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大明皇孙的团宠日常 > 第 46 章

第 46 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出发回裕王府的那天早上,朱翊钧收到一封信。

    这对他来说,绝对算是个新鲜玩意儿。

    前几日他才从那个关于“惊喜”的典故中听说了什么叫“信”,今日果真收到一封。

    这可把小家伙高兴坏了,拿着信说“这个就是惊喜”

    惊喜之后,他又陷入了疑惑,问冯保“大伴,这封信是你写给我的吗”

    “殿下,咱们每日抬头不见低头见,何必写信呢”

    朱翊钧歪头“那是谁写给我的呢”

    冯保哄他“我想,那一定是个与你许久不见,又十分思念你的人吧。”

    “思念我的人”

    他出一趟门,哪怕只是回裕王府,并且只有五日,带的东西也足够几大箱子,就连平日加在牛乳里的蜂蜜都得从宫里带。

    冯保忙得很,说完就招呼人往马车上搬东西。

    路过的王安提醒朱翊钧“殿下拆开看看落款不就知道了。”

    朱翊钧问“落款是什么”

    \aa“就是,署名。\aa“

    “噢”

    拆信对朱翊钧来说也是头一遭,他翻来覆去看了半天,也不得要领,又不忍心撕坏了,也不知道怎么才能打开。

    于是,他又去找陈炬“万化,你帮帮我。”

    陈炬一把将他抱起来,放在马车上“殿下,咱们要出发了,路上再看罢。”

    朱翊钧坐在马车里,那种惊喜、好奇和期待已经拉满了。真是迫不及待想要知道,信是谁写的,内容是什么。

    “大伴,大伴”朱翊钧举着他的信,“你快帮我打开呀”

    冯保掀开帘子,让天光透进来“哎哟殿下你快瞧瞧,墙根儿底下蹲了只小狗。”

    “哪里哪里”朱翊钧挤个脑袋出来,“喵喵”

    冯保纠正他“小狗的叫声不是喵喵。”

    朱翊钧一双大眼睛充满了求知欲“那是怎么叫的”

    “汪汪”

    朱翊钧抬手在他头上摸了一把“真乖。”

    “”

    熊孩子,该打

    但他是皇孙,皇帝都舍不得打,别人也不敢打,只得作罢。

    自己一手养大的孩子,就算真让他打,他也下不去手。

    小团子,聪明、漂亮、可爱,嘴还特别甜,还特别会撒娇,疼他还来不及,谁会忍心打他

    朱翊钧扑进冯保怀里,哼哼唧唧的喊“大伴大伴”

    “你快帮我把它拆开呀”

    这声音软软糯糯,听得人心都化了。

    “好好好,这就给你拆。”

    冯保把他放在自己腿上,教他沿着封口处撕开信封。

    “我来,我来让我看看。”

    朱翊钧自己拿过信封,从里面拿出叠好的信纸,小心翼翼的展开。

    “哇哇

    ”朱翊钧一边拆信,一边感叹,全身心投入到收信的幸福当中。

    冯保自然知道这封信是谁送来的,但他并没有告诉朱翊钧,就是想让他自己揭开最大的惊喜。

    这封信一共有三页,第一页画的是一幅画。

    画的是在一个院子里,正中间坐着一个人,左右分别躬身站着数人,台阶之下还跪着一个人。

    简单的线条,轮廓清晰,质朴中带着几分童趣,又可爱,又传神。

    朱翊钧时常出入万寿宫的正殿,一眼就能看出这话的是什么“中间这个是皇帝,这两个是太监,这几个是大臣,跪着的这个是犯了错的大臣。”

    他又转过头去问冯保“大伴,你说我说得对不对”

    冯保摸摸他的脑袋“大部分都对。”

    “那还有小部分不对咯”

    “”

    冯保指着右上方,那里有题字,问道“殿下,可识得这几个字”

    朱翊钧一字一顿的念道“任贤图治。”

    他又问冯保“是什么意思”

    冯保说不告诉他“殿下继续往下看就知道了。”

    第二页写开篇,写着这一样一句话“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朱翊钧又看向冯保,没等他问,冯保就说道“用历史做镜子,可以得知王朝兴衰的原因。”

