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大明皇孙的团宠日常 > 第 180 章

第 180 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陆绎摇头:“没有,家里有人照顾他。xinmanme”

    朱翊钧也不知道哪儿来这么大的好奇心:“谁照顾他?”

    陆绎回道:“回京之后,我又顾了他以前的乳母。”

    朱翊钧又问:“那……他的母亲呢,那个吴小姐,你还没去接回来吗?”

    说到吴小姐,陆绎眼中露出些许纠结:“还……没有。”

    朱翊钧了然的点点头:“也对,你时刻都守在我身边,也没时间。”

    “不如这样,明日让你休沐,你去接她。”

    “……”

    陆绎不说话,低着头,默默跟在他身后。

    朱翊钧看出他的心思:“你不想去接她?”

    “没有。”这次陆绎道是回答得很干脆,“我没那么想。”

    朱翊钧知道,他是个重情重义的人,虽然吴小姐没有与他共患难,但日子好起来了,他还是愿意和吴小姐继续过,毕竟他们还有一个儿子。

    陆绎真正在意的,是吴鹏这个岳父,还有吴维这个大舅子。

    朱翊钧会心的笑笑:“也对,指不定哪日,你惹我生气了,我又将你发回原籍种地,吴维岂不是又要来帮吴小姐搬一次家。”

    “别费劲了,让她在娘家住着吧。”

    “……”

    陆绎神色有些黯然,朱翊钧逗他:“怎么,又舍不得?”

    陆绎摇头:“臣,不敢惹陛下生气。”

    “……”

    这回朱翊钧被他说得无语了,没想到他的重点是不惹自己生气。

    “唉!”

    旁边有一处亭子,朱翊钧走累了,便进去歇息一会儿。

    “吴鹏和他儿子在你落难的时候,急于和你撇清关系。人家说夫妻要同甘共苦,吴小姐吃不了苦,不愿跟你回浙江,这无可厚非。将来你高升,诰命也没有她的份儿。”

    “但他毕竟是遇儿的母亲,他还那么小,这一年多来,一定很思念娘亲。”

    朱翊钧转头看着陆绎:“或者你还有个选择,让遇儿进宫,给我弟弟做伴读。”

    陆绎震惊的看着他,没想到他会给出这样的提议。

    明朝皇子的伴读一般都是太监,既能侍奉读书,又能陪伴皇子出宫,将来就藩,也好带着一起过去。

    朱翊钧也意识到了这话有歧义,赶紧解释道:“我不是那个意思,就是让他和镠儿一起读书而已。”

    “我那傻弟弟,脑子里光想着怎么玩,读书不太行,还不如我妹妹。”

    “我只是想,你总在宫里,也极少陪伴遇儿,若是不把他娘亲接回来,不如让他到进宫来,说不得还能时常见到,你回家去的时候,就接上他,一起回去。”

    陆绎看着他,嘴上不说,心里感动得一塌糊涂。看着他从小皇孙成为皇太子,又登上皇位,他还是那么好,善良又赤诚,总是为别人着想。

    “我……”陆绎实在不知该说些什么,竟

    是一掀衣袍要跪,朱翊钧一把扶住了他,“你想好,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都支持你。”

    “回宫吧。”

    历时三个月的营建,穆宗的陵寝竣工,朱翊钧不顾大臣的阻拦,决定亲自送穆宗灵柩前往万寿山安葬。

    他不仅自己去,还带上了朱翊镠和朱尧媛,只让年幼体弱的小妹留在宫中。

    大臣们劝他在祾恩殿等候,朱翊钧却执意要将穆宗送入地宫。

    回銮的时候,弟弟妹妹累得在马车里睡着了,朱翊钧对却对冯保说道:“有时候我会想,若早知父皇即将大行,我不会阻止他选秀和织造。”

    “只要他最后的日子能开心一些,花些银子又有什么关系。”

    “我甚至想,如果我让他开心一些,他陪伴我们的日子是不是也能长一些……”

    “陛下,”看他如此悲伤的模样,冯保心疼坏了,劝慰道,“我想,有你的陪伴和照顾,最后的日子,先皇也是开心的。”

    “真的吗?”

    冯保认真的点头:“真的。”

    朱翊钧推开马车的窗户,又看到远处那一片田野,如今已经种上了宿麦,朱翊钧说道:“明年一定会有一个好收成!”

    冯保笑道:“承陛下隆恩。”

    自张居正进《陈六事疏》后,他和朱翊钧师徒二人一起落实了饬武备中的团练乡兵。

    很快,张居正就开始着手落实核名实,上疏推行考成法。

    依据《大明吏律》:京官每六年一次“京察”,地方官每三年一次“大计”,这些都是对官员的考核。但长久以来吏治腐败,法令不行,这些制度或是流于形式,或成为党争的手段。

    张居正多次提到要对这些陈旧的制度进行改革,奈何年轻的时候人微言轻,在世宗跟前说不上话,后来进了内阁,穆宗眼里只有高拱,他也说不上话。

    无论如何,只有等到他的学生当了皇帝,他当上首辅,他才能没有阻碍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张居正先让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吏应办的事务定立期限,再分别登记于三本账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底,另一本送六科,最后一本呈内阁。

