的军需物资和粮草,是曹操的半数身家,现在全部落到了吕布手里。
好嘛,最信任自己的曹老板,外去约架,留下自己看家。结果老板娘被人堵在家里了,时刻面临绑票的风险,这一档子事还没解决呢,那边老板的半数资产又被人给弄走了。原本好好地局面,现在搞得乌烟瘴气,自己哪还有脸面对曹老板?
夏侯惇是越想越生气,暴走的他立刻下令,十万大军全部出击。营寨不留人,伤兵残兵统统拉上战场,拄着拐棍的也要空出一只手来提刀!
兵法云:上下同欲者胜!
此时曹军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战斗力,全军如同一只蓄满力量的拳头,狠狠地打在了空气中
是的,打在了空气中!
吕布那厮,比泥鳅还滑溜,早已经带着部下跑路了,只留给了夏侯惇一座空营。
夏侯惇怒发冲冠的进驻鄄城,与濮阳的吕布遥遥相对。
就在夏侯惇大战吕布的时候,兖州境内诡异的出现了许多对曹操不利的谣言!
半个月的时间,谣言散播到了兖州全境。
吕布在这些诡异的谣言中,嗅到了特别行动组的味道。
好活儿,当赏!
五月二十二日,陈宫、刘翊等人在濮阳立吕布为兖州牧。
同一天,陈留国太守张邈率先响应,同意吕布为兖州牧,愿意接受吕布的指挥调遣。
济阴郡、山阳郡、任城郡、东平国、济北国、泰山郡等郡县因为厌恶曹操,又受了谣言影响,纷纷倒戈,响应吕布。除了鄄城、范县、东阿这三城,整个兖州尽归吕布掌控。
志得意满的吕布,立刻给远在东海郡开阳县的臧霸写了一封信,劝说臧霸与自己结盟,共谋大事。
臧霸见吕布不再屈居袁绍帐下,争霸天下的锋芒已露,便同意了吕布的提议,吕布的实力再次大涨。
等接收兖州的事务处理妥当,腾出手来的吕布,开始考虑鄄城、范县、东阿这三个地方了。
这三城至今没有响应吕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