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越明朝成天启 > 第十九章朝议

第十九章朝议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几日后,待一切都处理完毕。

    东厂提督魏忠贤和锦衣卫指挥使刘侨,拿着查抄的账单给朱由校汇报着。

    别的朱由校不太关心,但是当听到一共抄家得白银三十万两的时候,眼睛亮了。

    朱由校从魏忠贤手里拿起账单仔细看了起来,不住的吸着凉气。

    没办法,太酸了,全世界好像只有自己这个做皇帝的穷,一个个都富得流油。

    别的不说,一个兵部侍郎,在家里竟然抄出近十万两白银。还有在万历时期一直不太起眼的太监崔文升,想不到竟然从家里抄出了不下五万两白银。

    剩下的一些小虾米,林林总总加起来也有十五万两。

    恋恋不舍的把目光从那些数字上移开,说道。

    “这些银子拿出二十万两,让锦衣卫亲自押送,给熊廷弼送去。这个案子耽搁了这么久,恐怕他也快压不住下边闹响的士兵了吧。”

    朱由校手指敲打着桌面,思考着。

    “剩下的十万两对了,派去淮北的人不是传回来说,朝廷救济的钱粮仍然不够吗?再从朕的内帑里出十万两,共计二十万两救灾吧。”

    刚刚到手的钱,还没有在兜里装热乎就又分出去了。朱由校着实有些心疼,于是,不忘提醒道。

    “东厂的人亲自押送过去,到了淮北之后和之前派过去的人接一下头。看看都有谁在救灾的粮钱上上下其手,直接抄家押送进京。”

    这是吃到抄家得利益了。虽然现今人人都贪的局面下,贪污是杀不绝的。但是,在适当的点上,小范围杀杀猪还真香。

    朱由校一边思考着,一条条命令传达了下去。魏忠贤赶忙一遍遍牢记在心里。

    思考了一会后,没有再补充的了,说道。

    “现在先准备着。明天召开大朝会,朕会亲自下命令,然后就直接出发吧。”

    “是。”魏忠贤和锦衣卫指挥使刘侨赶忙应答。

    魏忠贤和刘侨都是人精,对于朱由校的安排自然也心知肚明。

    锦衣卫负责押送运往辽东的银子,东厂负责押送运往淮北的银子。同样数目的银钱,万一出了问题谁也别想推卸责任。

    对方就是最的的对比。

    东厂和锦衣卫一直不对付,这一次朱由校给了他们一个公平的机会竞争。谁把事办的好,有奖励,谁把事办砸了,挨板子。

    距离上一次上早朝,已经过去二十多天了。

    就在六部九卿都一致认为,这位新登基的天启皇帝,和他的祖辈们一样,也是一个不喜欢上朝的主的时候,从宫里传出了消息。

    明日早朝。

    这一下众人有些摸不到这位新皇帝的脉络了。

    第二日卯时。

    朱由校在众人行礼参拜过后,坐在了龙椅上。开始了天启朝的第二次早朝。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之后。

    御史中,一个楚党一派的官员,在首辅方从哲的示意下,率先站出来,干咳一声说道。

    “陛下,由此次贪污案可见,朝廷各部堂虽清廉,然地方之小吏却总能歪曲朝廷之善政,借机搜刮民脂民膏。”

    各部堂清廉?朱由校打眼扫了一圈六部的各尚书。全都脸不红心不跳的,看不出任何异样的表情。不由暗骂,这脸皮是真厚。

    那位御史继续说着。

    “臣请朝廷能对其多加善意引导,从而明至理,造富一方百姓。”

    朱由校在龙椅上看了看方从哲,不由的有些赞赏。于是故意问道。

    “不知爱卿可有何良策?朝廷该如何引导向善?”

    那位御史脱口而出,朗声道。

    “新建社学,供小吏读圣贤书,明至理。”

    不得不说,这个时候的读书人对创办学校,发展儒家教育还是非常热衷的。

    朝堂上不论那个党派全都点头称赞,大呼有理。

    看着时机差不多了,朱由校又看向刘一璟。

    “刘阁老觉得怎么样?”