    而后,由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

    官员每完成一件事务,就登记一件,反之必须如实申报,否则论罪处罚。

    六科则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

    最后,内阁要对六科的督办再进行查实。如此,便形成六部和都察院考核京城和地方各衙门官吏,六科督办六部和都察院,内阁统领整个考成法的完整体系。

    朱翊钧看完只觉得张先生太厉害了,这么短的时间,就能制定出这么详细的一套制度。

    他在做皇太子的时候就看不惯这些官吏,只要抱上一位权臣的大腿,就可以为所欲为,丝毫不把朝廷的制度放在眼里,甚至当做自己排除异己的工具。

    类似张四维这种,想休假就休假,想致

    仕就致仕,想回来就回来,当皇帝都没有他自由。

    朱翊钧看不惯这种现象已经很久了,认为早就应该重新制订一套更详尽的考核制度来管管他们了。

    考成法中提到:“立限考事,以事责人。”朱翊钧觉得也很好,规章制度摆在那里,做得好就赏,做不到就罚,有赏有罚,唯才是用,安职则畜,不安职则弃。

    以往选拔人才,有时候论资排辈,有时候由大臣推荐,只要一人得道,什么亲戚、门生、乡里统统升官。

    现在有了考核制度,埋头干活的实干家不至于被埋没,终于有机会得到重用,尸位素餐混日子的,也能暴露无遗。

    朱翊钧却提出个疑问,张居正和冯保不约而同以一种惊异的目光看向他。

    朱翊钧问:“依旧制,内阁乃天子辅臣,也受科道官监督。依照考成法,六科和都察院都由内阁监督,那谁来监督内阁呢?”

    “!!!”

    有些人的政治敏感度是天生的,朱翊钧就是,他几乎凭着直觉,就发现了考成法中隐含的政治目的——原本科道官位卑权重,能封驳天子诏令,也能弹劾内阁辅臣,上至皇帝,下到地方官员,都要受到他们的监察。

    考成法却取消了他们两百年来的独立性,让他们受到内阁的监督,听从内阁的安排。

    冯保稍微回忆了一下,万历四年,巡台御史刘台与他的恩师张居正反目,就在弹劾张居正的奏疏中提到:“居正定令,抚按考成章奏,每具二册,一送内阁,一送六科。抚按延迟,则部臣纠之;六部隐蔽,则内阁纠之。夫部院分理国事,科臣封驳奏章,举劾,其职也。内阁衔列翰林,止备顾问,从容论思而已。居正创为是说,欲胁制科臣,拱手听令。”

    等一下,刘台现在在哪里?

    冯保回忆了一下隆庆五年的进士名单,虽然他不是每个都记得,但这个名字不应该被他忽略。

    但他实在想不起来了,想着下来之后,再查一下。

    另一边,张居正回答朱翊钧的问题:“内阁乃天子顾问,自然由陛下监督。”

    朱翊钧又问:“那谁来监督天子?”

    张居正又道:“天子受命于天,御民安邦,自有上天监督。”

    “不不……”朱翊钧笑道,“上天可管不了我,还是让天下人都来监督吧。”

    冯保心道这话说得妙啊,就跟下象棋一样,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还把内阁的处置权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朱翊钧吩咐陈炬研墨,提笔御批,要求内阁把自己的职责也详细的写入考成法,以便考核。

    他想了想又道:“我该做什么也写进去吧,方便天下人监督。”

    张居正属实没想到,皇上竟然如此较真,不仅要考核内阁,还要考核自己。

    写完,朱翊钧合上奏折,亲自递到张居正手中:“先生既已决断,便放手去做,无论如何,我都支持你。”

    张居正只是把奏章拿给他看,却没想到,他能提出这么多意见,还要给内阁制定考核制度。

    这样一来,到了朝堂上大臣们也无话可说,毕竟皇帝和首辅都要参与考核,其他人还有什么意见?

    先把悠悠众口堵上,后面的一系列改革才能顺利推行。

    年前,六部和都察院就将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分门别类的列出来,并且定立期限,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

    朱翊钧拿到的正是呈送内阁的这一份。现在徐渭和李良钦都走了,他下午的时间空闲出来,正好用来看这些考核制度。内容实在太多了,他拉上冯保和陈炬一起,陪他看了好几日才。

    他不像穆宗,只做决定,不管其他。他做事细致,每一款每一条都要研究透彻。

    朱翊钧觉得这个考成法制定得非常合理,不会太过激进,也不会太过保守,考虑全面且细致。

    冯保看着看着却生出些异样的感觉。!

