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商量去边关之事
姐弟二人包扎好身上的伤口,又换上下人的衣物,然后随着管家来到前堂。
赵丞相看着衣着朴素的两人,眉头紧锁,眸子里除了戒备还有深深的担忧。
果然,只要人长的好看,穿再普通的衣服也遮掩不住周身的光彩。
这样的人放在乖孙女身边,他怎么可能放心。
锦宝站起身,走到姐弟俩身边,围着他们转了一圈儿,眼神越来越亮。
“梳洗一番后变得更漂亮了呢,姐姐,你是不是会武功呀?”
她会突然这么问并不是胡乱猜的,而是在鬼市的时候就发现女子的手指跟普通人的不一样,反而跟花娘亲的有些像。
花娘亲从小到大一直练武,所以手指才异于常人,那她肯定也是一样的。
姐姐愣了一下,随后迟疑的点点头。
会武功这件事她本来就没有打算瞒着,只是没想到这么快被看出来。
听到姐姐会武功,赵丞相心底的戒备更重,寻常人家的女子怎么可能习武。
看到她点头,锦宝笑了,站到她面前盯着她的眼睛,接着问道:“那姐姐以后跟在我身边保护我好不好?”
她喜欢长得漂亮又有实力的,跟在身边又安全又养眼。
姐姐和她对视一眼,随后单膝跪地,坚定的说道:“在鬼市的时候奴婢就说过,我们姐弟二人的命是您的,您让我们做什么都可以。”
弟弟看到姐姐跪下,也随她一起跪在地上。
锦宝看他们动不动就下跪,还自称奴婢,心里有些不舒服。
她虽然想让他们跟在自己身边,却没有打算让他们做奴仆。
“以后你们可以叫我小姐,但是不要自称为奴好不好?还有,不要动不动跪在地上,你们的膝盖不痛吗?”
她一边说,一边把两人扶了起来。
姐弟俩听到她这么说,面上虽然不显,心里却感动的一塌糊涂。
“我们听小姐的。”
身为奴隶,能被正常对待已经是万幸,竟然还不让他们自称为奴,这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我不想管你们的过往,以后只要能踏踏实实的跟着我就行,既然你们不想叫回原来的名字,那就叫无心和无言吧。”
姐姐叫无心,弟弟叫无言,和无忧姐姐的名字一样,好听又好记。
“谢小姐赐名!”
姐弟二人磕头道谢,随后激动的抬起头,眸子里泛着点点星光,仿若新生一般。
“好了,快起来吧,以后不要那么客气了。”
锦宝把他们扶起来,然后走到赵丞相身旁坐下,说道:“外祖父,您派人把花外祖和二爷爷请过来吧。”
她准备把去边关的事情趁着今天说清楚,回后延村告诉爷爷他们之后,就不往京城跑了。
赵丞相深深看了她一眼,没有多问,扭头安排管家去请人。
他一直都知道自己这个外孙女不是平凡人,今天把人请过来,想必是做了什么决定。
“无心姐姐,你和无言哥哥去后院休息吧,待会我让下人帮你们熬些药送过去。”
他们姐弟两个看着虽然伤的挺严重,但都是皮外伤,没有大碍,喝药也不过是为了恢复的更快一些罢了。
无心和无言点点头,转身走了出去。
看到姐弟二人离开,赵丞相还是没忍住劝道:“锦宝,他们两个的身份不明,就这么留在身边有害无益,如果你想要护卫,外祖父可以给你安排其他人。”
毕竟是守在身边的人,连身世都没弄打探清楚怎么能放心用。
“外祖父不必担心哦,他们是好人,我的感觉很准的。”
如果两人的心术不正,她也不会把他们买回来了。
想到乖孙女的好运气,赵丞相只好压下心底的担忧,支持她的决定。
很快,镇国公和郑根升赶来丞相府。
“老狐狸,这么急叫我们来有什么事啊?”
人还没到,门外就传来镇国公的嚷嚷声。
听着这道声音,赵丞相有些头疼,他轻抚着额头,胳膊撑着桌面。
如果不是锦宝有事商量,他是真不想跟这个老家伙坐在一起。
“外祖父,是我有事情要跟你们说哦。”
锦宝跑出去迎接,伸手挽着他们的胳膊,拉着两人走进屋子。
“原来是你这个小家伙啊,找外祖父什么事呀?”镇国公放低声音,眼底带着宠溺的笑。
锦宝没有立马出声,而是在他们对面坐下。
等他们喝了一些茶水,顺够气以后才慢慢说道:“我要去边关。”
镇国公嘴边的笑容僵在脸上,不可置信的扭过头。
“乖孙女,你说啥?外祖父耳朵有些背,没有听清楚。”
同样愣住的还有赵丞相和郑根升,三人的表情比看到鬼还震惊。
锦宝早就猜到他们是这副表情,过一会儿才说道:“明天我要回后延村,和爷爷他们商量以后就去边关。”
对于第一次出远门,她还是很向往的。
郑根升想到她之前跟自己说过的话,脸色有些难看,“锦宝,你真要去边关送书吗?”
突然要去边关,思来想去也就只有这个原因了。
“书?什么书?”
镇国公和赵丞相全都疑惑的看着他。
什么书还非要送到边关不可。
“锦宝,把那书给老花看看吧,至于老狐狸就不用了,战场上的事,给他也看不懂。”郑根升看着锦宝说道。
锦宝点点头,从口袋里把那本‘孙子兵法’拿了出来。
镇国公接过书,随意翻了两页,结果越看越入迷,头都没舍得抬一下。
他这才知道为什么要把书送到边关。
目前龙盛国发展迅速,其他国家虽然眼热却不敢冒然出兵,唯有东倭国虎视眈眈。
如果边关有了这本书,无论那些倭寇打什么鬼主意都会以失败告终。
“乖孙女,这本书由外祖父去送,你乖乖在家等消息。”镇国公合上书,神色严肃的说道。
边关这么危险的地方,他不可能让乖孙女去的。
赵丞相虽然不知道书上的内容,却也看出来此事非同小可。
去边关这么重要的事情,他当然和镇国公的意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