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复种
一、复种的基本条件
复种方式要与一定的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相适应。
1热量条件
一个地区能否复种或复种程度的高低,热量条件是其决定因素。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来确定
(1)热量指标
重要的热量指标主要有积温、生长期和界限温度。
1积温:是指作物整个生长期内某一界限以上日平均温度的总和。
复种所要求的积温,不是复种方式中各种作物本身所需积温(喜凉作物以≥0 °c积温计,喜温作物以≥10 °c积温计)的简单相加,而应在此基础上有所增减。
2生长期
生长期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年内适合作物生长的时间,一般以大于10c的日数衡量。
3界限温度
界限温度:是指某些重要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开始、终止或转折点的温度数值。冬季种喜凉作物。但低温应能让作物安全越冬;夏季种喜温作物,但高温要满足喜温作物抽穗开花的需要。
(2)作物及复种方式对温度的要求
不同作物及品种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复种时要根据热量资源和作物品种的热量要求,合理安排不同的复种类型和作物组合,使各茬作物都能适期播种、正常生长发育、安全成熟。
2水分条件
在热量许可时,水分条件是决定可行性的关键。降水量、降水分配规律、地表水、地下水资源、作物蒸腾量及农田基本建设等都影响复种。
(1)降水季节分配
降水过分集中,但旱季时间长,也影响复种。降水的季节性分配不仅影响复种程度,还往往影响复种的作物组成
(2)灌溉条件
热量丰富但降水不足的地区,需要通过灌溉来解决降水不足、分配不均等问题。合理安排复种作物组合和方式,适应自然降水规律,可以节约灌溉用水。因此搞好农田水利等基本建设是扩大复种、提高产量的根本保证措施之一。
3地力和肥料条件
复种时,要特别注意营养元素的平衡和有机无机的配合
4劳畜力和机械化条件
复种田间作业多,季节紧张,用工增加,对劳畜力和机械条件要求较高。如果劳畜力不足且机械化程度低,则复种会受到很大影响。
5市场经济条件
经济效益的大小成为复种能否稳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提高复种经济效益的途径:
1增加经营的集约度,增加投入,提高产量,相应地也增加了纯收入;2复种方式中引入高价值的作物,例如经济作物、蔬菜等;3降低成本,在保证各茬作物需要的前提下节省投入。
6复种的应用和效益是有条件性的,要切实做到因地制宜。具体而言,有以下几方面。
1生长期长的地方复种效果好,生长期短的地方复种效果差。我国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随着热量、水分、生长期等的增加,复种效果越来越好。
2低地力、低水肥、低叶面积的地方,应以改善水肥条件,主攻叶面积,提高一季作物单产为主攻方向。高地力、高水肥、高叶面积,而生长期又允许的地方,应主攻提高复种指数。
3人多耕地少、劳动力充裕、物质能量投入多的地方,适于复种,但要以增加经济收益为前提。地广人稀、耕作粗放的地方,则不适于复种。
4灌溉农田的复种效果好,应用多。半干旱地区无灌溉则不适于复种。而降水量超过700mm的半湿润地区,无灌溉也可进行适当的复种。
二、复种技术
1作物组合技术
科学选择适宜的作物组合,是复种成功的首要措施。熟制确定后,选择适宜的作物组合,有利于解决复种与所需热量和水肥条件的矛盾,提高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做到趋利避害。主要的作物组合技术有以下几种。
(1)充分利用休闲季节增种一季作物
(2)用短生育期作物替代长生有期作物
(3)利用间院生长期进行填闲种植
(4)发展再生稻
(5)提高抗逆能力的作物组合
2品种搭配技术
作物组合确定后,重要技术措施就是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实践证明,选择适宜熟期的品种比生长期超过季节允许范围的品种产量高。品种组合还可以起到避灾减灾的作用。
3季节充分利用技术
(1)改直播为育苗移栽,缩短本田生长期
(2)套作技术的运用
套作 是解决前后茬作物争季节矛盾的一种有效方法,较普遍采用的是越冬作物行间套作各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或水稻套作绿肥或其他粮食作物等。
(3)促进早发早熟技术
促早发就是让作物幼苗生长时期有较好的水分、养分、光照等条件,促使作物早出苗。
早发是早熟的基础。具体做法有:
1后作物及时播种,缩短农耗期
2前作及时收获
3采用促进早熟技术,也有助于进一步解决 复种中争季节的矛盾。
另外,重视施用基肥,避免后期重施化肥等,也是促进早发早熟、防止贪青晚熟的技术措施。
(4)作物晚播技术
复种时,在茬口衔接紧张的方式中,有的作物往往晚播。晚播作物可以适当加大播种量,增加作物的密度。因晚播后营养生长期比较短,植株比较矮小,分蘖或分枝少,密植有利于主茎发育和提早成熟。
(5) 地膜覆盖技术
采用地膜覆盖可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湿度,可适当提前播种,有利于作物早发早熟。
(6)株型调整技术主要
是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化学调控;也包括机械或人工进行株型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