    天予昭晖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

    :,

    :,

    希望你也喜欢

    依据《大明吏律》:京官每六年一次“京察”,地方官每三年一次“大计”,这些都是对官员的考核。但长久以来吏治腐败,法令不行,这些制度或是流于形式,或成为党争的手段。

    张居正多次提到要对这些陈旧的制度进行改革,奈何年轻的时候人微言轻,在世宗跟前说不上话,后来进了内阁,穆宗眼里只有高拱,他也说不上话。

    无论如何,只有等到他的学生当了皇帝,他当上首辅,他才能没有阻碍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张居正先让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吏应办的事务定立期限,再分别登记于三本账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底,另一本送六科,最后一本呈内阁。

    而后,由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

    官员每完成一件事务,就登记一件,反之必须如实申报,否则论罪处罚。

    六科则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

    最后,内阁要对六科的督办再进行查实。如此,便形成六部和都察院考核京城和地方各衙门官吏,六科督办六部和都察院,内阁统领整个考成法的完整体系。

    朱翊钧看完只觉得张先生太厉害了,这么短的时间,就能制定出这么详细的一套制度。

    他在做皇太子的时候就看不惯这些官吏,只要抱上一位权臣的大腿,就可以为所欲为,丝毫不把朝廷的制度放在眼里,甚至当做自己排除异己的工具。

    类似张四维这种,想休假就休假,想致

    仕就致仕,想回来就回来,当皇帝都没有他自由。

    朱翊钧看不惯这种现象已经很久了,认为早就应该重新制订一套更详尽的考核制度来管管他们了。

    考成法中提到:“立限考事,以事责人。”朱翊钧觉得也很好,规章制度摆在那里,做得好就赏,做不到就罚,有赏有罚,唯才是用,安职则畜,不安职则弃。

    以往选拔人才,有时候论资排辈,有时候由大臣推荐,只要一人得道,什么亲戚、门生、乡里统统升官。

    现在有了考核制度,埋头干活的实干家不至于被埋没,终于有机会得到重用,尸位素餐混日子的,也能暴露无遗。

    朱翊钧却提出个疑问,张居正和冯保不约而同以一种惊异的目光看向他。

    朱翊钧问:“依旧制,内阁乃天子辅臣,也受科道官监督。依照考成法,六科和都察院都由内阁监督,那谁来监督内阁呢?”

    “!!!”

    有些人的政治敏感度是天生的,朱翊钧就是,他几乎凭着直觉,就发现了考成法中隐含的政治目的——原本科道官位卑权重,能封驳天子诏令,也能弹劾内阁辅臣,上至皇帝,下到地方官员,都要受到他们的监察。

    考成法却取消了他们两百年来的独立性,让他们受到内阁的监督,听从内阁的安排。

    冯保稍微回忆了一下,万历四年,巡台御史刘台与他的恩师张居正反目,就在弹劾张居正的奏疏中提到:“居正定令,抚按考成章奏,每具二册,一送内阁,一送六科。抚按延迟,则部臣纠之;六部隐蔽,则内阁纠之。夫部院分理国事,科臣封驳奏章,举劾,其职也。内阁衔列翰林,止备顾问,从容论思而已。居正创为是说,欲胁制科臣,拱手听令。”

    等一下,刘台现在在哪里?

    冯保回忆了一下隆庆五年的进士名单,虽然他不是每个都记得,但这个名字不应该被他忽略。

    但他实在想不起来了,想着下来之后,再查一下。

    另一边,张居正回答朱翊钧的问题:“内阁乃天子顾问,自然由陛下监督。”

    朱翊钧又问:“那谁来监督天子?”

    张居正又道:“天子受命于天,御民安邦,自有上天监督。”

    “不不……”朱翊钧笑道,“上天可管不了我,还是让天下人都来监督吧。”

    冯保心道这话说得妙啊,就跟下象棋一样,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还把内阁的处置权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朱翊钧吩咐陈炬研墨,提笔御批,要求内阁把自己的职责也详细的写入考成法,以便考核。

    他想了想又道:“我该做什么也写进去吧,方便天下人监督。”

    张居正属实没想到,皇上竟然如此较真,不仅要考核内阁,还要考核自己。

    写完,朱翊钧合上奏折,亲自递到张居正手中:“先生既已决断,便放手去做,无论如何,我都支持你。”

    张居正只是把奏章拿给他看,却没想到,他能提出这么多意见,还要给内阁制定考核制度。

    这样一来,到了朝堂上大臣们也无话可说,毕竟皇帝和首辅都要参与考核,其他人还有什么意见?

    先把悠悠众口堵上,后面的一系列改革才能顺利推行。

    年前,六部和都察院就将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分门别类的列出来,并且定立期限,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

    朱翊钧拿到的正是呈送内阁的这一份。现在徐渭和李良钦都走了,他下午的时间空闲出来,正好用来看这些考核制度。内容实在太多了,他拉上冯保和陈炬一起,陪他看了好几日才。

    他不像穆宗,只做决定,不管其他。他做事细致,每一款每一条都要研究透彻。

    朱翊钧觉得这个考成法制定得非常合理,不会太过激进,也不会太过保守,考虑全面且细致。

    冯保看着看着却生出些异样的感觉。!