    听到皇上说话,朝堂顿时安静了下来。纷纷看向刘一璟,不知他会有什么高见。

    刘一璟从假寐的状态中醒过来,知道该自己表态的时候了,干咳一声,说道。

    “陛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若只是单纯的劝学,恐难有成效。臣认为,成绩优异者可转职官职,由朝廷发放俸禄,此举则大善。”

    刘一璟刚说完,有心思敏锐者便察觉出了不妙。正想出言反驳,却听到朱由校说道。

    “好!刘阁老不愧为先帝留给朕的股肱之臣,此乃老成谋国之举。”

    “陛下,不可。”

    礼部尚书孙慎行当即站了出来,大声说道。

    “此举会乱了纲法,若是平常小吏读了书便可转职为官,那会让天下十年寒窗苦读科举之士而寒了心的!”

    听到孙慎行所说的话后,朝堂上众多官员都纷纷站了出来,陈述道理,表示反对。

    朱由校故作沉思状。

    方从哲看了看朱由校的模样,知道该自己表态了,说道。

    “陛下,臣亦以为此举大善。地方小吏因无晋升之机,故欺压盘剥百姓之举屡禁不止。若向其敞开为官之门,则吏治清明,百姓安业,大明兴盛。”

    听到代表东林和浙,楚,齐三党的两个最高领袖都表示了同意,其中一些心怀报国热血,心系底层百姓的官员出现了动摇。

    渐渐的一些表示赞同的声音开始多了起来。

    但是,坚持反对的仍然不少。

    随即,在朝堂上开始争吵了起来。

    赞同一方的观点正如方从哲所说的那样,反对一方的观点却是站在天下科举士子的立场。

    从两方争吵的理论来看。便可以很容易看出那些人是实干派,心系百姓;那些自私自利,只顾自己阶级的利益。

    从朝堂上争吵的声音可以看出来,很显然,心系百姓的官员还是少数的。

    朱由校又看了看一直没有说话,保持中立的那些人。这些人是首辅方从哲和次辅刘一璟的坚定追随者。

    但即便如此,在这样的时刻也只是保持了沉默。

    实在让人有些寒心。

    基本已经看清楚了朝堂这些官员的真实面目后,朱由校转头对着下方的王朝辅说道。

    “把赞同的,反对的,保持中立的都记下来,其中那一个人秉持了什么观点,都要仔仔细细的记下来!”

    常常和跟在朱由校身边的王朝辅知道,陛下现在心情不高兴了。所以没有犹豫,赶忙答应下来。

    咳咳。

    朱由校干咳两声,在纠察纪律的官员呵斥下,朝堂安静了下来。

    众人都知道陛下要讲话了,全部宁耳倾听,不知这位年轻的陛下会怎么选择。

    朱由校看着满堂的文武大臣,心里暗暗庆幸,幸亏自己之前提前压服了内阁,不然的话,如果内阁也站在自己对立面,现在朝堂上可以有两种声音的局面根本不可能出现。

    “众爱卿所言皆言之有理。不如这样吧,地方吏员可实行考成法,按是否有无欺压百姓,做出多少政绩评为差,中,良,优四等。差则直接罢黜,中则留待观察,若三年皆为中者亦罢黜,良和优则直接录取,可来所建之新学院读书。”

    “学院以积分制,成绩为良的吏员入学前为零分,优者入学前可为两分。最终满十分者,则可毕业,若是两年还没有积满十分者,则返回原籍。毕业后分配地方或六部观政实习,实习政绩亦可分为差,中,良,优四等。最终按实习政绩评分授予官职大小。”

    “众为爱卿以为如何啊?”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朱由校也有些累了。靠在龙椅上,等着众臣的答复。

    礼部尚书孙慎行看到朱由校已经做出了让步,问道。

    “陛下,吏员考核由谁来考核啊?”

