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历朝百姓围观沙雕女大的日常生活 > 第十四章围观之城市

第十四章围观之城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中国一个有663个城市的超级大国,其中一线城市4个,新一线城市15个,二线城市30个,三线城市70个…】

    百姓们表示理解,毕竟后世有很多人,不过还可以给城市划线么?

    就是不知道划分的人标准是什么。

    【你最喜欢那座城市呢?今天我们来讲讲大名鼎鼎的魔都——上海市】

    上海镇的百姓,上海?是我耳朵出问题了,还是我听错了。

    魔都?为什么叫魔都。

    【上海市,一座人口超过2400万的由政府直接管辖的超级大都市。当你来到上海,他会刷新你对古老中国的认知,白天人潮汹涌,车水马龙,夜晚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他以独特的魅力吸引无数人来到这里,创造了比肩阿根廷的经济体量,繁华、活力、梦想是这里的代名词, 泪水、竞争、失望也是上海,最后欢迎你来到上海。】

    画面中是上海的夜景、人群、灯光、高楼、跑车、美女,每一处都展现了上海这个大都市的极致魅力。

    古代的老百姓很难想象这就是未来的人生活的地方,可以说每一样东西都超出了大家的想象范围。

    即便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也被这繁华富庶之景震撼,“这居然只是后世的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居然能有两千多万人口,整个大秦也才三千多万人。”

    如果唐太宗李世民听到,也会苦笑的回应始皇:“谁说不是呢,即便是繁华的长安也不过百万人。”

    虽然天幕一直说十几亿人口,几亿学生,但无图无真相,百姓们挺没有实感的。

    现在一眼望去,看到街上黑压压的一片,真的就是人山人海。

    原来他们的楼房这么高,怪不得可以放下这么多人。

    不过楼这么高,爬楼梯会爬很久吧,不累吗?

    有文人看到此景后,诗兴大发写下了,“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

    网友评论:【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一座不夜城】【十里洋场烟花地,风云际会上海滩】【花花上海迷人眼】【十几万几十万一平米当然迷人眼啦】

    各朝百姓表示,确实迷人眼,眼神完全不能从天幕移开嘛。

    温柔依旧很话痨属性满点:“刷到一个上海视频之后,全是上海了,有点子无语,不过上海的夜景真的好漂亮啊”,“上海当人是不夜城了,一晚上电费几十万,我们老家都能盖套房了”“富贵上海迷人眼,看到这高楼大厦,就觉得里面坐满了分分钟几千万的霸总,也不知道有没有把茶倒在霸总身上的奇女子,嘿嘿。”

    上海本地的老祖宗已经很难听见这几句话了,因为全都惊呆了。

    这里是上海?是我们这的上海吗?如果真的是,那真的很难相信这是同一片土地,差距太大了,天差地别不过如此。

    然后天幕又开始科普了。

    【约6000年前,上海西部即已成陆。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春申君的封邑,故别称申。晋朝时,因渔民创造捕鱼工具“扈”,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称为“扈渎”,后又改“沪”,故上海简称“沪”。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批准设立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市建城之始。】

    春申君,看着眼前这块不是荒芜到不行,就是沼泽的封地:“这块地就是后世的上海,差太远了吧。”

    ““申”居然是我名字里的申,真好听。”

    唐玄宗李隆基,看着手中吴郡太守递上来希望能设立华亭县的奏折,愣了愣,然后准了,但是看着天幕上的字,快要落下的笔缓了缓,要不直接设成上海县呢?