    天予昭晖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

    :,

    :,

    希望你也喜欢

    依据《大明吏律》:京官每六年一次“京察”,地方官每三年一次“大计”,这些都是对官员的考核。但长久以来吏治腐败,法令不行,这些制度或是流于形式,或成为党争的手段。

    张居正多次提到要对这些陈旧的制度进行改革,奈何年轻的时候人微言轻,在世宗跟前说不上话,后来进了内阁,穆宗眼里只有高拱,他也说不上话。

    无论如何,只有等到他的学生当了皇帝,他当上首辅,他才能没有阻碍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张居正先让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吏应办的事务定立期限,再分别登记于三本账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底,另一本送六科,最后一本呈内阁。

    而后,由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

    官员每完成一件事务,就登记一件,反之必须如实申报,否则论罪处罚。

    六科则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

    最后,内阁要对六科的督办再进行查实。如此,便形成六部和都察院考核京城和地方各衙门官吏,六科督办六部和都察院,内阁统领整个考成法的完整体系。

    朱翊钧看完只觉得张先生太厉害了,这么短的时间,就能制定出这么详细的一套制度。

    他在做皇太子的时候就看不惯这些官吏,只要抱上一位权臣的大腿,就可以为所欲为,丝毫不把朝廷的制度放在眼里,甚至当做自己排除异己的工具。

    类似张四维这种,想休假就休假,想致

    仕就致仕,想回来就回来,当皇帝都没有他自由。

    朱翊钧看不惯这种现象已经很久了,认为早就应该重新制订一套更详尽的考核制度来管管他们了。

    考成法中提到:“立限考事,以事责人。”朱翊钧觉得也很好,规章制度摆在那里,做得好就赏,做不到就罚,有赏有罚,唯才是用,安职则畜,不安职则弃。

    以往选拔人才,有时候论资排辈,有时候由大臣推荐,只要一人得道,什么亲戚、门生、乡里统统升官。

    现在有了考核制度,埋头干活的实干家不至于被埋没,终于有机会得到重用,尸位素餐混日子的,也能暴露无遗。

    朱翊钧却提出个疑问,张居正和冯保不约而同以一种惊异的目光看向他。

    朱翊钧问:“依旧制,内阁乃天子辅臣,也受科道官监督。依照考成法,六科和都察院都由内阁监督,那谁来监督内阁呢?”

    “!!!”

    有些人的政治敏感度是天生的,朱翊钧就是,他几乎凭着直觉,就发现了考成法中隐含的政治目的——原本科道官位卑权重,能封驳天子诏令,也能弹劾内阁辅臣,上至皇帝,下到地方官员,都要受到他们的监察。

    考成法却取消了他们两百年来的独立性,让他们受到内阁的监督,听从内阁的安排。

    冯保稍微回忆了一下,万历四年,巡台御史刘台与他的恩师张居正反目,就在弹劾张居正的奏疏中提到:“居正定令,抚按考成章奏,每具二册,一送内阁,一送六科。抚按延迟,则部臣纠之;六部隐蔽,则内阁纠之。夫部院分理国事,科臣封驳奏章,举劾,其职也。内阁衔列翰林,止备顾问,从容论思而已。居正创为是说,欲胁制科臣,拱手听令。”

    等一下,刘台现在在哪里?

    冯保回忆了一下隆庆五年的进士名单,虽然他不是每个都记得,但这个名字不应该被他忽略。

    但他实在想不起来了,想着下来之后,再查一下。

    另一边,张居正回答朱翊钧的问题:“内阁乃天子顾问,自然由陛下监督。”

    朱翊钧又问:“那谁来监督天子?”

    张居正又道:“天子受命于天,御民安邦,自有上天监督。”

    “不不……”朱翊钧笑道,“上天可管不了我,还是让天下人都来监督吧。”

    冯保心道这话说得妙啊,就跟下象棋一样,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还把内阁的处置权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朱翊钧吩咐陈炬研墨,提笔御批,要求内阁把自己的职责也详细的写入考成法,以便考核。

    他想了想又道:“我该做什么也写进去吧,方便天下人监督。”

    张居正属实没想到,皇上竟然如此较真,不仅要考核内阁,还要考核自己。

    写完,朱翊钧合上奏折,亲自递到张居正手中:“先生既已决断,便放手去做,无论如何,我都支持你。”

    张居正只是把奏章拿给他看,却没想到,他能提出这么多意见,还要给内阁制定考核制度。

    这样一来,到了朝堂上大臣们也无话可说,毕竟皇帝和首辅都要参与考核,其他人还有什么意见?

    先把悠悠众口堵上,后面的一系列改革才能顺利推行。

    年前,六部和都察院就将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分门别类的列出来,并且定立期限,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

    朱翊钧拿到的正是呈送内阁的这一份。现在徐渭和李良钦都走了,他下午的时间空闲出来,正好用来看这些考核制度。内容实在太多了,他拉上冯保和陈炬一起,陪他看了好几日才。

    他不像穆宗,只做决定,不管其他。他做事细致,每一款每一条都要研究透彻。

    朱翊钧觉得这个考成法制定得非常合理,不会太过激进,也不会太过保守,考虑全面且细致。

    冯保看着看着却生出些异样的感觉。!

