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父亲去逝
几乎都是奔着杀死这个女人去的,好在小约瑟夫从窗子翻了出去。
带着满脸的血在大街上大哭大喊。
求过路的人救救他的母亲,等警察赶到的时候发现。
他父亲几乎已经快把他母亲给掐死了。
但是就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当中,约瑟夫依旧成长成了一个温柔的孩子。
根据他的母亲回忆啊,每一次挨完打之后。
约瑟夫都会忍住眼泪抱住正在哭的妈妈。
然后盯着妈妈的脸说妈妈不要哭了,不然我也要哭了。
如果没有这个孩子的话,这位母亲不知道能不能,坚持过撑这样难熬的岁月。
后来再大一些的约瑟夫,就选择了用自己的力量来保护妈妈。
每一次在父亲家暴的时候,约瑟夫都会奋起反抗,甚至有一次。
他狠狠的把两把刀朝他的父亲扔去阻止他的父亲进行家暴。
当然结果就是约瑟夫被打的很惨,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约瑟夫,7岁的那一年。
那一年天花席卷了约瑟夫所在的歌里地区,在那段时间当中啊。
每个家庭几乎都会传来哭声,死亡的人数非常的多,而约瑟夫也不幸感染了天花。
直到这个时候,那个已经家暴了2年的父亲,终于选择不再打约瑟夫了。
只对约瑟夫的母亲留下了一句照顾好孩子,就离家出走了。
不再管这对母子,不过好在约瑟夫最后还是挺了过来,战胜了天花。
在这个事件之后,母亲决定要把约瑟夫送去读书。
他觉得像约瑟夫这样聪明的孩子,如果读书的话,将来一定会有一番大作为。
肯定能够成为一名受上帝庇佑的神父。
不用再像自己一样遭受苦难,但是这个时候约瑟夫的父亲又回来了。
他坚决不同意约瑟夫去读书,要求约瑟夫必须继承自己的手艺成为一名鞋匠。
对于每一个劝他放约瑟夫去读书的人,他的父亲都怒吼着否决。
他告诉那些人说不要毁了我的儿子,否则我跟你们没完。
在父亲的胁迫下,约瑟夫最后没有去学校,在他11岁之前。
他都一直跟着他的父亲学习如何才能成为一个鞋匠。
但是约瑟夫却很听母亲的话,母亲希望他读书。
于是他也会经常一个人悄悄地躲在那些父亲找不到的地方。
自己一个人默默地看书,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
他始终没有自暴自弃,直到他11岁的那一年,他的父亲因为一场意外去世了。
这才为约瑟夫悲惨的童年画上一个句号。
前面这一段斯大林的童年呢,取自青年斯大林这本书。
这本书是作者通过对斯大林的亲戚,朋友邻居的采访所写出的。
但是斯大林晚年的时候也曾经说过。
说写他童年的东西,几乎都是编出来骗人的。
不过大家应该也发现了,在我讲这段的时候。
我引用了一些斯大林的话,以及斯大林母亲的话。
所以这个事情就比较复杂,因为斯大林这个人很复杂,他有的时候会说一些话。
承认自己小时候被家暴,或者说自己不是自己父亲的儿子,比如说斯大林就曾经说过
自己是一个神父的儿子,而不是一个鞋匠的儿子。
但是有的时候斯大林他又不承认,没有办法辨别真假。
就只能把两个版本都告诉大家,大家见仁见智吧。
讲完了第一个版本呢,我们就要来讲一下第二个版本的。
斯大林的童年,1878年的12月18日,斯大林出生在俄罗斯帝国格鲁吉亚地区的戈里。
的一个手工业家庭当中,斯大林的父亲贝索是一位鞋匠。
凭借高超的手艺,他获得了附近工厂大量的订单。
使家庭过上了相对富裕的生活,这也导致啊。
斯大林童年时期是非常快乐的,他的长辈们经常给他讲。
古代格鲁吉亚英雄抗击侵略者的传说,斯大林小时候虽然瘦弱。
但是对爬山和攀岩充满了兴趣。
他时常登上山头遥望远方,想象着那些民族英雄的事迹。
幼年的斯大林总是心潮澎湃。
但是很快现实却击垮了他,他的父亲在有了一笔积蓄之后。
决定自己开一家鞋铺,但是自己一个人开的鞋铺。
终究是无法和大工厂相竞争的,很快鞋铺就倒闭了。
周围的工厂也不再给予贝索订单迫于生计。
贝索只能把家搬到了迪比利斯,继续打工。
他想打两年工,攒一些钱凑一笔资本再开一家鞋铺。
为了尽快的达到这个目的,于是贝索认为啊斯大林应该子承父业。
也成为一名鞋匠,但是斯大林的母亲则认为。
孩子应该上学,将来成为一位东正教的神父。
但是在那个年代母亲的话就没有任何用。
斯大林最终还是听父亲的,成为了一位鞋匠学徒。
正当斯特林要开始自己,鞋匠的一生的时候,意外却发生了。
在斯大林12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在一次酒后斗殴当中去世了。
至此分歧结束了,这就是第二个版本的斯大林的童年。
这个童年与第一个家暴的版本不同,说斯大林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童年。
但是不管是哪个版本的童年,在小约瑟夫的父亲贝索死后。
斯大林都成功的进入了学校,按理来说约瑟夫的家里是非常贫困的。
按理来说是没有钱供孩子去读书的。
但是因为街坊邻居,对小约瑟夫的遭遇都非常的同情。
毕竟这个孩子他又懂事又听话,甚至都不像是一个格鲁吉亚孩子。
所以约瑟夫的邻居们,给这个孩子提供了帮助。
几十年之后,斯大林的同学们还能回忆起。
第一天在学校里见到斯大林的样子,那所学校里有着150名学生。
约瑟夫的家庭应该是所有人,当中最穷的。
但是约瑟夫却穿着全校最好看的衣服,一件格鲁吉亚人的正式外套。
一双崭新的高筒靴,精致的皮腰带以及一个上过漆的帽子。
约瑟夫的这身装扮,像极了一个贵族子弟。
特别是他还背了一个红色,印花的棉布书包。
这给同学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几十年后。
斯大林的同学们回忆起那天的斯大林,形容他说他站在阳光下。
整个人感觉都在闪闪发光,当然这个闪闪发光的背后肯定离不开约瑟夫母亲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