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卷历史背景简介
春秋末年,周王室早已经衰落,诸侯并立,列国呈现两超多强的局面。其中,楚国、晋国是超级大国,齐国、秦国是实力次一等的一流国家,剩下的周、鲁、郑、卫、宋、吴、越是春秋争霸中不可缺的一环。这些国家之间的争斗不断,战争时常爆发。
大背景:北边白道扛把子晋国和南方黑老大楚国弭兵止战,平分天下霸权。天下大的争斗已经结束,在吴越崛起之前,列国偶有摩擦,但大体上保持和平。
晋国白道扛把子头衔并不是什么玩笑话。在周王室衰弱的时候,楚国自立为王问鼎轻重,天下诸侯或附楚或沉默,最先是齐国挑起大梁带头压制楚国,齐国衰落后晋国接过大旗带领诸侯守护周朝的法理。
春秋时期称王并非随随便便就能称的,楚国第一个称王,相当于在南方又建了一个部分诸侯承认的南朝,楚王分的是周朝的华夏法理。
你可以理解为拜登赢了大选在华盛顿就任米利奸总统,然后川建国马上在洛杉矶建立美丽奸太平洋合众国。
如果联邦的各个州政府两边站队,四常又保持沉默,没人组织镇压川普,那么联合国就要加席位了( ̄▽ ̄)~■。
至于吴越两国称王,一则礼乐大崩诸侯不愿费力去讨伐,二则楚国分摊了大部分压力,三则这两称王只能算圈地称王,位置太偏,过家家的。
再说晋楚,两国内部虽然都矛盾重重、一地鸡毛,但都不忘记给对方添堵。
晋国添堵的方式很简单,给钱给粮给高新技术,扶持吴国在楚国背后捅刀子,楚国曲线救国扶持越国给晋国小弟吴国捅刀子。
什么早期代理人战争……
如果当时有国家新闻和社交软件,头条大概是这样的:
“山西省政府扶持江苏加强人才培养计划,为姑苏集体经济输送专业技术人才;山西省加强对江苏吴人文化建设,培育和弘扬中原优秀传统文化;山西省大力推进苏南地区农业发展,提高其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山西军区已向姑苏军区提供教官团,帮助姑苏政府训练新式军队。”运城新闻将持续为您报道,我是本台记者赵鞅。
评论区各国君主的线上互喷:
楚平王:晋公弟弟行为 ,吴王弟中之弟。
晋公:呵呵~
吴王(僚):你可别给我逮着。
吴国公子光(阖闾):王上莫生气,你看这有一个野生的伍子胥和米其林五星厨师专诸。
吴王(僚):五星厨师?会做鱼吗?我看看,我看看。
吴王(僚):卒(背后插一把鱼肠剑,经伍大夫推断是自杀)
吴王(阖闾):咳咳,大家好。认识一下,寡人是吴国新王。
伍子胥:王上,臣给你送外挂来了。
某外人形挂:……
吴王(阖闾):你叫外挂呸…孙武是吧?一起打楚国吧。
楚平王:打我?配?弟中之弟!
系统提示:你的好友楚平王已被永久封号,身份证注销。
吴王(阖闾):笑了,这就寄了。新弟中弟。
楚昭王:你才是弟中之弟。马得!来人告诉越王,杭州的项目孤投了,这250万让他先拿去用。
越王:钱到位,吴国菊花都给他偷废。
其他国家:……
鲁昭公:有没有好心人帮帮我,我家有三个土匪在抢劫。
卫灵公:南子什么时候出生啊~
(唐玄宗点了个赞
楚平王推开棺材点了个赞)
宋公:外面真乱,让女巫卜个卦。
郑公:未来的某国朝秦暮楚太low了,朝晋暮楚才有前途(卑微脸)
一堆小国:不配拥有姓名。
蔡侯:虽然我是姬姓诸侯国的君主,但你们也不用全都看着我吧。
徐公:我鸡汤都喝完了,已经逝了,就别看我了。
燕侯:别问,问就是在挂机。
蜀王:俺也一样。
——————————————来自读者的分割线
春秋时期各国主要家族。
各国公族、卿族占据了大量的土地与人口,架空君主是常有的事情。公族大多都是前几代君主后代中没有继承君位被分封一方的公子形成的家族,族谱支系。卿族即卿士的宗族。卿士分同姓卿族(公族)与异姓卿族,卿族主要是功臣名将的后代形成的家族。
当时有名的家族有很多比如:晋国吃鸡大赛第一阶段胜利者六大卿族。(韩氏、赵氏、魏氏、范氏、中行氏、智氏)
晋公:真好,一个公室也没有。
孔子与鲁昭公的驱逐者-鲁国土地寡头-鲁国三军掌控者:孟氏(仲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鲁桓公姬允有四个儿子,分别是庆父、同、叔牙、季友,其中同是嫡子,所以继承了鲁国君位,即鲁庄公。而庆父、叔牙、季友三人则被封为卿士封地一方,因为三人都是鲁桓公的儿子,所以就叫做“三桓”。