    天予昭晖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

    :,

    :,

    希望你也喜欢

    依据《大明吏律》:京官每六年一次“京察”,地方官每三年一次“大计”,这些都是对官员的考核。但长久以来吏治腐败,法令不行,这些制度或是流于形式,或成为党争的手段。

    张居正多次提到要对这些陈旧的制度进行改革,奈何年轻的时候人微言轻,在世宗跟前说不上话,后来进了内阁,穆宗眼里只有高拱,他也说不上话。

    无论如何,只有等到他的学生当了皇帝,他当上首辅,他才能没有阻碍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张居正先让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吏应办的事务定立期限,再分别登记于三本账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底,另一本送六科,最后一本呈内阁。

    而后,由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

    官员每完成一件事务,就登记一件,反之必须如实申报,否则论罪处罚。

    六科则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

    最后,内阁要对六科的督办再进行查实。如此,便形成六部和都察院考核京城和地方各衙门官吏,六科督办六部和都察院,内阁统领整个考成法的完整体系。

    朱翊钧看完只觉得张先生太厉害了,这么短的时间,就能制定出这么详细的一套制度。

    他在做皇太子的时候就看不惯这些官吏,只要抱上一位权臣的大腿,就可以为所欲为,丝毫不把朝廷的制度放在眼里,甚至当做自己排除异己的工具。

    类似张四维这种,想休假就休假,想致

    仕就致仕,想回来就回来,当皇帝都没有他自由。

    朱翊钧看不惯这种现象已经很久了,认为早就应该重新制订一套更详尽的考核制度来管管他们了。

    考成法中提到:“立限考事,以事责人。”朱翊钧觉得也很好,规章制度摆在那里,做得好就赏,做不到就罚,有赏有罚,唯才是用,安职则畜,不安职则弃。

    以往选拔人才,有时候论资排辈,有时候由大臣推荐,只要一人得道,什么亲戚、门生、乡里统统升官。

    现在有了考核制度,埋头干活的实干家不至于被埋没,终于有机会得到重用,尸位素餐混日子的,也能暴露无遗。

    朱翊钧却提出个疑问,张居正和冯保不约而同以一种惊异的目光看向他。

    朱翊钧问:“依旧制,内阁乃天子辅臣,也受科道官监督。依照考成法,六科和都察院都由内阁监督,那谁来监督内阁呢?”

    “!!!”

    有些人的政治敏感度是天生的,朱翊钧就是,他几乎凭着直觉,就发现了考成法中隐含的政治目的——原本科道官位卑权重,能封驳天子诏令,也能弹劾内阁辅臣,上至皇帝,下到地方官员,都要受到他们的监察。

    考成法却取消了他们两百年来的独立性,让他们受到内阁的监督,听从内阁的安排。

    冯保稍微回忆了一下,万历四年,巡台御史刘台与他的恩师张居正反目,就在弹劾张居正的奏疏中提到:“居正定令,抚按考成章奏,每具二册,一送内阁,一送六科。抚按延迟,则部臣纠之;六部隐蔽,则内阁纠之。夫部院分理国事,科臣封驳奏章,举劾,其职也。内阁衔列翰林,止备顾问,从容论思而已。居正创为是说,欲胁制科臣,拱手听令。”

    等一下,刘台现在在哪里?

    冯保回忆了一下隆庆五年的进士名单,虽然他不是每个都记得,但这个名字不应该被他忽略。

    但他实在想不起来了,想着下来之后,再查一下。

    另一边,张居正回答朱翊钧的问题:“内阁乃天子顾问,自然由陛下监督。”

    朱翊钧又问:“那谁来监督天子?”

    张居正又道:“天子受命于天,御民安邦,自有上天监督。”

    “不不……”朱翊钧笑道,“上天可管不了我,还是让天下人都来监督吧。”

    冯保心道这话说得妙啊,就跟下象棋一样,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还把内阁的处置权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朱翊钧吩咐陈炬研墨,提笔御批,要求内阁把自己的职责也详细的写入考成法,以便考核。

    他想了想又道:“我该做什么也写进去吧,方便天下人监督。”

    张居正属实没想到,皇上竟然如此较真,不仅要考核内阁,还要考核自己。

    写完,朱翊钧合上奏折,亲自递到张居正手中:“先生既已决断,便放手去做,无论如何,我都支持你。”

    张居正只是把奏章拿给他看,却没想到,他能提出这么多意见,还要给内阁制定考核制度。

    这样一来,到了朝堂上大臣们也无话可说,毕竟皇帝和首辅都要参与考核,其他人还有什么意见?

    先把悠悠众口堵上,后面的一系列改革才能顺利推行。

    年前,六部和都察院就将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分门别类的列出来,并且定立期限,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

    朱翊钧拿到的正是呈送内阁的这一份。现在徐渭和李良钦都走了,他下午的时间空闲出来,正好用来看这些考核制度。内容实在太多了,他拉上冯保和陈炬一起,陪他看了好几日才。

    他不像穆宗,只做决定,不管其他。他做事细致,每一款每一条都要研究透彻。

    朱翊钧觉得这个考成法制定得非常合理,不会太过激进,也不会太过保守,考虑全面且细致。

    冯保看着看着却生出些异样的感觉。!