    其他一些还没有想明白过来的官员,一听孙慎行的话,不由对其高看了一眼。不愧能做到部堂级别,一下就抓住了重点。

    于是,都等着朱由校怎么作答。

    “由吏员顶头上司官员推举,每一年每一个县必须推举出三个。所推举的吏员由锦衣卫与东厂明察暗访考核,如若所推举之吏员全部不合格则推举官员直接罢黜,若连续两年所推举之吏员都只有一人合格亦罢黜。”

    “所推举之吏员是否合格,可做为官员之政绩。”

    耐心听完朱由校说完后,孙慎行立马便再次反对。

    一听完朱由校所说之方案,孙慎行立刻就看明白了。这哪是吏员转官这么简单啊,这分明是为皇上选取保皇派啊。

    这要是成了,我们以后还怎么欺上瞒下啊。

    当即展出来说道。

    “陛下,厂卫残害忠良,为祸一方,天下共知之,此等权柄岂可落于其手。”

    “陛下。厂卫横行于天下,将要天下大乱啊。”

    “陛下,三思啊”

    果然,听到朱由校竟然让锦衣卫和东厂去考核选拔,哪怕刚才赞成的也开始纷纷劝谏了。

    看着满朝文武齐刷刷反对,朱由校虽然知道会反对,但没想到搞定了内阁后,竟然还是如此。

    可是仔细一想想,其实也有些道理,任何一种没有制约的权利都是浑水猛兽。

    若是厂卫借着考核吏员的机会,下到地方对吏员敲诈勒索,而吏员为了评级能够合格,只好更加拼命压榨百姓,来孝敬厂卫。

    最后受苦的还是百姓。朱由校有些犯难了。

    朱由校把前世自己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制度全都想了一遍,仍然不得要领。毕竟通讯工具没有那么方便。通讯工具?

    想到这里,朱由校眼前一亮,怎么把前世大辫子朝那一套忘了。

    “这样吧,朕授予推举官员秘奏之权,但只针对参与选拔的厂卫。”

    刚听了前半句,内阁六部还怕有了这项制度后,全天下的官员都处于恐慌中呢。可朱由校后半段一出,众臣才松了口气。

    听到这里,已经事先打过招呼的方从哲和刘一璟,心领神会般,赶忙跪下表示赞同道。

    “陛下圣明。”

    朱由校的后半句话给了众臣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让他们放松了警惕。再看到内阁已经跪拜高呼圣明了,不明所以者占大多数,便跟着跪拜称赞。

    孙慎行等人还想要反对,还没来得及,便已成定局。只好无奈接受。

    看到事情终于落实下去后,朱由校不由放松下来,还真是累啊。

    接下来,朱由校又说道。

    “三大殿先暂停修建,剩余的木材和银两在京城开建新学院吧。”

    既然事情已成定局,其余的都是细枝末节,除了有几个反对的外,也改变不了大局。

    孙慎行,周嘉谟等人不满的看向他们现在暂时的东林领袖刘一璟。

    众人不解,皇上究竟给他吃了什么药,刘一璟会站在皇上的一边。

    刘一璟自然感受到了众人的恶意,暗自苦笑。为了挽回一些形象只好再次启奏道。

    “陛下,辽东巡抚袁应泰,任职辽东期间,政绩沛然,可堪大用。”

    周嘉谟等人一听,刘一璟总算干了件对事,保举了自己人,于是也连忙交口称赞。

    他们不说还好,一说朱由校立刻想起来了。

    努尔哈赤最终攻取沈阳和辽阳,就是因为这个袁应泰收拢蒙古族和女真族流民,最后被这些流民里暗藏的内奸给打开大门的吧?

    现在距离努尔哈赤攻取辽阳,沈阳可没几个月了。想到这里,朱由校一身冷汗就下来了。

    没登基之前自己还想着这事呢,登基之后各种杂七杂八的事情一堆,差点忘了。

    于是,朱由校说道。

    “既然袁巡抚政绩优异,那么便调回京城以听重用吧。新巡抚上任之前,辽东一切事宜皆由熊经略自己担了吧。”

    刘一璟,周嘉谟等人一听有点傻了,我们可不是这个意思啊。

    朱由校此时才不会管他们如何想,先保住辽阳和沈阳再说。

    “王大伴,拟旨。擢熊廷弼为兵部左侍郎,赐尚方宝剑,总理辽东。朕出内帑二十万两,犒赏三军。命他务必稳住辽东。”

    想了想又说道。

    “淮北大饥,虽有政府之济粮,然朕仍挂念治下之百姓,特出内帑二十万两,以为赈灾之所用。淮北地区,免两年赋税。”

    “陛下圣明。”

    众臣第二次喊了,但是皇上自己掏腰包出钱,赶快喊圣明大力鼓励就对了。

    早朝所议大事,已基本完毕。又处理了一些日常事务外。

    天启第二次早朝宣布了退朝。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