    吴郡太守也有相同的想法:“不知道陛下看到奏折没有,算了再写一封好了,上海是个好名字,直接叫上海就好了。”

    “县”,秦始皇大喜,郡县法是真的可行的,即便是后世也在用,朕看这下有谁来反对,再来就杀了吧,反正脑子不好,留着也没用。

    玄宗时期华亭县的百姓喜了,原来我们这就是后世上海,那要告诉小辈们,一定不能离开华亭。

    前面天幕说了上海一平米就能值个几十万,老老实实在这生活,后世子孙也能当上富家翁了。

    如果这些人真的一直待在这里,上海一批拆迁户还真的有可能是他们,那确实可以当个富家翁了。

    元朝华亭县上海镇的百姓喜了,腿不弯了背也值了,非常骄傲自己就是上海的。

    当然华亭县其他镇的百姓就没那么高兴了,怎么就撤出去了,要不趁还没撤走先搬过去。

    一时之间,上海镇的房价就起来了,人人都想买这里的房。

    买不到怎么办,看有有没有适龄男女,嫁过去娶回来都可以,当个亲戚也不错。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天幕还在持续播放。

    【上海市,简称沪,别称申,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一线城市 】

    上海镇的百姓越开眼睛越亮,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真的有这么厉害么,世界名城,背打的更直了。

    其他镇的人,搬,马上搬。

    当然也有很冷静的人:“从现在一个小镇变成一个大都市,中间不知隔了多少时间,而且从古至今的经济中原更好,中间不知道出了多少乱子,让国家中心都往沿海迁移。”说完不由得一阵叹息。

    “而且一个超级大的都市,占地肯定不会小,小小一个上海镇是装不下这么多人的,如果猜的没错,上海镇周围以后应该都属于上海市,现在就不要浪费钱财力气了。”

    他娘看了看他,好像说的有点道理,要不再等等。

    科普还在继续。

    【虽然一般认为上海是在鸦片战争后,开开放通商口岸才开始走向世界级大都市】

    等等,战争后、鸦片战争?开放通商口岸?

    向谁开放,说清楚一点啊天幕。

    不得不说天幕还是爱大家的,想知道啥,就会跳出啥。

    (鸦片战争,通常鸦片战争都指第一次鸦片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

    这下天下哗然,上面的字很短,一眼都能看完,但内容就没有那么前面美好了。

    一般百姓们:“屈辱有这么严重吗?改朝换代不是很正常吗。”

    “只要有地种,有粮吃,我才不关心这个天下姓什么,那个人坐皇位。”

    明清时期的皇帝:“我要弄死那群该死的洋人,果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网友:【垃圾大清】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这个是咱们大清搞的事!

    别让朕知道是那个鳖孙干的好事,想弄人了。

    【割地赔款,要把朱元璋朱棣这一波不割地不赔款明朝皇帝气活过来了】

    朱元璋、朱棣等还没死过大明皇帝,表示能被气活,也不是不可以。

    【还是大明好啊,不割地不成臣不纳贡不和亲,听起就很硬气】

    咱们大明确实好,朱元璋的脸色好多了,心想,这个人说的好,朕要把这十二个字写到《大明祖训》第一页,那个兔崽子干做四件事就别怪朕在梦里找他了。

    【得了吧,大明是不割地,但它弃地啊,朱棣时期打下交趾,现在已经是越南国了】

    朱棣,说清楚是谁弃地了,朕要弄他。

    另一个时空,朱棣的好圣孙朱瞻基莫名后背发凉,“我的好爷爷晚上千万别来找我,我捡回来还不行么。”

    看来不管是不行的,看后世之人的评论,就知道这有不是明智的决策。

    但交趾真的太远太偏了,该怎么管,朕还要好好想想。

    【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有: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银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协定关税】

    看到前半截,我倒要看看有有多丧权辱国。

    看到后半截,果然该干掉那群洋人。

    朱元璋,后面那个大清是吃屎的吗,割地赔款还不够,还开通商口岸,甚至关税都要协定。

    比朱元璋更气的是康熙祖孙三代,都气晕了。

    太监赶紧呼唤太医,要是真的出事了,那才是天下乱了。

    (从此中国丧失独立自主权,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网友:【再不一致对外,都要亡国灭种了,地主农民都只能是人家的奴隶】

    好的明白,朕知道重点在哪里了,外国对吧,给朕等着。

    一时之间朱棣北征的执念小了,海上远征执念起来了。

    温柔也很奇怪,为啥今天的视频跨度这么大,上一个还是纸醉金迷的大上海,下一个就跨到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刚刚不是还在讲上海因为啥崛起的吗。