    天予昭晖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

    :,

    :,

    希望你也喜欢

    依据《大明吏律》:京官每六年一次“京察”,地方官每三年一次“大计”,这些都是对官员的考核。但长久以来吏治腐败,法令不行,这些制度或是流于形式,或成为党争的手段。

    张居正多次提到要对这些陈旧的制度进行改革,奈何年轻的时候人微言轻,在世宗跟前说不上话,后来进了内阁,穆宗眼里只有高拱,他也说不上话。

    无论如何,只有等到他的学生当了皇帝,他当上首辅,他才能没有阻碍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张居正先让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吏应办的事务定立期限,再分别登记于三本账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底,另一本送六科,最后一本呈内阁。

    而后,由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

    官员每完成一件事务,就登记一件,反之必须如实申报,否则论罪处罚。

    六科则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

    最后,内阁要对六科的督办再进行查实。如此,便形成六部和都察院考核京城和地方各衙门官吏,六科督办六部和都察院,内阁统领整个考成法的完整体系。

    朱翊钧看完只觉得张先生太厉害了,这么短的时间,就能制定出这么详细的一套制度。

    他在做皇太子的时候就看不惯这些官吏,只要抱上一位权臣的大腿,就可以为所欲为,丝毫不把朝廷的制度放在眼里,甚至当做自己排除异己的工具。

    类似张四维这种,想休假就休假,想致

    仕就致仕,想回来就回来,当皇帝都没有他自由。

    朱翊钧看不惯这种现象已经很久了,认为早就应该重新制订一套更详尽的考核制度来管管他们了。

    考成法中提到:“立限考事,以事责人。”朱翊钧觉得也很好,规章制度摆在那里,做得好就赏,做不到就罚,有赏有罚,唯才是用,安职则畜,不安职则弃。

    以往选拔人才,有时候论资排辈,有时候由大臣推荐,只要一人得道,什么亲戚、门生、乡里统统升官。

    现在有了考核制度,埋头干活的实干家不至于被埋没,终于有机会得到重用,尸位素餐混日子的,也能暴露无遗。

    朱翊钧却提出个疑问,张居正和冯保不约而同以一种惊异的目光看向他。

    朱翊钧问:“依旧制,内阁乃天子辅臣,也受科道官监督。依照考成法,六科和都察院都由内阁监督,那谁来监督内阁呢?”

    “!!!”

    有些人的政治敏感度是天生的,朱翊钧就是,他几乎凭着直觉,就发现了考成法中隐含的政治目的——原本科道官位卑权重,能封驳天子诏令,也能弹劾内阁辅臣,上至皇帝,下到地方官员,都要受到他们的监察。

    考成法却取消了他们两百年来的独立性,让他们受到内阁的监督,听从内阁的安排。

    冯保稍微回忆了一下,万历四年,巡台御史刘台与他的恩师张居正反目,就在弹劾张居正的奏疏中提到:“居正定令,抚按考成章奏,每具二册,一送内阁,一送六科。抚按延迟,则部臣纠之;六部隐蔽,则内阁纠之。夫部院分理国事,科臣封驳奏章,举劾,其职也。内阁衔列翰林,止备顾问,从容论思而已。居正创为是说,欲胁制科臣,拱手听令。”

    等一下,刘台现在在哪里?

    冯保回忆了一下隆庆五年的进士名单,虽然他不是每个都记得,但这个名字不应该被他忽略。

    但他实在想不起来了,想着下来之后,再查一下。

    另一边,张居正回答朱翊钧的问题:“内阁乃天子顾问,自然由陛下监督。”

    朱翊钧又问:“那谁来监督天子?”

    张居正又道:“天子受命于天,御民安邦,自有上天监督。”

    “不不……”朱翊钧笑道,“上天可管不了我,还是让天下人都来监督吧。”

    冯保心道这话说得妙啊,就跟下象棋一样,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还把内阁的处置权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朱翊钧吩咐陈炬研墨,提笔御批,要求内阁把自己的职责也详细的写入考成法,以便考核。

    他想了想又道:“我该做什么也写进去吧,方便天下人监督。”

    张居正属实没想到,皇上竟然如此较真,不仅要考核内阁,还要考核自己。

    写完,朱翊钧合上奏折,亲自递到张居正手中:“先生既已决断,便放手去做,无论如何,我都支持你。”

    张居正只是把奏章拿给他看,却没想到,他能提出这么多意见,还要给内阁制定考核制度。

    这样一来,到了朝堂上大臣们也无话可说,毕竟皇帝和首辅都要参与考核,其他人还有什么意见?

    先把悠悠众口堵上,后面的一系列改革才能顺利推行。

    年前,六部和都察院就将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分门别类的列出来,并且定立期限,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

    朱翊钧拿到的正是呈送内阁的这一份。现在徐渭和李良钦都走了,他下午的时间空闲出来,正好用来看这些考核制度。内容实在太多了,他拉上冯保和陈炬一起,陪他看了好几日才。

    他不像穆宗,只做决定,不管其他。他做事细致,每一款每一条都要研究透彻。

    朱翊钧觉得这个考成法制定得非常合理,不会太过激进,也不会太过保守,考虑全面且细致。

    冯保看着看着却生出些异样的感觉。!