    “出自哪里”小家伙读书之后,凡是都要问个出处。

    “贞观十七年,魏征病故,唐太宗李世民十分哀痛,并说道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噢”朱翊钧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呀”

    冯保诧异道“你听懂了”

    朱翊钧点头“听懂了呀。”

    不等冯保问,他就解释道“一个人用铜做镜子,可以知道自己衣帽是不是穿好了,用历史做镜子,可以知道王朝兴衰的原因,用人做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魏征病故,唐太宗就少了一面可以知道自己得失的镜子。”

    冯保惊讶的看着他,原来这就是小时了了的神童。只给他讲了其中一句,他就能举一反三,解释了整句话的意思。

    “接着往下看吧。”

    下面是一个故事,和前文中的插图有关的故事。朱翊钧在故事中找到了题字“任贤图治”的答案。

    帝尧在位,任用贤臣,与图治理。命羲氏、和氏兄弟四人,分别到四个方位,教授当地民众按季节从事农作。

    那时,天下贤才,都聚于朝廷之上,百官各举其职。帝尧垂拱无为,而天下自治。盖天下可以一人主之,不可以一人治之。

    最后,还有一句“又访四岳,兴舜登庸。”

    故事看完了,虽然已经知道大概讲了什么,但朱翊钧还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

    他想问冯保,冯保却说“不如殿下把问题都记下来,到时候去问那个给你寄信

    的人。”

    “我想,他会很乐意为殿下解惑。”

    说起寄信的人,朱翊钧想起来,他还不知道这个人是谁呢。

    于是赶紧翻到最后一页,往下看最后的落款“正月初九太岳书。”

    朱翊钧更疑惑了“太岳是谁”

    冯保笑道“你猜猜看。”

    朱翊钧摇头“我猜不到。”他又看了看那封信,“但我觉得这个字好像在哪里见过。”

    因为是写给孩子看的,所以用的是端方的小楷,一笔一划写得都十分用心。

    冯保鼓励他“再想想,哪里看过。”

    “有点像”

    朱翊钧还没想起究竟哪里见过,马车就停了下来。

    昨天宫里就来人通知,说是世子明日一早到裕王府小住。

    这可把裕王高兴坏了,一晚上都和王妃惦记此时,第二日,早早的就来到门口等候。

    朱翊钧被裕王抱下马车的那一刻,小家伙伏在父王肩头,挥着小拳头大喊“呀,我知道了”

    裕王一愣“知道什么”

    小家伙却环抱住父王的脖颈,凑到他脸上木啊木啊亲两口“爹爹,钧儿好想你呀”

    又是这句,虽然裕王十日之前才听过一次,今天再听,还是会发自内心的喜悦,笑着贴上他的小脸“想,怎么不想爹爹日日都在想你。”

    “嗯,我也想爹爹。”说着,小家伙便开始左右张望,“娘亲呢,她为什么不来接我”

    他回个家,还得爹娘一起出来迎接他。

    “来了来了”

    王妃在侍女的搀扶下,从门内走出来。上次朱翊钧回王府,王妃正是病重,需卧床静养。

    如今一年多过去了,她的身体早已康复,面色也红润许多。

    相比于爹爹,孩子总归更亲近娘亲。

    王妃赶紧上前,从裕王手中接过心肝宝贝“快,让娘亲抱抱。”

    王妃身材娇小,平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寝殿里看看书写写字,做些女红,也不干什么力气活儿。

    以朱翊钧现在这个身高体重,王妃抱他着实要费些气力。

    小团子惯会撒娇,乖乖地靠在娘亲肩头“你怎么现在才出来接我呀”

    王妃摸摸他的头发“娘给你准备了惊喜。”

    又是惊喜,朱翊钧现在最期待的就是惊喜。

    他也知道娘亲抱不动他。于是,主动要求自己下来走路,还拉了娘亲的手。

    王妃径直带着儿子来到桌前,侍女挨个将小碟子摆上桌“殿下赶路累了,王妃一大早就在厨房忙碌,亲手为做了这些点心。”

    “海棠酥饼、如意糕、水晶糯米饺,还有糖蒸酥酪。”

