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武则天重生为吕雉之后 > 第二十七章 楚王寻人

第二十七章 楚王寻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曾经的帝师、现任的太子太傅张良张子房沉迷修道、近乎走火入魔的事情,很快便作为奇闻轶事,成了洛阳城中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而不久之后,又有三桩关于楚王韩信的大新闻,不胫而走,引领了新一轮物议风潮。

    尽管这三桩逸闻所涉及的人物不同,但都传递出了同样的信号,那就是——

    衣锦还乡的楚王,是个以德报怨、宽宏大量的好汉子、真英雄。

    韩信治下的楚国封域辽阔,横跨了陈郡、薛郡、东海、会稽等郡,覆盖原来东、西楚的广袤地区,已大大超出春秋战国时的楚国版图。

    新楚国的都城,是古都下邳。

    下邳位于淮水下游,临近黄海,土壤肥沃,周围又有泗水、沂水和武水绕城,水运便利至极,兼有渔猎之利。

    此外,下邳地处东、西楚的交接处,南下可至淮水,北上可以直达齐鲁之地,西距彭城不到百里,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要地,所谓欲取淮北,必争下邳。

    而荣归故里的楚王韩信,并没有在繁华的下邳城中常驻,而是第一时间去了他年轻时居住的淮阴县。

    韩信此去淮阴县,为着是找寻三个人;

    这三人,一为中年官员,一为青年流氓,而第三位,则是一名老妇。

    一举成名天下闻,天下闻名的新楚王要找的人,果然轻轻松松就被找到了。

    二十多年前,秦灭六国,其势摧枯拉朽,如疾风骤雨,气吞山河,将六国贵族宗室尽数毁于一夕。

    从此,先秦那些世袭贵族、钟鸣鼎食之家的金枝玉叶们,隐姓埋名,随风飘零,似无根之木,又似无源之水。

    其中,自有顽强不屈者,如中年张良,散尽家财,图谋刺杀始皇帝,企图将那如日中天的亘古一人拉下马来,以雪国仇家恨;

    而心灰意冷、随波逐流者亦大有人在,比如,游荡在淮阴县的少年韩信。

    韩信的出身早已不可考,他出生于韩国覆灭前后,鉴于“韩”是韩国王室的姓氏,一直以来,刘季等人都猜他必为韩国宗室后裔,但他却始终三缄其口,未对任何人吐露自己的身世与来历。

    尽管他不说,但韩信周身的做派,却自带十足的贵族习气,特别是在他更年轻一些的时候。

    那时的韩信,是全淮阴县最游手好闲的少年。

    年少英俊的他家境贫穷,父母不知去向,亦无兄弟姐妹,整日独来独往,像一头孤狼。

    他不事稼穑,不为商贾,也不出仕途为吏,每日只孤零零在街上闲逛,吃遍百家饭,却始终不忘在腰间佩着一柄莫名其妙的铜剑。

    这剑的剑刃已非新口,但砺痕尚隐约可见,寒光熠熠,锋芒犹在,黑漆缠丝的剑鞘却早已斑驳掉落,满是岁月的痕迹。

    一柄不知曾置于谁家庙堂的古剑,和一个来路不明的少年,这是典型的落魄贵族子弟的配置,六国既灭,这样的旧日公子王孙随处可见,人们也见怪不怪,任由他来家中吃饭寄食。

    然而,寄食也讲究技巧,比如,所打扰的人家要时常更替,不能在某一家白吃白喝太长时间,以免招人厌烦。

    韩信却不懂这些道理,他一连几个月,日日都去南昌亭长家里吃饭,终于有一天,亭长家背着韩信,早早开了饭,不再招呼他一起用餐,委婉地将他拒之门外。

    他敏感而矜持地记下了这一课,自此没再去过亭长家中,直到今日。

    这位亭长,便是新楚王韩信要找的第一个人。

    在那时的淮阴县城里,敢给破落子弟韩信白眼的,远不止亭长一个人。

    又有一日,佩剑的韩信照例在街市上闲逛,却被一名鲁莽少年拦住了去路。

    少年嘲讽地看看他腰间所佩的铜剑,挑衅道,

    “别看你人长得高大,还整日佩剑带刀的,只会装样子,却是个没用的懦夫。”

    街市上热闹至极,围观的人越聚越多,都在等着看一场好戏。

    韩信不想多事,只略一侧身,想速速从那挑衅少年的身边离开,却被他一把揪住衣襟,面带戏谑地大声说,

    “怂货,你小子要有种的话,就捅我一刀。要不然,就得从我的胯下钻过去。”

    韩信止住脚步,耳侧已听不到围观众人的嬉笑声,只沉沉地盯视着恶少的脸,似乎要把他的样貌刻在脑中。

    没有人知道,那一刻他在想什么,大家只看到,这名一天到晚傲气十足的少年,慢慢弯下了身子,匍匐在地,从少年的胯下钻了过去。

    长剑的剑鞘,随着他的爬行,一下下撞到泥土地上,发生叮咣的闷声,像一名迟暮的、手足无措的老兵。

    众人哄笑着散去,口中所说的,皆是花架子少年的窝囊与无能,而韩信从地上爬起来,两手掌心对着拍了拍土,若无其事地继续走他的路。

    在那一刻,他懂得了忍耐的力量,所谓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而他的偶像孙膑,更是以双腿尽废的残废之身,写出了令无数健壮男儿闻风丧胆的兵法。

    经过这次折辱,韩信觉得,自己离心目中的圣贤们就更近了一步,如果他也吃了与他们同样的苦,是否也能变得如他们一样强大?

    这个曾给他胯下之辱的恶少,便是他所要找的第二个人。

    而这第三个人,曾在颠沛流离的淮阴生涯中,给他带来过数不多的温暖回忆。

    淮阴多溪流,无所事事又永远吃不饱的少年,常去城外河畔钓鱼烤来吃。

    他记得,有名面目慈祥的老妇人,也总在韩信垂钓的大树下,浣洗家中刚刚纺就的丝绵。

    每到日头高升、蝉鸣震耳时,那位漂母便会将自带的粗糙吃食,塞到腹中饥饿的落魄少年手中。

    少年韩信总是狼吞虎咽地吞食,口中塞得满满的,还不忘感激漂母,

    “老人家,若我有出人头地的一日,定会好好报答你。”

    而老妇人总带着一脸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微愠,对他说,

    “大丈夫人生在世,最首要的便是能自食其力。

    我见你不知是哪家的破败王孙,太可怜了,却不是图什么回报。”

    几年后,学会了忍耐与等待的韩信,终于等到了人生的机会,陈、吴揭竿而起,天下群雄纷纷响应,六国故人闻风而动,项梁、项羽率八千江东子弟渡江北上。

    项梁大军经过淮阴县时,少年韩信带着自己的铜剑,毅然投军,自此再也没有回过家乡。

    也正是在项梁军中,他遇到了年纪相仿的好友,钟离眜。

    而这位施恩不图报的漂母,便是楚王要找的第三个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