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来自千年后的历史经验,让我攻防一体
二月中旬,北方的冰雪,已经悄无声息的开始融化。
朔州的位置,虽然不似太原那般优渥,但也算是北方的战略要地。
这里地处边陲,前面不远就是长城,连接着广袤的草原与中原大地。
既是军事要塞,也是贸易的重要枢纽,在北方的大地上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长城外,草原上的牧草也开始渐渐返青,点点嫩绿预示着新的一年已经开始。
朔州城内,百姓们忙碌地准备着春耕,脸上洋溢着对新一年的期待。
尤其是大唐收复朔方之后,没有了梁师都的干扰,朔州的发展更是如虎添翼。
军事防御得以进一步加强,贸易往来也愈发频繁,来自中原的丝绸、瓷器等精美物品源源不断地流入,而草原上的牛羊、皮毛等特产也运往内地。
只是让朔方城的商贾有些难受的是,这些货物都是从胜州贸易而来的
今天,原本就非常热闹的朔州城,就变得愈发的热闹起来。
原因很简单,幽州大都督,胜州实际上的掌控者,燕王李恪,历经十几天的行程,终于抵达了朔州城。
除了一早收到其消息的宫迁,就连朔州城的刺史申阳荣、别驾瞿关等一行官员也早早地来到朔州城外的码头等候。
朔州城的普通百姓们一看整个朔州城的官员,都来到了码头上。
好奇到底是谁有这么大的架势,能让朔州城内这么多大人物齐聚码头。
当他们得知是燕王李恪即将抵达时,心中既兴奋又紧张。
放下手里的活计,立马纷纷涌了过来,想要一睹这位年轻传奇殿下的风采。
看着越来越多的百姓,宫迁和一旁的伏云对视一眼,两人脸上均露出一丝苦笑。
他们是在李恪离开幽州之后,长史马周为了能够保证李恪旗下的十州之地,切切实实为李恪掌控。
特派遣宫迁与伏云前来胜州担任、长史和司马一职。
说通白一点,就是让他们两人来替李恪牢牢把控住胜州。
虽说按照李世民的旨意,李恪被封为幽州大都督,幽州大置都督府,督灵州、绥州、丰州、胜州、麟州、代州、幽州、营州、定州、沧州十州之地等十州军事。
后又因为李恪在狩猎时,一日之内两次救驾,被加封幽州刺史,胜州都督,又督平州、荆州、云州、檀州四州之地等军事。
但只是手赦上的内容,也只是旨意而已。
要想牢牢把握住这些地方,还是得看他自己的手腕。
很显然,马周也是一个比较务实的人。
并没有一味地依赖皇帝的旨意,就高枕无忧。
他用切实的行动和策略,开始对这些地方进行、蚕食和掌控。
宫迁和伏云两人,就是马周精心挑选驻扎在朔州城的人手。
他们的任务就是深入朔州城,了解情况,梳理朔州的政务脉络。
为李恪以后的管理,进行精心的准备。
按照李恪的本意,他停靠在胜州,也只是因为长时间的坐船,想在朔州城休整一下而已。
顺便了解一下,他不在的这一段时间,封地内的发展情况 。
只是,就在两个人出发准备迎接李恪的时候,恰逢刺史申阳荣前来拜访。
询问朔州城与草原诸部展开贸易的事。
也不怪他不着急,现在整个北方,在燕王李恪的推动下。
胜州、云州,幽州三地,都与那些草原蛮子如火如荼的做起了生意,挣的那叫一个盆满钵满。
这不光仅仅只是挣钱,更多还是赋税,是政绩。
并且,他身为朔州刺史,代表的可不仅仅只是他自己。
在他的身后,还有诸多的士绅阶级。
若是他毫无作为,必然会引起身后士绅阶级的不满。
那么就算他是堂堂正四品上的一州刺史,这个位置,也怕是坐不稳。
申阳荣正是知道这一点,所以才对草原诸部展开贸易之事格外上心。
就在他想好措辞,准备向宫迁、伏云两个详细征询一下,是否可以把龙门县那个贸易的地点,直接搬到朔州城来的时候。
才刚刚踏进宫迁办公所在的地方,就看见宫迁和伏云两人联袂往屋外走,正好碰上了他。
双方见过礼之后,刺史申阳荣便向宫迁、伏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只是,宫迁着急前去迎接李恪,宫迁顾不得失礼,朝着刺史申阳荣说道。
“伸刺史,下官现在有急事,在下改日登门拜访如何,到时,再细说一下这个事情。”
只是,宫迁估计也是太小瞧了刺史申阳荣,能够在北疆的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且坐稳一州刺史之位的申阳荣,又岂是轻易能被打发之人。
申阳荣看得出来,两个人确实是准备出门。
所以,并未动怒。
只是,一般而言,当一个人在为另一件事忙碌的时候。这个时候他面对一些较小的事情,就比较容易答应下来。
熟知人性的申阳荣,便趁机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宫长史,此事重大,关乎朔州城乃至整个朔州的发展。本刺史也是心系百姓福祉与地方安稳,还望长史能抽出片刻时间,我们简单商议一番,以免错过良机。”
宫迁见申阳荣态度坚决,心中暗叹此人果非寻常之辈,当下也不好再强硬拒绝。
只得实话实说道:“申刺史,不是在下不愿意和你商议,实在现在时间不允许,我家殿下马上就要抵达朔州,我与伏云现在正要赶过去接驾,再拖延下去,怕是就要耽误时辰了!”