齐国“二守”,既国、高二氏。和三桓类似,两家的先祖是齐文公的儿子,被周天下任命为齐国二守,辅佐齐侯。
郑国“七雄”全称郑国七穆,是春秋时期郑国七家执政卿大夫家族的合称,包括驷氏、罕氏、国氏、良氏、印氏、游氏、丰氏,因皆是郑穆公的后代,故称七穆。
楚国那就不用说了,中央虽然有一定实力,但大家族不少,小封君一片,可以改名神圣大楚王国。
— — — — — — — — — —来自非洲的分割线
春秋时姓与氏的区别(一个人可以称呼名字太多了,这里说明一下):
大家看春秋时期影视作品的时候,齐楚的国君明明姓姜、芈,为什么他们国君叫吕什么、熊什么的。因为姜、芈是姓,而吕、熊就是氏,春秋是不能直接称姓的,要不然跟指着鼻子骂祖宗差不多。
天下以姓为前缀的仅有一人,那就是周天子,其余人都是称氏。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始皇帝时期,赵政嘛~
姓表血缘,氏表地位、属地。具体含义不同,姓是区别血缘的宗族的根本族号,代表氏族的血统传承不变;氏是姓的支系,是姓族的分支符号。
个人觉得主要体现在:个人称呼 、宗族分支、大家族后代封君继承(作者不是学历史的,不喜勿喷,有错可以指出。)
个人称呼:拿商鞅变法中的商鞅举例,他的祖辈是卫国公室,姬姓,公孙氏,可以叫他公孙鞅。他又是卫国国君的后裔,前半生居住在卫国,叫他卫鞅也是准确的。
后来他帮助秦国变法图强被秦孝公分封在商地,根据氏的命名原则,一般以封邑之名为氏,称他为商鞅也没错,他要是有了后代,后人就叫商某某。
宗族分支:秦国赢姓秦氏(赵氏)与赵国赢姓赵氏。商朝商纣王的手下有个大将飞廉,这个飞廉有众多儿子,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恶来(典韦的外号“古之恶来”出处,应该是李逵脸),他就是秦国王室的先祖,飞廉的另一个儿子叫季胜,此人就是赵国王室的先祖。
赵国和秦国王族都是造父之后,据《史记》载:“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而徐偃王反,穆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赐造父以赵城,由此为赵氏。”这就是嬴姓赵氏的由来。秦国君主那一脉被分封在秦邑,以封邑之名为氏,故秦国公族是嬴姓秦氏。
战国到秦汉,姓氏逐渐合一,秦国王族自称嬴姓,赵国王族自称赵姓,两者虽同源,但七八百年后,两者已无血亲感情,彼此成为生死大敌。说不定大家的始祖两千多年前是同一人。
封君继承:这个主要体现在大家族与国君分封自己的后代,前面的鲁国“三桓”与郑国七穆的由来。
就拿鲁国“三桓”之一的孟氏(孟孙,仲孙也行)来说吧,孟孙氏家族的第八代族长是孟僖子。他的两个儿子是双胞胎,嫡长子孟(孙)何忌继承家族,他的后代可称孟氏。(就是后来的孟懿子,孟子他爷爷的祖宗)
嫡次子孟(孙)阅的后代就不能以孟为氏,又因为他后来久居南宫就以南宫为氏,称南宫阅,他的后代也变成了姬姓南宫氏,不再是姬姓孟氏。(南宫敬叔、南宫说都行,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
相比于氏,当时姓的数量就少的多了。齐国的姜姓,姜姓源出神农氏,姜子牙助周克商封于齐。
田氏代齐的主角田氏姒姓(先称陈氏,原本陈国的君主一脉,陈国灭亡后跑到齐国鸠占鹊巢),姒姓的祖先是被世人千古传颂的中国古代治水英雄大禹。
赢姓就更不必说了 ,第一个帝姓,反正作者现实中没见过姓赢的。
子姓(都城在殷地,故称殷氏),这是商朝的王姓,纣王的兄弟子启被周室分封于宋地,以此安抚前朝遗族。再看看来源于春秋的成语:什么守株待兔、拔苗助长、智子疑邻等成语故事主角都是宋国的,再结合一下前朝王室遗族的身份,这应该是中国最早的地域黑了吧。
不过春秋时最有名最广泛的姓肯定是姬姓了,毕竟武王克商,于天下封建姬姓诸侯开拓姬姓天下,又发展了数百年。可以说黄河内外,大江南北人均姬坤,在那个遍地是黑子的时代,我这个真爱粉肯定是要被气孕的。
-----------------------------来自日本的分割线
