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黄龙令
冷云已经接到命令去寻找活佛罗什的下落。
江远越来越焦急了,慕容嫣在那日梦魇中喊出那声“辰哥哥”后,突然安静了,不再哭闹不止,只偶尔低声哭泣,可她眼看着越来越憔悴虚弱。
又是一个暗沉无光的夜晚。
书房二楼,江远立在窗前,摇曳的灯火照在脸上,让他的侧颜一明一暗。他搭在窗棂上的手紧握成拳,骨节透白还在微微的颤抖。
他的小姑娘日夜在噩梦里煎熬,越来越虚弱。而京城里的那些人还在锦绣堆里做着美梦。每每想到这些,他都无法控制体内的戾气,控制不住的要去杀人。
沐封这几日都过的胆战心惊,只要江远一来书房二楼他就心慌,害怕主子憋不住又要发疯了。
“主子,冷云传来消息,活佛罗什有消息了。”他一得到消息就第一时间报给主子。
“如何?”
“冷云亲自前去证实,他让主子不必着急,再耐心等待几日。”
主子的戾气终于消减了几分。
“往京城传我命令,让咱们的人上折子去推荐萧政海来赈灾。我让他在京城安逸的太久了。”
沐封立刻回道:“是!”
萧政海是江远有意扶持起来的。上一世萧家靠着萧贵妃也算挤进京城上流,可萧政海也只是个三品按察使,对二皇子没有太多助力。
这一世,他直接让萧政海坐到一品丞相,二皇子更是对萧政海马首是瞻。江远就是要这两个,臭味相投的人狼狈为奸。
江远唇边勾起冷笑:“只要萧政海离京,找人去鼓动萧家那个傻儿子萧寒轩,把人给我弄到临安来。”
他可以不去京城,但是他照样可以弄死萧家每一人。萧政海留着还有用,那就拿他儿子开刀吧!
萧家世代务农,萧政海原本也只是个穷书生。可他天资聪慧考中了一甲进士,在京城做了一个七品官。此人八面玲珑很会阿谀奉承,没有几年就升到了从五品官职。
自从萧政海巴结上了当时还是秦王的皇上后,就开始走上了宏图。皇上能够顺利登基坐上皇位,萧政海没有少在后面出谋划策。
先皇在位时,有四位皇子,秦王是皇长子,但是他并不受宠,在朝中也无功绩,没有人看好他 。
先皇最喜欢的是自己的小儿子齐王。二皇子和三皇子资质平平,早早的就去了封地。
而齐王文武双全,文能安邦治国,武能出征打仗,在朝中拥护之人众多,从小就被寄予厚望。可惜后来他遭人暗算,身中一种奇毒,对身体并没太大影响,只是子嗣艰难,好在他还有一子,也是天资聪颖。先皇十分欣慰,对这个小孙儿十分重视悉心培养。
可大皇子秦王并不甘心,自己是皇长子,自然就应该是太子。
为了得到朝中势力,他使出各种手段拉拢朝臣,无论官职大小只要投靠他便收入囊中。可他并不满足,他最想拉拢的便是拥有兵符的四大家族。
其他三家都在边关,只有靖国公在京城。为了得到靖国公的支持,他想尽办法求娶靖国公慕容狄的嫡女慕容慈,可老国公慕容狄不肯答应,慕容慈也并不喜欢秦王。
秦王并不死心,使出卑劣手段让慕容慈失身给了他。靖国公慕容狄性情刚烈,说什么也要杀秦王,最后是先皇出面求情,而慕容慈因为怀了身孕,不得已才嫁给秦王。
这其中萧政海不止献计还出了不少力。萧家还有一个法宝,就是萧政海有个妹妹,闺名萧娴。长的倾国倾城,虽然是农户出身,可从小就学诗书绘画,既有才又有貌。十四五岁时就已经美名在外,多少皇亲国戚都想把美人娶回家。
可萧政海是秦王的人,自然要把自己宝贝妹妹都送给秦王。
萧娴和他哥哥一样,也是个长袖善舞之人,对秦王自然是百般讨好献媚,比慕容慈会讨人欢心。进府第二年就生了个儿子,就是如今的二皇子。
当年,先皇突然驾崩,都没有来得及写传位诏书,就连黄龙令都不知去向。而当时京中只有秦王,因此他顺应天命做了皇帝,称自己为宣帝。可朝臣不服,天下有学之士也不服。
当时拥护声最高的齐王远在南疆征战,在得知自己的父皇驾崩后也没有回京,而是上书给自己的皇兄,想要留在南地,镇守边关。宣帝大悦封自己的弟弟齐王为南安王。
可他坐在龙位上还是名不正,言不顺。因为他没有黄龙令。
大魏国始祖皇帝平定天下后,把手中兵权划分为五,制了五块兵符,分别是东青木,西庚金,南赤火,北玄冰。这四块兵符分别由当时战功赫赫的四位将军掌管,这四家分别是,慕容老祖手中有庚金兵符,秦家老祖手中有青木兵符,殷家老祖手中有赤火兵符,白家老祖手中有玄冰兵符。
第五块兵符就是黄龙令,黄龙令可号令天下兵马。黄龙令只传太子,只有未来储君才可以拥有黄龙令。
为了制衡四方,四块兵符每一块都能号令一支军队,这四家各自带着一支军队镇守一方边境。
可以想象,黄龙令一出,就是大魏国百万雄师汇集在手。
历代王储之争,争的是黄龙令,黄龙令还可掌控护国军,谁拿到黄龙令谁就是太子,未来储君。
可当时的宣帝在先帝驾崩后,既没有传位诏书,也没有黄龙令。朝臣不服,尤其是拥有兵符的秦家和殷家争议声最大,而白家表示中立。
没有办法宣帝只能仰望靖国公府慕容狄的支持。眼看着朝局不稳,四方敌国闻风而动,大魏国岌岌可危。老靖国公慕容狄站出来力挺皇上,震慑天下,朝臣们的心慢慢归拢,才稳定了朝纲。
可谁能想到,宣帝表面对国公府尊重,暗地里早就怨恨慕容狄功高盖主又忌惮靖国公手握兵权。
不止靖国公,还有其它有兵符的三家,他都要想方设法的一一铲除。
宣帝即位后几年里,秦家和殷家相继出事,青木兵符和赤火兵符也都不知去向,东南边疆大乱。后来出了个少年将军林樾,力挽狂澜用武力震慑了东南边疆,才保住了一方安宁。
北方的白家始终保持中立 ,不想参与朝廷的纷争。宣帝十分满意白家的态度,暂时没有想要扳倒白家。
只有靖国公府,在京城的老靖国公是宣帝心里的一根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