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金丝雀与运粮船
燕州,定北城。还没到年底,但是边军却已经开始拿出部分军粮救济城中的百姓。还是老方法,每日施粥。新来的骑军统领宋长风哪里见过军队拿出自己的口粮分给当地百姓的,被震撼的同时,他也深深明白了这支边军深受燕州百姓拥护的原因。
左骑军统领罗康达和身侧的右骑军统领李二河说道:“我说李二啊,按照现在这个施粥的办法,咱边军是不是够呛能撑到年底啊?”
李二河摇头叹息道:“哎!我看也悬。如今每日前来领救济的难民越来越多。定北城附近的一些百姓听说咱城中有粥喝,也都跑过来了。你说,要不要和都护大人禀报一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呀!我可听说今日城中的米价又涨了,足足比往年贵了一倍多!”
罗康达不屑的看了一眼李二河说道:“李二就你那猪脑子能想到的事情,难道咱都护大人想不到?要去你自己去,别拉上我,我可不想陪你一起挨骂!”
都护府内,步军统领王元庆和燕州都护卫青两人对坐闲聊。王元庆也是担心军粮不足以支撑到年底,便来找卫青商议此事。
卫青却似乎并不为军粮之事担心,他信心满满的说道:“咱们在京城的人传回来的消息,圣上已经派出了钦差,用不了几日便会到咱们燕州。听说来的是尚书右丞赵燕吉。”
王元庆皱了皱眉,摸着自己的胡子说道:“赵燕吉?这名字好耳熟啊!”
卫青大笑答道:“耳熟就对了!这个赵燕吉就是当年老王爷收留的那个送马的边军小吏。后来到了国子监读书,这才有了今日的尚书省赵大人!”
王元庆听完一拍自己的脑袋说道:“对!想起来了!老喽,记性跟不上啦。”
卫青接着说道:“这个赵燕吉在京城口碑颇好,是个有胆有谋的年轻人。我相信他一定有办法平定这次旱灾。”
雍州大凉城,吴仁雄的赈灾队伍押着朝廷拨的粮食缓缓地驶过了城门。大凉城是雍州最大的城池,同时也是灾情最重的地方。本来应该坐轿的吴仁雄,今日却顶着大太阳,骑马走在队伍的前列。他边走边向道路两侧的灾民挥手,接受着众人朝拜的目光。大凉知府赵金才早早地就在城门处等候了。见队伍过来了,他直接从侍从的手中接过了吴仁雄的马缰绳,牵马走在了队伍最前列。
吴仁雄下榻的驻地距离大凉知府赵金才的府邸非常近,距离大凉城最著名的烟花之地金丝苑更是只有几步路的距离。这金丝苑的名声在大辽国也就是稍逊京城的群芳院半筹。原因很简单,这金丝苑中真的养着几只金丝雀,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能出名便不足为奇了。
吴仁雄来到了驻地门前,翻身下马。虽说他只有最后这天骑了马,为的是享受一下众人朝拜的目光。但以他的细皮嫩肉,再加上雍州的风沙天气,此刻已是疲惫不堪,只想好好的洗个澡,睡上一觉。
进了院子吴仁雄才发现,雍州各个大小城池的主官早就在此等候这位赈灾钦差了。大凉知府赵金才上前几步,赔笑说道:“吴大人,这些都是我雍州的同僚,知道大人今日抵达,特意前来一睹大人风采的。”
话虽这么说,吴仁雄心里清楚得很,这些人都是为了赈灾粮而来,生怕自己一个落后便被别的地方分的渣都不剩了。吴仁雄也实在是累了,他冲着大家摆了摆手说道:“大家的心思本钦差都知道,今日太晚了,我们明日再议吧。”
言罢,吴仁雄头也没回的直接进屋了。这些大老爷相互看了两眼,只好作罢,坐上门口等候的轿子各自奔向自己的住处。只有大凉知府赵金才没走,他作为大凉城本地的父母官,送走了各位同僚之后,来到了自己带来的轿子近前。
他并没有进去,而是从轿子里又带出来两个。出来的这两人正是金丝苑中长的最水灵的两只金丝雀。两人都只披了件半透的薄纱,金发碧眼,皮肤白皙,曼妙的身姿在月光的照射下若隐若现。
这两人本是赵金才的心爱之物,为了此次赈灾赵知府也是忍痛割爱了。赵金才似有不舍的大袖一挥,两人便钻进了吴仁雄的寝室。
第二日,各地方官员早早就在院中等待了,他们中有的人甚至天蒙蒙亮的时候就到了。吴仁雄直到中午才一脸倦意的从屋中出来。人虽然出来了,脑子里还在回味昨晚荡气回肠的场景。至于如何分粮嘛,他并不在乎。此次他带的赈灾粮充足,怎么分也够了。于是顺理成章的,大凉城得到了最多的赈灾粮。
吴仁雄给每个县城分粮的同时,还特意安排了一个他事先从尚书省带来的小吏,并要求这些人跟着粮队到各个县城去督查赈灾情况。做完这些以后,吴仁雄便迫不及待的又回到了屋中,找那两只金丝雀继续游戏人间。
燕州,赵燕吉并没有去灾情严重的吉祥郡和泰安郡等地,而是来到了燕州的水路运输要地,唯一靠海的港口大营郡。
自从前些年大湖帮开通了青州蓬莱郡到燕州大营郡的海运航道之后,大营郡便逐渐变成了整个燕州最为富庶的地方。此次灾情,大营郡的灾民也是全燕州最少的。这并不是因为大营郡自己能产多少粮食,而是因为此地的居民口袋里的钱相对富裕。再加上青州蓬莱郡到大营郡的这条海运航线,灾民少就在情理之中了。
赵燕吉之所以没去那些灾情严重的地方,是因为他知道此时此刻,他去了也没用。原因很简单,他手中只有赈灾银没有粮食。不仅如此,如果想凭借手中的赈灾银平息此次灾情的话,以目前的粮价来看是远远不够的,这也是目前他需要解决的最大难题。
从卖粮老板的口中得知粮价又涨了一成后,赵燕吉便带着几个随从赶到了港口。码头上从蓬莱郡过来的一艘货船正在卸货。赵燕吉并没有穿官服,他像没事人一样来到了甲板上。船主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常年的海上漂泊让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沧桑的多。
赵燕吉主动上前说道:“这位老哥,敢问你这船上装的都是什么货啊?”
船主点着了旱烟,抽了一口答道:“主要是粮食!嘿嘿,知道你们燕州大旱,粮价比我们蓬莱高上八九成,这钱好赚得很!”
赵燕吉接着又问道:“既然这么好赚,为啥不多运来几船的粮食?”
此时船主沧桑的脸上却露出了生意人的精明,他压低声音微笑说道:“这就是做生意的秘诀了。年轻人自己体会吧,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