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战国:晋国绝地反击,收复韩赵魏 > 第380章 水利兴农

第380章 水利兴农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南郑要建成复兴的基地,人口的增长必不可少。无论是鼓励生育还是吸引外来人口,农业和粮食都是一个大问题,这也无怪乎战国时代各国都把“农战”作为强国的基础。

    农业要发展,水利工程少不了。现阶段,南郑盆地水资源丰富,但是没有像样的引水灌溉工程。

    端木仲敖立即发动人手,趁冬季农闲季节,大规模开挖灌溉水渠。

    根据地形地貌特点,在汉水及其丰富的支流之上,首先修建拦河坝。拦河坝将河流水位抬高,经引水口把水输入干渠,再通过分水闸或者节制闸送水至各级农渠,浇灌下游的大量良田。

    拦水坝下方设有退水口,到汛期时,进入渠道的洪水以及灌溉尾水则通过退水闸回归江河。

    这些工程虽然原始简单,但是百姓自发的力量显然不现实,故必须是由强有力的政府来进行组织,也就是集中力量干大事。

    现阶段的百姓除了交田赋之外,家家头上还有徭役任务,也就是一年要为公家义务劳动若干时间。这种制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农村还有保留,村民还要承担村里义务修路等任务,称为“出义务工”。

    一些新发明的机械在修建灌渠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比如桔槔,墨匠们对这个杠杆机械的运用可谓轻车熟路,因为墨子在《备城门》中就提到过这种机械的使用,书中写作“颉皋”。

    这种简单机械,根据杠杆原理制成,能改变用力方向,大大提高劳动的效率。

    天工开物中的桔槔图

    槔桔原本是汲水用的,之前一直在中原、卫郑之地用得较多。墨匠们不仅将这种简单机械传入了南郑,同时进行了一定的改良,根据比例,将槔桔适当放大,承载重量也提高许多,这次主要将它用到了深渠取土。

    沿渠之上,数座高大的槔桔点头哈腰,辛苦劳作。前来工地视察的俱酒一眼望去,恍若隔世,仿佛穿越之前建筑工地上的塔吊林立一般景象。

    墨匠将独轮车进行了再一次改进,并发动民间能工巧匠们一起动手,制作了许多的独轮车用于运输土石方和各种物资,挖渠工地上独轮车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冬季风大,俱酒突然灵机一动,亲自动手,为一辆独轮车安装了风帆。顺风方向利用风力,速度贼快。

    亲测有效之后,俱酒立即命令墨匠们组织实施,给一辆辆独轮车都加上了风帆,车夫看风张帆,只要风向合适,小车跑得那叫一个欢实。关键老百姓对这些新事物特别好奇,连玩带劳动,效率成倍提高。

    老照片中的加帆车

    俱酒派遣部下分批西进时,从襄城带过来两千斤铁,全部是韩国宜阳的上等好铁,这都是韩国存放在仓库中的战略物资,结果被俱酒给一锅端了。

    南郑地区由于地理闭塞,现阶段农具居然还在用耒耜,犁根本没有得到普及,部分山区还有石制、骨制农具,令俱酒大为惊讶。

    在农业大生产的大背景下,俱酒要求将这两千斤铁全部打造成农具,什么铲、锛、锸、镢、锄、斧、凿、镰、耙等。

    特别是要铸造好犁铧、犁镜。顺便一道把曲辕犁、耧的图纸也给墨匠们画了出来,从农村长大的孩子都见过这东西,其原理也知道个七七八八。

    曲辕犁

    这些铁制的工具很快在灌溉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显示出其犀利的作用,深受南郑劳力们的欢迎。

    俱酒下令将第一批农具无偿提供给百姓使用,但仍不够分配。于是就以村社为单位,下发到集体,集体保管、轮流使用。

    特别是曲辕犁,由于犁镜的铸造既耗铁,又容易失败,产量还不多,只能轮流使用。

    这些东西反正也是自己巧取豪夺来的,只要能够发展生产,俱酒倒也不在乎。但有一条,可以使用,严禁外传。用坏了可以以旧换新,但有私自外传或丢失者,处以重罪。

    墨匠们在制作工具的过程中,使用了煤炭加热以及先进的“炒钢法”、“灌钢法”,在这一过程中或多或少改变了铁的渗碳量,于是开始发现生铁、熟铁、钢之间的区别,慢慢地开始摸索其中的规律,为未来铁制兵器的制备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提高冶炼温度,除了改进燃料以外,鼓风也是很重要的因素。现阶段普遍使用一种叫做橐(tuo)的鼓风器,橐就是牛皮大口袋,大概率像是后世修家电吹灰尘用的“皮老虎”。

    煤炭都被挖出来了,这个阶段鼓风设备必须得跟上啊。没事,从小村头铁匠家的风箱玩得不玩了,于是乎,双动活塞式风箱就产生了。

    俱酒甚至把水力鼓风机——水排也给墨匠们安排上了,田系累得又吐舌头又喘气:“少子,且缓之,缓之!”

    俱酒这才拖住自己奔放的发明热情,这种填鸭式的技术催熟确实有其难点。

    要知道这些发明,都是劳动人民在几百上千年的时间中,一点一点摸索出总结出来的,当自己省略了其中时光打磨的过程,一股脑硬推的时候,就算是这个时代科技先驱的墨匠们,也会感觉受不了。

    当南郑的农业发展步入正轨的时候,二千斤铁全部用完了,俱酒立即产生了金属恐慌。

    煤炭是有了,但到现在,铁矿还没个影。穿越前印象中汉中是有钢铁公司的,但自己也不知道找矿的方法啊!愁死个人!

    怎么办?揭榜悬赏!

    要充分依靠战国人民的智慧与力量,坚持问计于民、问策于民。

    一张找矿的大黄榜贴上了南郑的街头、乡野、犄角旮旯,重金悬赏能够找到矿苗、矿脉的人才。

    告示贴出去了,然而却迟迟没有得到回响,俱酒一个窝在屋里,闷闷不乐。

    端木仲敖前来拜访,俱酒问道:“吾欲寻铁山,赏不可谓不厚,心不可谓不诚,焉何无人应者?”

    仲敖道:“信未立也!”

    俱酒很纳闷,自己来到南郑以来,没日没夜,通宵达旦,累得都快吐血了,结果南郑的百姓还在对自己观望?

    仲敖道:“治理一地,信赏必罚。今欲寻铁山,兹事体大,必以小事而立信,民方弗疑。”

    俱酒一阵无语,寻铁山这事确实挺大的,自己进入南郑以来,无论军方,还是民间,尚欠缺一套有效的激励手段。

    其实俱酒一直在考虑如何实施军功爵位制,用以激励军队和民众,这可是历史上秦国兴起的重要法宝。

    但秦的军功爵制,是基于一个国家的制度,比如其第五级就是“大夫”,第六级就是“官大夫”,第十级就是“左庶长”了。

    自己作为一个苟着发展的郡守,现在强推这些,反心不要太明显。更何况当前几年主要就是发展,外部环境也相对安宁,故而暂未考虑。

    听了仲敖一席话,俱酒明白了,必须尽快制定并落实奖惩制度,从小事做起,取得人民信任。信用无价,古今中外,无一例外。

    俱酒道:“如此,明日早间,徙木立信!”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