\"什么?蜀燕王殿下要到达朔州城了?\"
刺史申阳荣闻言,下意识地露出震惊之色。
下一刻,他立刻意识到既然正主来了,我
直接征求正主的意见不就行了,还在你们身上浪费时间干什么?
于是,他连忙说道:“既然燕王殿下即将抵达,那此事确实耽误不得。宫长史、伏司马,我随你们一起去迎接燕王殿下。”
说罢,申阳荣便主动带头往外而去。
宫迁和伏云对视一眼,心中虽有些意外,但也赶紧跟上。
只不过,随后,刺史申阳荣为了正式一些,让李恪知道整个朔方城,都是热烈欢迎他的到来。
他便将朔方官场上的一些官员都给召集来了。
就这样一传二,二传四,等到宫迁和伏云到达码头上的时候。
码头上已经挤满了前来迎接燕王李恪的官员和百姓。
楼船中,相对于在北方已经生活过一年的李恪,波澜不惊的心情。
从来没有来过此地的长孙娉婷、王玄策、李德懋等人就明显要激动很多。
就连一直在楼船内研究医书、病例的孙老爷子。这时候,也早早的来到甲板上, 好奇的看着已经算是大唐边境的城池。
长孙娉婷手扶着栏杆,美眸中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望着越来越近的朔州城。
她仿佛已经看到在自己的打理下,燕王府的生意,已经遍布了整个北方。
而一侧的王玄策则目光深邃,心中思索着这片土地可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他渴望在这个地方展现自己的才能,为燕王殿下的大业贡献更多的力量。
李德懋则痴痴的看着前方,想起,来时那天晚上父亲李神符,对自己的叮嘱。
他双拳紧握,暗暗发誓,自己一定要在那片草原上,立下不世功勋。
这时候的李恪,自然不知道众人的所思所想。
此时的他,穿着一身普通的青色长袍,两边的袖子被他高高撸了起来,坐在固定的火炉前。
只不过,此时的炉子上的茶壶被拿走了,换上了一个石板。
上面正放着一条烤的滋滋冒油的鲤鱼,旁边还有数十根竹签串好的肉串。
他正一手拿着蒲扇,一手翻烤着肉串。
微风吹过,发丝飘飘,更增添了他的几分随和之气。
“娉婷,肉串好了,你不来吃一串?等会可就全被小二吃完了!”
“王参军,你抓的鱼也烤好了,不来尝尝它的味道吗?”
“还有表兄、孙老爷子,朔方城有什么看的,以后我们常住在这,有的你们看的,直到让你们看”
想到自己还在烧烤,后面的话,李恪及时的闭上了嘴。
只不过,相对于李恪的呼唤,其他人倒也还好,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
顶多就是听到李恪呼唤声,跑过来尝尝鲜。
唯有王玄策在听到李恪的话后,他的嘴角情不自禁的抽搐了几下。
他总觉得喊他的这句话,从燕王李恪的嘴里,总有股那么点戏谑的意思。
只不过,他没有证据
事实上,李恪现在烤的那条鱼,还真是王玄策抓的,并且还是他徒手抓的。
而现在的王玄策,也不晕船了。
在李恪以毒攻毒的心理治疗放下,数天时间,王玄策非但不晕车了。
并且水性也变得极好,好到可以徒手抓鱼的地步。
就连孙老爷子都说,这是一个奇迹
在李恪面前,走过来的王玄策,看着李恪毫无架子的烤着自己抓来的鱼。
没有一点上位者,皇子的架子。
心中虽有些无奈那丝被戏谑的感觉,但也不得不佩服燕王殿下的这份随性与自在。
他暗暗想着,或许正是燕王殿下这种与众不同的气质,才能让众人如此心悦诚服地跟随。
众人闻着烧烤独有的香味,在李恪的影响下,也纷纷放下拘束,品尝起李恪的手艺来。
就在一群人埋头享受美食的时候。
他们没有注意到,楼船与朔州城的距离越来越近。
到底还是女孩子的肚子浅,在夹了一块烤鱼,又吃了两串五花肉和一串羊肉后。
长孙娉婷便觉得有些饱了,她站直身体,准备去一旁喝点水。
眼角的余光,就看到了三四里外的朔方码头。
“哎呀三郎你就是故意要我出丑的吧?”
