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四合院:从逃荒开始逆天 > 第159章 希望如此

第159章 希望如此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贾政叹息一声,道:“希望如此吧。”

    兄弟俩聊了会儿后,贾珍就准备去上班去了。

    贾赦看着贾珍离去的背影,忽地叹息了声,喃喃道:“你们这样,我如何放得下心啊。”

    ……

    隆安帝登基八载,终于彻底统一了大秦帝国,并且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强盛盛世。

    八年间,天灾不断,瘟疫横行,战乱频繁,民生凋敝,百姓饥寒交迫,民不聊生。

    可是隆安帝非但不加重赋税,还严厉打击贪污腐败和扰民治乱等罪行。

    他发誓,只要朕活着,绝不允许任何人破坏国库粮饷,否则,诛九族!

    八年时间,隆安帝励精图治,终于让大秦恢复了元气。

    此刻,在乾清宫,隆安帝高坐御座上,俯瞰着群臣,目光冷峻肃穆。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文武百官叩拜山呼,齐声喊道。

    “众卿平身。”隆安帝威势十足的说道。

    “谢皇上。”众臣起身。

    隆安帝目光凌冽的扫视了番朝堂上的众臣,缓缓开口道:“众位卿家,朕在此宣布,三年内,减免五年赋税!”

    此话一出,朝野一阵哗然。

    要知道,大秦的赋税一直是历朝历代朝廷最重的负担之一,尤其是南北战争期间。

    南方受灾严重,农作物颗粒无收;北方则遭遇兵祸,大雪封山,庄稼颗粒无收。

    如此一来,粮食供给就成了大问题。

    这也使得粮价极贵,普通百姓都要饿肚子了,何况那些达官显贵?

    即便是勋贵宗室子弟,平日里也需要消耗大量金银,才能勉强维持日常的开支。

    如果不用兵,勋贵子弟甚至不能在京城买下宅子住。

    所以,朝廷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不管是军中,还是外面,都需要大批量的粮草补充军中。

    如今隆安帝竟突然降低了赋税,这让很多官员欣喜若狂。

    不过更多的官员却暗暗忧虑,因为这代表着,隆安帝已经不再满足于眼下的格局了。

    而且,还有一件事,令他们更加忧虑。

    那就是——

    大秦的兵权!!

    隆安帝今年才四十一岁啊,比他父亲隆庆皇帝年轻的多。

    按大秦规矩,隆庆皇帝驾崩后,兵部尚书必须在四十五岁以下才有资格继承兵部尚书职务。

    换句话说,隆安帝至少还有七年,才会退位。

    如此一来,兵权将落入何人手中?

    若是落入了某位功勋卓著的藩王手中,或者直接落入六皇子赵祯手中,那大秦就危险了。

    毕竟,如今大秦内忧外患,若是再陷入分裂之境,怕是真就岌岌可危了。

    想到这些,朝堂上不由一阵骚动。

    “咳咳~~”

    一道略微刺耳的咳嗽声响起。

    原来,却是户部尚书林如海站了出来,淡淡的看着诸官员道:“诸位大人可是在担心新兵招募的事情?陛下仁厚宽宏,愿意为尔等提供两千精锐新兵。”

    “什么?两千精锐?!”

    朝堂上瞬间炸了锅!

    两千精锐啊!

    虽然大秦禁卫军中确实存在两千新兵,但是数量极少。

    哪怕是京营中,能拥有一百五十名正式军士,就算是顶级勋贵了。

    一般的豪爵,连百名精锐都凑不齐。

    像宁国府那种,全靠祖荫撑起来的豪门,连一百名精锐都凑不出来。

    而且,即使能凑齐两百精锐,也不敢轻易调动。

    若是派出精锐,那么对京营的掌控就会弱化。

    谁知道哪支精锐是宁国府的嫡系部队,又会不会在关键时候掉链子?

    所以,大部分精锐,依旧在京郊镇守,以免出现变故。

    可如今,林如海一张口,就许诺了两千精锐,怎不叫人疯狂?

    要知道,即便是在军机处做侍读学士的薛蟠,他也不曾拥有两千精锐。

    这简直……太奢侈了!!

    不过也只能是羡慕,除了羡慕,也没别的办法。

    谁让人家林如海手握大半个江南商界呢?

    一时间,朝堂上的官员们纷纷上前,恭贺道:“林相忠义,我等钦佩!”

    林如海含笑颔首,待众人稍微客套完,他便道:“另外,吏部与礼部已经拟定了科举制度,凡参加殿试者,都可报考秀才功名。待殿试合格,便可进入翰林院。”

    此话一出,又是引起一阵喧哗!

    科举取士是一件极为艰难的事,从明初起,每次科举录取的名额不超过十人,而每次殿试,只录取二十余人。

    而今日,居然增加到两千!

    虽说这其中有林如海和薛岩在推波助澜的结果,但仍让人惊讶。

    因为一旦选拔失利,这个损失可不小。

    这几乎意味着,每年要花费一笔巨款,培养出一批新的秀才、进士来。

    这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不过,这种事也不是第一次发生,在隆安三年那场轰动整个大明朝的科举考试中,同样涌现出不计其数的进士、探花。

    这一切,都源自于隆安帝对科举制度的改革。

    隆安三年时,隆安帝下旨废除了乡试,改为州试、县试与府试三试合一,三者皆通过后,再升入殿试。

    三省六部及各部属,均可向朝廷递交推荐信。

    当然,仅限各省的状元郎、榜眼及探花。

    其他秀才,包括乡试和县试,则只能由本省的贡士推荐。

    所谓贡士,乃指三省六部和六部属的主官及官吏。

    而六部属则是六部,分别是工部、刑部、户部、礼部、兵部、吏部、刑部和工部。

    这些部门,都隶属于户部、工部。

    这就是科举制度的弊端。

    若是把三省六部都囊括进来,那就太庞杂了。

    一旦出错,后果不堪设想。

    当初在隆安二年,朝廷曾经组织科举试验,结果导致了一场空前浩劫。

    当时,整个朝堂被一片血雨腥风笼罩,差点没死绝!

    所以,隆安帝在废除了科举试验之后,又颁布了《户籍律例》。

    户籍,就是大秦的户籍制度。

    户籍,也是大秦的根本制度之一。

    大秦建国以来,只有皇族和勋贵,才拥有户籍。

    而户籍,也是衡量地位尊卑的一项标准。

    户籍,顾名思义,就是户主和户主的家人所拥有的户籍,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据。

    而户籍制度的实施,涉及到了各种利益纠葛。

    比如皇子夺储,又或者某些大臣谋反。

    总之,牵扯到了各种利益集团,各方势力。

    户籍制度一旦推行,必然造成朝堂混乱。

    这对于皇位的归属产生了莫大影响。

    所以,隆安帝才在去年颁布了《户籍律例》。

    从此,大秦的户籍政策基本上就是固定模式了。

    而今天,隆安帝再一次提出《户籍律例》,也不知道是不是跟武德元年的事件有关……

    林如海见朝臣们议论纷纷,神色肃穆,缓缓道:“好了,这些事情就先放一边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