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章 夏称霸
石友部落,经过石王和友王兄弟俩治理,百姓安居乐业,庄稼收成可观。石王特意安排盈夫人和喜妹等女眷为子民们制作香囊等小礼物,准备重阳节慰问部落里年长的乡亲们。
石友部落一派祥和,百姓自给自足,日子能说的过去。
喜妹跟兰先生的关系比以前更进了一步。喜妹是个爽快姑娘,一看兰先生不谙男女之事。于是没事就到兰先生那里请教古琴。男女同处一室,时间久了,兰先生也不免心猿意马。
兰先生有顾虑,他的顾虑是,自己就是燕部落一个教书先生,虽说自己祖上也是书香门第,也陪伴王室读书,可喜妹怎么说也是部落的公主,恐怕自己配不上喜妹。
喜妹看出了兰先生的心思,“先生,我的父王和母后都很欣赏你,我会去做他们的工作,你只需将心放到肚子里,帮石友部落出谋划策就好!”,喜妹越发长得清新可人,考虑问题也是思维缜密。
兰先生看着一天天长大的喜妹,也是喜欢。只是不敢有非分之想,更不敢高攀。他看着喜妹会说话的眼睛,似乎能看穿他的心底。兰先生反而不好意思起来,心里泛起了涟漪。
石友部落这边一派花好月圆。
殊不知北方的夏部落,已经开始对沂河两岸的部落开始虎视眈眈。
夏位于北方荒蛮之地,游牧为生,缺少蔬菜瓜果,主要吃牛羊肉和白菜土豆,骁勇善战,早就垂涎泰山蒙山一带水草肥美,瓜果飘香,也想据为己有。只是前几年羽翼未满,心思全放在练兵上了,不敢轻举妄动。经过几年囤积,能有充分的粮草敢于远途作战。
夏为了称霸,夏王侯先试着攻打附近的燕部落,结果燕为了防止蛮夷入侵,早做了防备,修建了城池,还在城墙外设了护城河。土炮和弓箭都在城墙上备着,还有重兵把守,易守难攻。
夏又试着攻打临近的蒙部落,蒙部落与夏一样,都属于吃牛羊肉的游牧民族。蒙部落的王爷蒙狷很聪明,他一直是贵族出身,不太喜欢打打杀杀,于是派出使者跟夏王侯商量,不如联合攻打关内。有酒一起喝,有肉一起吃。
于是,夏王侯和蒙狷哥俩见了一面,商量从哪里下手?沂河沿线的部落里,马桥和泉湖离的近,要不先攻打这两个部落试试?
哥俩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为了稳妥,还在他们共同的草原长青天面前立了盟约,同生死、共患难。
马桥和泉湖两个部落,大约有几千户人家,两个部落加起来不到一万人,因世代邻水而居,谷物丰厚,生活一直安逸。属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部落,重心都放在百姓安居乐业上,很少侵犯别的部落。所以,他们的兵马比起石友部落和邑部落也少。耕田为主的部落,骑马射箭的功夫也不行。这两个部落许多年以来一直互相联姻,虽是两个部落,实际亲上加亲。马桥王娶了泉湖王的妹妹,泉湖王的儿子又娶了马桥王弟弟的女儿,这两个部落,歌舞升平,一派宁静致远。
马桥和泉湖的关系,比起石友部落和邑部落的各自为战,更加融洽。
夏和蒙在长青天前为盟,首先确定攻打马桥和泉湖的计划,然后再收复石友和邑。
夏和蒙先派出了使者陈到马桥和泉湖,使信的内容是让这两个部落向北方进贡,如果不进贡,夏和蒙打算攻打过来,把这两个部落据为己有。
马桥和泉湖两个部落习惯了安逸,不愿意打打仗,也不愿意让百姓流离失所,于是同意了使者的要求,每年向两国进贡关内的粮食。
夏和蒙的使者陈到了石友部落。石王和友王是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兰先生对使者说,“你们的部落在北方,我们的部落离你们那么远,我们之间没有利益纠葛,为何要让我们进贡呢”?
使者说,“我们的长青天将要做天下的主,你们关内都是劣等民族,所以要给我们进贡。如果不进,我们就只能用我们的铁骑收复你们的土地。”
石王告诉使者,“你们回去跟夏王和蒙王说,石友部落欢迎朋友,不欢迎敌人!”
因为邑部落在蒙山南侧,使者陈没有翻山过去。在石友部落碰了一鼻子灰,于是灰溜溜北上返回了。
使者陈回到夏部落,禀报了沂河部落的情况,马桥和泉湖同意进贡,还添油加醋说了石友部落一堆坏话。
夏王侯本就是狼子野心,听到使者陈的话,更有了攻打石友的冲动。“真是不是抬举,看本王怎么收拾他们!”
蒙狷劝他,“夏王,以愚弟看,完全不用生气,他们小小的石友部落,挡不住我们北方的铁骑。那两个河边的部落既然答应了,咱们先用供给补充我们的力量,装备我们的将士,再攻打他们也不迟。”蒙狷根本不想打仗,这行军远途,离家不说,还要打来打去,有这时间,他还骑马遛鸟呢,打仗,也不是他的性格。
夏王也知道蒙狷心里所想,不过想想他的话也有道理,毕竟隔的远,人打过去也会有死伤。先慢慢在马桥和泉湖丰富自己的羽翼,那时再攻打也不迟。
于是,在马桥和泉湖两个部落来进贡的时候,夏王侯挑选了可靠的几位青壮年一起到马桥和泉湖,作为特派使者(卧底),一是监督这两个部落动向,主要是到时间节点进贡。二是隔河观察对岸石友部落的情况。
这些青壮年到了关内,也喜欢上关内的姑娘,于是结婚生子,开枝散叶。但是,他们没有忘记夏王给的使命,催交贡品,还时时将石友部落的情况报给夏王侯。
夏王侯收着马桥和泉湖的贡品,能得到石友部落的消息,何乐而不为呢?
他的下一步,又要密谋,让马桥或者泉湖跟石友挑起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