    天予昭晖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

    :,

    :,

    希望你也喜欢

    依据《大明吏律》:京官每六年一次“京察”,地方官每三年一次“大计”,这些都是对官员的考核。但长久以来吏治腐败,法令不行,这些制度或是流于形式,或成为党争的手段。

    张居正多次提到要对这些陈旧的制度进行改革,奈何年轻的时候人微言轻,在世宗跟前说不上话,后来进了内阁,穆宗眼里只有高拱,他也说不上话。

    无论如何,只有等到他的学生当了皇帝,他当上首辅,他才能没有阻碍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张居正先让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吏应办的事务定立期限,再分别登记于三本账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底,另一本送六科,最后一本呈内阁。

    而后,由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

    官员每完成一件事务,就登记一件,反之必须如实申报,否则论罪处罚。

    六科则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

    最后,内阁要对六科的督办再进行查实。如此,便形成六部和都察院考核京城和地方各衙门官吏,六科督办六部和都察院,内阁统领整个考成法的完整体系。

    朱翊钧看完只觉得张先生太厉害了,这么短的时间,就能制定出这么详细的一套制度。

    他在做皇太子的时候就看不惯这些官吏,只要抱上一位权臣的大腿,就可以为所欲为,丝毫不把朝廷的制度放在眼里,甚至当做自己排除异己的工具。

    类似张四维这种,想休假就休假,想致

    仕就致仕,想回来就回来,当皇帝都没有他自由。

    朱翊钧看不惯这种现象已经很久了,认为早就应该重新制订一套更详尽的考核制度来管管他们了。

    考成法中提到:“立限考事,以事责人。”朱翊钧觉得也很好,规章制度摆在那里,做得好就赏,做不到就罚,有赏有罚,唯才是用,安职则畜,不安职则弃。

    以往选拔人才,有时候论资排辈,有时候由大臣推荐,只要一人得道,什么亲戚、门生、乡里统统升官。

    现在有了考核制度,埋头干活的实干家不至于被埋没,终于有机会得到重用,尸位素餐混日子的,也能暴露无遗。

    朱翊钧却提出个疑问,张居正和冯保不约而同以一种惊异的目光看向他。

    朱翊钧问:“依旧制,内阁乃天子辅臣,也受科道官监督。依照考成法,六科和都察院都由内阁监督,那谁来监督内阁呢?”

    “!!!”

    有些人的政治敏感度是天生的,朱翊钧就是,他几乎凭着直觉,就发现了考成法中隐含的政治目的——原本科道官位卑权重,能封驳天子诏令,也能弹劾内阁辅臣,上至皇帝,下到地方官员,都要受到他们的监察。

    考成法却取消了他们两百年来的独立性,让他们受到内阁的监督,听从内阁的安排。

    冯保稍微回忆了一下,万历四年,巡台御史刘台与他的恩师张居正反目,就在弹劾张居正的奏疏中提到:“居正定令,抚按考成章奏,每具二册,一送内阁,一送六科。抚按延迟,则部臣纠之;六部隐蔽,则内阁纠之。夫部院分理国事,科臣封驳奏章,举劾,其职也。内阁衔列翰林,止备顾问,从容论思而已。居正创为是说,欲胁制科臣,拱手听令。”

    等一下,刘台现在在哪里?

    冯保回忆了一下隆庆五年的进士名单,虽然他不是每个都记得,但这个名字不应该被他忽略。

    但他实在想不起来了,想着下来之后,再查一下。

    另一边,张居正回答朱翊钧的问题:“内阁乃天子顾问,自然由陛下监督。”

    朱翊钧又问:“那谁来监督天子?”

    张居正又道:“天子受命于天,御民安邦,自有上天监督。”

    “不不……”朱翊钧笑道,“上天可管不了我,还是让天下人都来监督吧。”

    冯保心道这话说得妙啊,就跟下象棋一样,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还把内阁的处置权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朱翊钧吩咐陈炬研墨,提笔御批,要求内阁把自己的职责也详细的写入考成法,以便考核。

    他想了想又道:“我该做什么也写进去吧,方便天下人监督。”

    张居正属实没想到,皇上竟然如此较真,不仅要考核内阁,还要考核自己。

    写完,朱翊钧合上奏折,亲自递到张居正手中:“先生既已决断,便放手去做,无论如何,我都支持你。”

    张居正只是把奏章拿给他看,却没想到,他能提出这么多意见,还要给内阁制定考核制度。

    这样一来,到了朝堂上大臣们也无话可说,毕竟皇帝和首辅都要参与考核,其他人还有什么意见?

    先把悠悠众口堵上,后面的一系列改革才能顺利推行。

    年前,六部和都察院就将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分门别类的列出来,并且定立期限,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

    朱翊钧拿到的正是呈送内阁的这一份。现在徐渭和李良钦都走了,他下午的时间空闲出来,正好用来看这些考核制度。内容实在太多了,他拉上冯保和陈炬一起,陪他看了好几日才。

    他不像穆宗,只做决定,不管其他。他做事细致,每一款每一条都要研究透彻。

    朱翊钧觉得这个考成法制定得非常合理,不会太过激进,也不会太过保守,考虑全面且细致。

    冯保看着看着却生出些异样的感觉。!