    那糖蒸酥酪是在雪白的酸奶冻上撒了坚果碎和花瓣,再淋上蜂蜜,既好看又好吃。

    王妃端着碗,一勺一勺喂到朱翊钧嘴边。看他大口大口吃得香甜,竟然差点落下泪

    来。

    孩子已经四岁了,这才第一次吃到娘亲手做的点心。

    咽下爽滑的酥酪,朱翊钧还不忘给娘亲点赞“真好吃,比甜食房做的点心还好吃呢。”

    甜食房就是尚善监专门负责做点心的。因为小家伙喜欢,嘉靖还命人特地从南直隶找来俩厨子,专门做江南点心。

    朱翊钧把糖蒸酥酪吃完了,其他点心尝了尝,就说吃饱了。

    回房间休息的时候,他迫不及待拉着冯保说道“我知道太岳是谁了”

    冯保配合的问了一句“是谁”

    朱翊钧扬了扬下巴,骄傲地说“是我的张先生。”

    他终于凭借自己的聪明,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认出了张居正的字迹。

    跟着张先生读书识字近一年时间,对方许多次握着他的小手,亲自带着他一笔一划书写,他对张先生的字迹自然熟悉。

    “可是,我只知道张先生叫张居正,不知道他叫太岳。”

    冯保说“他号太岳。”

    “他为什么号太岳”

    “这个你可以问他。”

    朱翊钧又问“那你号什么”

    “双林。”

    朱翊钧又问“那万化号什么”

    “麟冈。”

    “我皇爷爷号什么”

    “”

    冯保知道也不敢说。

    朱翊钧以为他不知道,好心告诉他“尧斋。”他举起手中信纸,“就是这个帝尧的尧。”

    因为不是什么正经公文,张居正用了自己的号。

    入冬之后,嘉靖便给朱翊钧停了课。算来已经半个多月。

    许久不见,意外的,十分想念。

    又忆往昔,专程为那孩子编纂过一部图书。于是,便凭着记忆,翻出典故,写下第一个故事,还特意画了一副插画。叠好装进信封,第二日一早,就让人送进宫里。

    转过身来,他才有些晃神。

    一开始,他明明不愿意成为那个孩子的侍读,如今却又对他念念不忘。

    大抵,这就是命中注定的,躲不掉。

    裕王和王妃许久才能见一次儿子,见到了就恨不得将王府里所有好东西都拿给他。

    可裕王并非什么富贵王爷,在严嵩掌权的那许多年里,他想要拿到属于自己那份岁赐,还得给严世蕃送钱,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再者,王府有的,宫中必然也有,朱翊钧也便不觉得稀奇了。

    他倒是对王府外面的那个世界感觉稀奇。

    终于,在朱翊钧第不知道多少次,重读一遍张先生写给他的信时,他决定找点儿别的乐子。

    于是小家伙跑到正厅去找裕王“爹爹,爹爹”

    裕王给几位讲官备了些过年的礼物,还特意嘱咐管事,哪一份是给高拱的。

    在他心中,高先生自然与别人不同。

    “爹爹”朱翊钧趴在裕王

    腿上,“我想”

    他那双灵动的大眼睛转来转去,无论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都让人难以拒绝。

    裕王瞪他“你又想调皮了”

    “我不调皮。”

    裕王的目光又变得慈爱“那你要做什么”

    朱翊钧说“我想吃果饼。”

    “你想吃什么”

    “果饼。”

    那东西只有裕王爱吃,却不知什么时候这小家伙也爱吃了。

    小孩子的想法,有时候并不难猜到。裕王乐不可支,拍着他的小脸“好年前买了好多,这就叫人给你取些过来,让你吃个够。”

    “啊”

    看着眼前一大盘果饼,朱翊钧愁眉苦脸。就算他再怎么喜欢吃,也吃不了这么多。

    他把王府的下人都叫了过来,一人一个,不吃完就是不给小世子面子。

    又踹了好几个,把他身边的太监锦衣卫挨个发了个遍,尤其招股陆绎,给他多塞了两个,让他夜里值宿的时候吃。

    终于,朱翊钧把王府库存的果饼散尽了,又跑去找裕王“爹爹,我们可以上街买果饼了吗”

    “”

