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石出
两位皇子面面相觑,身后北元互市的官员和乌兰察茶马监司的两人都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赵监司和贾明已经体如筛糠,没有站出来的勇气。
沈晗任凭大家讨论了一会儿,接着又说道,“再说茶引,徽茶5千引;吴茶3千引,这也是户部按照批准后山西行都司指挥使邵康的奏请后同意加开的茶引,这是一季的茶引数量,也是北元一地的茶引数量,都开在了西城仓库的损失里。
微臣在想,要么是北元互市的交易中有隐情,官员贪赃枉法,要么就是有人故意栽赃陷害太子,请皇上重新彻查。”
扑通一声,贾明跪倒地上,大声疾呼,“卑职没有贪赃枉法,更没有胆子陷害太子,吾等都是据实而写,事出匆忙,写错了也是有的。再说西城仓库确实是烧了,损失也是有的,口供也是有的。”
大同府副总兵韦全也跪地,“皇上圣明,末将不敢诬陷太子,说的都是事实,元盛商队里的确有粮食,但有多少末将不好说,他们确实私下见了周总兵,末将乃亲眼所见。再者前面就在乌兰察查出过粮食和杂豆。只是周总兵一直不让末将查出原委。”
沈晗眼神冰冷,好一个韦全,关键时刻往皇上心里扎刀,就算损失算多了又如何,太子私下见总兵,就是犯了大忌讳,还送粮食,更加做实了有拉拢的意图。说出周立不让详查,那就是有勾结的首尾。
“韦副总兵,周总兵待你如何?只有你一人亲眼所见吗?”
“同袍之义,兄弟之情,只是王法不能罔顾,末将也是据实而言。当时元盛两车货是由詹士府官员押送到大同总兵府,亲自拜见了周立,周总兵还宴请两位,并留宿一晚,应当有其他人见到,只是别人都不敢说而已。”
“韦副总兵的意思是周总兵一手遮天,其他兄弟迫于周总兵的淫威,不敢声张?那邵康是瞎的吗?周总兵这般情形还不上报,还是他两人一丘之貉。”
韦全气的面红耳赤,“末将并未这样说,只是说兄弟可能感恩周总兵,所以不肯揭露。”
“哦,你无恩可感,这也正常,白眼狼不都这样。你不用生气,也许是你想得太多了。这事很好调查清楚,皇恩浩荡,微臣相信大同府的兄弟都会据实相报。
事实也可能真像周总兵说的是周家所托,运一点吴茶,带一些良种,既然是私下行为,当然不会入到大同府的粮库里。
我相信周总兵写了口供,锦衣卫肯定会详查,既然锦衣卫同意了周总兵的口供,肯定是既调查了周总兵的亲兵、周家,也调查了元盛,虽然元盛商队走失,可京城还是有人的。
难道周总兵会吓住邵康,也会将锦衣卫吓住吗?”
陆林上前一步,“周总兵口供属实,锦衣卫已经几家查验,都对的上。”
韦全愤恨不已,热血上头,“属下可能是有些太过疑心,那还不是因为乌兰察确实查出过粮食和杂豆,只是总兵大人不让我查。”
沈晗冷笑,“你就没想过是周总兵不想让你浪费精力,没告诉你原委是怕你面子上下不来,哎,一片苦心当作驴肝肺。
商队里有一定的粮食或杂豆并不稀奇,并不能说明私运粮食。只要亲自见过商队卸货的都明白为什么。赵监司或者贾知事不妨给韦副总兵普及一下常识。”
赵监司也扑通跪下,抖作一团,“卑职不知所以然。”
沈晗嗤笑一声,“赵监司这个监司做的不尽职呀,怎么没去过看过卸货现场吗?看贾知事的样子也不知道了。”贾明头叩到地面不敢抬起。
“身为监司知事没去现场做过交接,难怪账本上数量金额不对也发现不了,你俩这个据实写账本,依据的是什么实。
商队里有粮食和杂豆一般会带一些口粮,错过驿站,或到荒郊野岭时,粮食会自己吃,豆类会给马匹吃,保证马匹的营养。但这些不会太多,不至于引起大家的怀疑。
能引起怀疑的量不会太少,其实是运送瓷器的必需品,为了减少瓷器的损耗,一般出发前,瓷器中会放一些粮食,中大件还会放粮食和杂豆混合,然后再浇水,谷物豆类生芽,会稳定瓷器,减少损耗。这是技术活,什么季节放多少都是有数的,一般每个商队都不会把这个经验外传。
所以一般商队都是愿意运送上等小件瓷器,损耗低,价钱还好,同时粮食谷物也损耗小,重量相对轻,运力能强一些,走得也快一些。
像北元互市仅中件瓷器4万件,我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这么多,损耗率也高,运力也上不去,很难理解这一行为。”
沈晗解释完,忽然瞥见二皇子一哆嗦,这4万件瓷器难道和他有关?随即看见二皇子并无其他反应。
大殿里议论声再起。
沈晗看见张宝给他悄悄的竖起大拇指,不由得微笑,看来跟自己想的一样皇上也是想保太子的。
再看太子,颓丧之气一扫而空,正也望向自己。两人目光交换,不用多说什么。
沈晗可惜上一世太子被刺而亡,最后还诬陷是自己通敌把消息卖给了北元。太子宅心仁厚,当皇帝确实有些优柔寡断,但这对百姓来说不会是个残暴的君王,他心胸宽广,聪敏好学,愿意吐故纳新,从不固步自封,这对一个蒸蒸日上的国家是最好的。
沈晗不站队,并不是不看好太子,而是自己这一世走的要更谨慎,不能轻易的暴露自己。不过今天过后,可能他就会被划为太子党,两位皇子不会再那么温和了,争位之战已经开启了。
最后皇帝下令彻查此事,北元互市官员全部彻查后再委任,督察院牵头,兵部、户部、锦衣卫组成调查团,去北元重新调查。
太子在事情还未彻查清楚前,闭门思过三个月,削减东宫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