    而且这段历史她真的不爱听,容易生气,但见一次听一次,听一次发疯一次。

    “啊啊啊啊啊,不要闭关锁国不要闭关锁国,出海了不要秀不要秀,多学点技术,多买点书,这些才重要,面子都是虚的,实力才是真的啊啊啊啊啊。”

    明清皇帝齐齐中枪,知道了知道了,别叫了,朕害怕。

    朱棣:“下次郑和下西洋,让他们先学技术,然后收书本,真的别叫了。”

    巨大的尖叫环绕整个皇宫,还不能关,着实太吓人了。

    “祖宗们,要是你们在争气一点,我们也就不用学英语了,你知道英语对学生的摧残有多大吗”

    英语,外国人的语言,难道后世学生都要学外国人的语言?

    “不对,不学还不行,好多科学理论体系,专业资料是外国的啊啊啊啊啊。”

    确实,上次天幕购买的课本里,大部分科学家都是外国的。

    康熙雍正乾隆,看来这些洋人还不能杀,毕竟会外语的人不多,要不让他们教会一百人说外语之后再杀。

    洋人传教士无语:还怪好的勒,是不是还该谢谢你们。

    秦始皇,扯了扯嘴角,朕应该是老老老祖宗了吧,从现在开的学,子孙后代都给朕学,这样总能超过那些该死的外国人了吧。

    亡国灭种,让朕来灭你们国亡你们种。

    到时候书都是我们出的,后世之人自然就不需要学外语了。

    要是温柔能听到祖龙的心声,一定会跪抱大腿的的,真的太感激了。

    至于拿别人的东西道德不道德,始皇陛下会告诉你,做皇帝不需要那么多道德的。

    科普的科普结束了,视线又来到了我们的大上海。

    【上海崛起的原因:一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好】

    华亭百姓表示,一般般的啦,也就是在苏州和杭州之间,河道多一点,水路运输方便一点,做生意来的更快一点,其他也就没啥了。

    气候后确实也还不错啦,水稻长势极好,而且可以一年两熟哦,而且味道也相当巴适。

    如果其他地方的百姓知道古上海人们这么凡尔赛,一定会想打人的。

    【上海崛起的原因,二地理位置优越】

    老百姓摸了摸脑袋,怎么和上面一样,难道天幕坏掉啦?

    热血网友解答了他们的疑惑。

    网友:【对国家来说被人打着开通商口岸很屈辱,但是也成了上海的机遇,毕竟位置真的很好,毕竟是长江入海口】

    【外来的思想文化技术,和江南的资金大量的流到上海,上海近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工业发展的那是框框的发展,到后面上海工业产值占中国一半,上海人民能不有钱】

    ……

    【有钱就好办,外国人都到上海办银行,现在的金融之都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

    这样看来上海位置确实很不错,一点字羡慕。

    【上海崛起的原因:三上海人民包容、开放的精神】

    要是没有这种精神,即便位置再好,上海也不会成为这个吸引无数人的地方。

    明清,我知道这块地位置好,我现在就投资,对外通商。

    反正现在的他们打不过我们,东西也是我们的好,想卖多少,税收多少,都要我们说的算,反正不解释就别买别。

    到时候赚的钱,拿起来建学校,学技术,造火器大炮,朕就不信后面还战败。

    最近在做生意的洋人越发感觉生意不好做了,东西少了,价钱高了,税还高了。

    最后谈下来,虽然有点超预算,但还是咬牙买了,毕竟拿回去翻倍叫价也是有人买的。

    洋商人们,还发现一个变化,回国的时候多了很多明人/清人,一问全是接受皇帝命令去考察市场,看未来的生意还能不能再扩大。

    一听到考察市场,扩大生产,洋商人们高兴啊,甚至愿意免费让他们坐自己的船,还能教他们说几句外语。

    这批人当然高兴的接受了,不过他们真的是为了做生意吗?

    当然不是,就是去留学学习西方文化技术的,除此之外,还需要把当地有用的书整理翻译,然后在带回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