    天予昭晖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

    :,

    :,

    希望你也喜欢

    依据《大明吏律》:京官每六年一次“京察”,地方官每三年一次“大计”,这些都是对官员的考核。但长久以来吏治腐败,法令不行,这些制度或是流于形式,或成为党争的手段。

    张居正多次提到要对这些陈旧的制度进行改革,奈何年轻的时候人微言轻,在世宗跟前说不上话,后来进了内阁,穆宗眼里只有高拱,他也说不上话。

    无论如何,只有等到他的学生当了皇帝,他当上首辅,他才能没有阻碍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张居正先让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吏应办的事务定立期限,再分别登记于三本账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底,另一本送六科,最后一本呈内阁。

    而后,由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

    官员每完成一件事务,就登记一件,反之必须如实申报,否则论罪处罚。

    六科则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

    最后,内阁要对六科的督办再进行查实。如此,便形成六部和都察院考核京城和地方各衙门官吏,六科督办六部和都察院,内阁统领整个考成法的完整体系。

    朱翊钧看完只觉得张先生太厉害了,这么短的时间,就能制定出这么详细的一套制度。

    他在做皇太子的时候就看不惯这些官吏,只要抱上一位权臣的大腿,就可以为所欲为,丝毫不把朝廷的制度放在眼里,甚至当做自己排除异己的工具。

    类似张四维这种,想休假就休假,想致

    仕就致仕,想回来就回来,当皇帝都没有他自由。

    朱翊钧看不惯这种现象已经很久了,认为早就应该重新制订一套更详尽的考核制度来管管他们了。

    考成法中提到:“立限考事,以事责人。”朱翊钧觉得也很好,规章制度摆在那里,做得好就赏,做不到就罚,有赏有罚,唯才是用,安职则畜,不安职则弃。

    以往选拔人才,有时候论资排辈,有时候由大臣推荐,只要一人得道,什么亲戚、门生、乡里统统升官。

    现在有了考核制度,埋头干活的实干家不至于被埋没,终于有机会得到重用,尸位素餐混日子的,也能暴露无遗。

    朱翊钧却提出个疑问,张居正和冯保不约而同以一种惊异的目光看向他。

    朱翊钧问:“依旧制,内阁乃天子辅臣,也受科道官监督。依照考成法,六科和都察院都由内阁监督,那谁来监督内阁呢?”

    “!!!”

    有些人的政治敏感度是天生的,朱翊钧就是,他几乎凭着直觉,就发现了考成法中隐含的政治目的——原本科道官位卑权重,能封驳天子诏令,也能弹劾内阁辅臣,上至皇帝,下到地方官员,都要受到他们的监察。

    考成法却取消了他们两百年来的独立性,让他们受到内阁的监督,听从内阁的安排。

    冯保稍微回忆了一下,万历四年,巡台御史刘台与他的恩师张居正反目,就在弹劾张居正的奏疏中提到:“居正定令,抚按考成章奏,每具二册,一送内阁,一送六科。抚按延迟,则部臣纠之;六部隐蔽,则内阁纠之。夫部院分理国事,科臣封驳奏章,举劾,其职也。内阁衔列翰林,止备顾问,从容论思而已。居正创为是说,欲胁制科臣,拱手听令。”

    等一下,刘台现在在哪里?

    冯保回忆了一下隆庆五年的进士名单,虽然他不是每个都记得,但这个名字不应该被他忽略。

    但他实在想不起来了,想着下来之后,再查一下。

    另一边,张居正回答朱翊钧的问题:“内阁乃天子顾问,自然由陛下监督。”

    朱翊钧又问:“那谁来监督天子?”

    张居正又道:“天子受命于天,御民安邦,自有上天监督。”

    “不不……”朱翊钧笑道,“上天可管不了我,还是让天下人都来监督吧。”

    冯保心道这话说得妙啊,就跟下象棋一样,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还把内阁的处置权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朱翊钧吩咐陈炬研墨,提笔御批,要求内阁把自己的职责也详细的写入考成法,以便考核。

    他想了想又道:“我该做什么也写进去吧,方便天下人监督。”

    张居正属实没想到,皇上竟然如此较真,不仅要考核内阁,还要考核自己。

    写完,朱翊钧合上奏折,亲自递到张居正手中:“先生既已决断,便放手去做,无论如何,我都支持你。”

    张居正只是把奏章拿给他看,却没想到,他能提出这么多意见,还要给内阁制定考核制度。

    这样一来,到了朝堂上大臣们也无话可说,毕竟皇帝和首辅都要参与考核,其他人还有什么意见?

    先把悠悠众口堵上,后面的一系列改革才能顺利推行。

    年前,六部和都察院就将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分门别类的列出来,并且定立期限,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

    朱翊钧拿到的正是呈送内阁的这一份。现在徐渭和李良钦都走了,他下午的时间空闲出来,正好用来看这些考核制度。内容实在太多了,他拉上冯保和陈炬一起,陪他看了好几日才。

    他不像穆宗,只做决定,不管其他。他做事细致,每一款每一条都要研究透彻。

    朱翊钧觉得这个考成法制定得非常合理,不会太过激进,也不会太过保守,考虑全面且细致。

    冯保看着看着却生出些异样的感觉。!

    天予昭晖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

    :,

    :,

    希望你也喜欢

    依据《大明吏律》:京官每六年一次“京察”,地方官每三年一次“大计”,这些都是对官员的考核。但长久以来吏治腐败,法令不行,这些制度或是流于形式,或成为党争的手段。

    张居正多次提到要对这些陈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