说话间,她一边拼命的拿着手帕擦嘴,一边脚步轻快的跑回船舱内去了?
听到长孙娉婷的这句话,正在询问王玄策和孙思邈觉得他的手艺怎么样的李恪。
有些茫然的抬头看向长孙娉婷,下一刻。
“哎呦我去怎么这么多人?这是咋回事?”
\"王参军,不是让你写信打过招呼吗?你不会是写错了吧?\"
李恪看了一眼码头,只见那里人山人海,到处都站满了百姓。
李恪一边说话,一边将两边胳膊上的袖子放下来。
王玄策这时候也有些懵,他连忙摆手道。
“殿下,卑职确实按照您的吩咐写信告知了,我不是还复述了一遍吗?”
想想也是,也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只是现在也不是追究问题的时候。李恪皱着眉头,思索片刻后说道。
“既如此,那我们也只能随机应变了。王参军,传令下去,让大家都注意言行举止,不可失了礼数,我去洗个澡换个衣服。” 王玄策立刻领命而去。
不一会,大船稳稳地停靠在码头。
在朔方百姓们伸长着脖子,无数眼睛的注视下,换了一身正式衣服的李恪。
终于在众人的瞩目中走下船来。
李恪的相貌,本就结合了李世民的英武,杨妃的柔美。
此刻身着正式王服,更是气质高贵而非凡。
并且,李恪多少受前世的影响。
不同于,一般封疆大吏和皇室成员的严肃。
对着那些百姓,他都是一脸亲和的微笑,加上不时摆手打着招呼。
人群中的那些小娘子,顿时疯狂了起来。
她们或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着这位英俊潇洒、气质非凡的燕王殿下。有的小娘子则疯狂的摇晃着小手,呼喊着李恪的爵位。
李恪的亲和举动让百姓们感受到了他的平易近人,欢呼声更加热烈。
站在一旁的官员们也不禁对李恪的魅力和风范暗自赞叹。
长孙娉婷看着李恪如此受欢迎,心中既骄傲又有一丝小小的醋意。
她微微扬起下巴,眼神中却满是对李恪的身影。
在众人的簇拥下,李恪来到带头的宫迁等人面前。
刺史申阳荣等官员立刻上前,恭敬地行礼道:“恭迎燕王殿下,殿下一路辛苦。”
李恪微微点头,回应道:“诸位免礼,劳烦申刺史等人前来迎接,李恪真是深感荣幸。”
“本王此次前来,一是稍作休整,没想到还惊动了诸位,真是对不住了!”
说话间,还朝着刺史申阳荣等官员歉意的拱了拱手。
申阳荣等人见状,心中皆是一震,连忙再次躬身行礼道。
“殿下言重了,殿下驾临朔州,实乃我等之荣幸,亦是朔州百姓之福,此地人多杂乱。殿下不妨先到城内,歇息一番,我与诸位同僚,已经准备好了晚宴,为殿下接风洗尘。”
李恪微微颔首,微笑着说道:“有劳申刺史及诸位费心了。既如此,那便先前往城内吧。” 说罢,在众人的簇拥下,李恪缓缓向城内走去。
一路上,百姓们纷纷让道,目光紧紧追随着李恪的身影,脸上满是崇敬与兴奋。
李恪依旧保持着亲和的笑容,不时向百姓们点头示意。
这时,不知道是哪位百姓,想到李唐建立数年下来,朔方的处境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变,不是被突厥欺辱,就是受梁师都的骚扰,只有当时还是蜀王的李恪来了之后,这里的生活才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深有感触的他,灵光一闪,突然喊了一句。
“燕王殿下千岁。”
很快,就引起了所有人的共鸣,众人异口同声的喊了起来。
这话一出,不说整个朔方官场上的官员都傻眼了,听到这句话,李恪额头上的汗也肉眼可见的掉了下来。
因为现在这句话,在现在的大唐,估计也只有太子李承乾能够承受的下来。
遇到这样的问题,若是一般的皇子,搞不好还真的应付不来。
但好在李恪这里,已经有了模版。
所以,下一刻,他双手虚按了一下。
等到声音,稍微平复一些。
然后,他便使出全身的力气,朝着朔方百姓的方向喊道。
“朔方人民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