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赵厂长的群众基础
李怀德左思右想,很快否认了这个想法。
“不对,那都多少年前的事了。”
“那个时候赵厂长才十几岁吧?”
想到这里,李怀德再次感慨的赵治国的年轻。
在别的孩子都还在为找工作的事情发愁的时候,赵治国都当上厂长了。
包括李怀德在内,很多人可是努力一辈子都到不了厂长的位置。
“唉……不行,以后必须和秦淮茹保持距离,不能再跟她扯上关系了。”
李怀德想清楚之后,才终于离开会议室。
……
在杨副厂长的协助下。赵治国的计划很快便实施。
首先是生产线和车间上添了一批质检员,专门检查每道工序的良率生产情况。
他们除了检查质量之外,同时还起到了监督的作用。
这年头有不少工人都吃惯了大锅饭,干多干少都一个样,所以需要有人监督他们干活。
这年头劳动最光荣,派人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监督,也能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
当然红星轧钢厂毕竟有上万人,总会有懒人。
就算受时代限制,不能随意开除工人,那就想别的招。
对付懒汉,能合理地扣工资就扣工资,不能扣工资就扣补贴。
但是也不能扣太狠,免得引起反弹。
如果都不能扣,那就勒令懒汉写检查,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不过,这些方法都只是治标不治本。
除此之外。
赵治国凭借惊人记忆力,还把厂里“优秀员工”都遴选出来,专门给予书面表彰和物资奖励。
同时让广播站循环播放这些“先进个体”的事迹。
之后又是一系列操作下来,厂里各车间的的工作氛围果然焕然一新。
勤奋的人真加勤奋了,个个争当工人标兵,甘当轧钢厂事业的螺丝钉。
就算是懒散的工人也觉醒了,工作效率至少提升到了正常工人的水平。
这样下来各车间的生产效率都明显提高。
赵治国凭借能喊出每一位工人名字的本事,还有一系列“骚操作”,很快便积累了大量群众基础。
毕竟六十年代还是不欢迎懒汉的。
而且赵治国的措施在后来确实提高了红星轧钢厂的产量。
与此同时。
赵治国还抽空找上了杨副厂长,“杨厂长,什么时候您给我引荐下那位领导?”
“哪位领导?”杨副厂长刚处理完贾东旭的事,此时没反应过来。
赵治国见状等了片刻,才不缓不慢地说道:
“就是那位大领导,在这儿不方便说,你懂得。”
杨厂长片刻后才慢半拍说道:“哦!我明白了,你是想见那位大领导啊……”
“没问题,我早就想把赵厂长 样的青年才俊引荐给大领导了。”
“这样吧,之后咱们可以趁汇报红星轧钢厂生产情况等公务的时候,专程登门拜访。”
“那样也不至于显得特别突兀。”
赵治国点头,“好,那这事就这么定了。”
“过几天先跟红星钢铁厂这些兄弟单位的领导见个面,互相熟络一下,顺便谈谈业务。”
“到时候一起去拜访大领导,也好有的放矢。”
“其实红星轧钢厂生产的钢材成型件品质,还是取决于上游的工厂。”
“原料差了,就算工艺再好也只能事倍功半。”
杨副厂长点头道:“没错,这确实是大问题。”
“但短时间内也解决不了,只能先进一步提升轧钢工艺了。”
赵治国听后,开口道:“这也是接下来厂里的发展的重点,打铁还需自身硬。”
“等红星轧钢厂二期的厂区建起来,可以安排一些新的生产线,生产各种钢材。”
“到时候,不管是造船、造汽车还是载人航天的钢材,都可以生产,那才叫全面发展,既能回馈国家又可以从上级接到新的投资。”
“如果只是盯着低端市场,那只会路越走越窄。”
“……”
杨副厂长全程听完之后,心中大为震憾。
许多设想超越时间,他根本没有听过。
“赵厂长,您说的那些生产线都会投入到红星轧钢厂中吗?”
赵治国闻言看向办公室窗外,叹了口气,“只是一个设想而已,事在人为,只要全厂人力往一处使,实现我的设想不难。”
杨厂听后也跟着叹了口气,心道最难的就是全厂人的力气往一处使了。
轧钢厂有上万人,难免产生各种派系。
而且,在工厂实际运营过程中又会遇到各种问题。
能否解决还得看领导者的能力。
不过。
杨副厂长现在倒是很信任赵治国,并不怀疑后者的能力。
……
两位厂长在办公室内促膝长谈的时候,红星轧钢厂并不平静。
不少工人都听到了棒梗偷酱油的事,甚至连他撞碎蛋成太监的事都知道了。
由于红星四合院那群禽兽的大力传播,厂里爱听八卦的人甚至了解到了棒梗碎蛋的详细步骤。
无论何时何地,人总是不喜欢太过沉重的事情。
在工作压力大的时候,如果能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上,那就不痛苦了。
四合院和工厂内的禽兽更是把这一点“发扬光大”。
于是。
在红星轧钢厂内。
贾家祖孙三代偷公家财物的事没有引起工人们太多重视,反而是棒梗碎蛋的事广为传播。
而且。
连带着贾张氏冲到赵厂长家中对峙的事都传播了起来。
前因后果全都一清二楚。
讲述的人说得口水乱溅,听故事的人则听得津津有味,增长不少谈资。
“啥?那贾张氏跟赵厂长住一个院的?”
“好家伙,那可真是撞枪口上了。”
“那老太太什么眼神,竟然连厂长都认不出来!”
“棒梗连厂长都敢打,摔残废了也是自作自受。”
“就是,想讹厂长都没法讹,活该啊!”
“要我看,就是那贾东旭和老贾头作孽太多,没法保佑贾家了,贾张氏平时肯定也没有积德所以才遭报应了。”
“那肯定,听说贾张氏平时邻里关系就处理得非常差,别人都躲得她远远的。”
“……”
工人们议论得越来越起劲。
而赵治国也以一种奇怪的方式积累了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