春秋末年频繁弑君与家族灭亡:
个人觉得其根本原因在于继承法,大家初中应该都看过春秋金字塔: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周天子:别看我。
诸侯:周天子分封诸侯化夷为夏,诸侯不是姬姓宗室就是前面提到的那几个大姓贵族。他们为天子牧守一方,能力强的比如秦晋楚齐直接吞并四方夷狄,称霸一方。
卿大夫:他们绝大部分都是诸侯在自己领地内二次分封的地方实权派,分封同姓最坏也就是君主被架空去世而已,都是小逝。分封外姓严重直接亡国,参考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
晋文公被同姓公族打压,回国掌权后不信任同姓任用外姓人才使晋国称霸,但也造就了强大的卿族架空国君,最后十二个家族三轮吃鸡剩下韩赵魏三家分晋。只能说君以此兴,必以此亡,这句话同样适合周朝。
姜齐那就是单纯的内斗太严重了,君位继承斗,土地争端斗,官员任命斗,加上谁也想不到请了个胆大包天又能隐忍的“吕布”回来。齐侯好心收留陈氏,给人给地想平衡一下国内贵族实力,结果人家几代人只干一件事情——挖墙脚。
士:士分文士与武士(战国时的游士也是),他们在春秋时期拥有最基本的特权,地位高的士一般都是卿大夫的家臣与武士,(参考小日子战国家臣,不过这时候脚盆鸡三岛上应该只有几个星期五)也有一些是国家机构的底层吏员 。
地位低的士,比如基层军官和部分士兵,春秋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当兵打仗的,士之下还有平民,他们之上才有资格上战场。到了战国时期就没有这个限制了,所以七雄只有两三百万的人口量级,却动不动就几十万军队相互征伐。
士与平民阶层是有流动性的,会产生阶级上升与下降。当然从平民升到诸侯开挂都难,因为不是贵族根本没人鸟你。
平民:也称国人,当兵打仗的最低标准,他们是住在城市里的人,拥有最基本的人权。因为春秋时期已开发土地十分零散,国家实际控制领土基本都是围绕着城市一块一块的。
城市外的人管理成本太高,他们被称为“野人”,从称呼上就能看出地位如何。平民联合起的力量很大,国人暴动可以直接把天子赶出国都。
奴隶:没什么好说的。人权都没有,以私人财产的形式存在,打死了都赔不了几个钱,参考大张伟的黑粉。(话说美丽奸是什么时候开始宣传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
再说这些大家族继承,一般是嫡长子继承家族绝大部分家业当宗主,剩下的儿子给块封地当土皇帝受宗主管理。这样一来,一旦主脉过弱或者支系过强,权力倾轧是必然的。
玩过ck3的应该都知道,这个类似于披着嫡长子继承法的皮,内里却是削弱版的联盟分割继承法,因为不会均分头衔土地。
不是卿大夫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家臣也是可以叛乱以下克上的,不过后果很严重,就算成功了下场也不会多好。这一时期基本上面积大一点的国家,国内都是一堆有地有人有钱有粮的家族。晋国的六卿更是具有独自灭掉除了一二流强国之外的国家的能力。
礼乐崩坏,继承权不稳定,各阶级上下倾轧,争权夺利,家族斗争层出不穷。
太史公有言:“春秋三百年间,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这是一个诸侯不敬天子,卿大夫架空诸侯,家臣士人觊觎封君,礼乐崩坏的大时代。
…………………………………………… 来自韩国的分割线
ps:第一卷春秋历史背景人物要查的太多了,而且很多人物生平不详细,只能自己加设定,比如主角第一世的母亲描述就一段话:“泉丘人有女梦以其帷幕孟氏之庙,遂奔僖子,其僚従之。盟于清丘之社,曰:“有子,无相弃也。”僖子使助氏之簉。反自祲祥,宿于氏,生懿子及南宫敬叔。”这么重要的人物约等于啥资料也没有啊。 (ノ`′)ノ︵。
完全就是为了衬托孔子,主角他爹好歹是个卿大夫,怎么可能随便在外面找个人就,而且还有刚娶老婆就喜当爹的嫌疑,太离谱了,只能自己加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