    裕王可不敢随便答应他上街的请求,上次的事情还让他心有余悸。

    朱翊钧在大街上差点被人掳走了,这事儿还传到了他父皇耳朵里,罚他在王府学了好几日的孝经,王妃也埋怨他差点弄丢儿子。

    裕王实在不敢再带他出门,却又经不住儿子软磨硬泡“爹爹放心吧,有与成和思云保护我,坏人来了,他们会抓起来。”

    “”

    裕王被他缠了好几日,小家伙又不知从哪儿得知上元节街上会有灯会,更是闹着要去。

    “爹爹,你带我去买果饼好不好”

    “宫里好久没见过烟花和灯会了。”

    “明日我就回宫了,下次出来还不知道什么时候。”

    “”

    他那副可怜巴巴的模样,裕王哪里还忍心拒绝他,心一软就答应了“好好,爹爹什么都依你。”

    “爹爹真好”

    元宵节这一日,下午他们就出了门。

    还是和以前一样,朱翊钧换了身寻常衣服,太监和锦衣卫跟在他俩身后。

    他们来到果饼铺子的时候,老板一家三口正忙着收摊“今日上元节,我们要赶回家吃饭,晚上还要带着孩子去看灯会。”

    朱翊钧说“我爹爹可喜欢吃你们的果饼了。”

    “小公子,今日果饼已经卖完了。”

    朱翊钧问“一个也没有了吗”

    “没有了,一个也没有了。”

    朱翊钧咬了咬下唇“都怪我,要是我能快些换好衣服,说不定还有。”

    这怎么能怪他呢,是裕王磨蹭着不肯带他出来“是爹爹不好,没有早些带你出来。”

    “可是,果饼都被我分给大家了。”

    “没关系,改日我再叫人出来卖便是。”

    朱翊钧还是有些失望“那好吧。”

    这时候,摊主家的孩子,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个纸包,递给朱翊钧“给你。”

    那孩子看着比朱翊钧大一些,自从裕王牵着儿子走到果饼铺子前,那小男孩眼睛就没离开过朱翊钧。

    “诶”朱翊钧歪头,“这是什么”

    “果饼。”

    “不是卖完了吗”

    摊主连忙解释“这是给孩子留着带回家吃的。”

    朱翊钧摆手“我不要。”

    那孩子硬是将纸包塞进朱翊钧怀里“给你吃。”

    朱翊钧说“我拿了,你就没有了。”

    那孩子仍是坚持要给他“你吃”

    老板一家都是很和气的人,还记得一年多前见过朱翊钧。那时候,整条街的人都以为是三清观里,太上老君的童儿化了人形。

    如今瞧着,眉目间张开了些,愈发精致漂亮。

    “小公子就拿着罢,您是贵人,收了他的东西,那是他的福气。”

    朱翊钧抬头看向裕王,后者点点头,他这才收下。

    裕王要付钱,对方竟还推迟。老百姓做些小生意养家糊口不容易,裕王仍是坚持放下银钱,这才带着儿子离开。

    走出去两步,朱翊钧又回过头来,看向那个小男孩儿“你叫什么名字”

    “刘大实,诚实的实。”

    朱翊钧点点头“我记住了。”

    裕王也不知道他记住一个卖果饼家的小孩儿做什么,即便是王府,除了詹事,下人里面也都是太监,他还想把人弄回去不成。

    朱翊钧可没有这想法,他身边围绕着一二十个太监,只要一出门,还有陆绎和刘守有这两个锦衣卫跟着,热闹得很。

    他说记住了,那是因为人家对他表现出来的善意。

    裕王带着小家伙在街上小逛了一下,又给他买了一堆新奇玩意儿。

    朱翊钧问“爹爹,接下来我们去哪儿呀”

    裕王反问他“你想去哪儿”

    “嗯”朱翊钧想了想“我想去张先生家里。”

    “张先生”裕王一时没反应过来,“哪位张先生”

    朱翊钧说“就是教我读书写字,还给我讲故事的张先生。”

    裕王恍然大悟“你说的是张居正。”

    说到这里,裕王也不得不承认,儿子和孙子在皇帝老子心里的地位,还真是大不一样。

    他这个名义上的储君,讲官高拱也是去年才擢升国子监祭酒,儿子年仅四岁,讲官就是国子监司业。

    这要是正经到了出阁的年纪,那也只能是首辅才配得上了。

    朱翊钧说“我们去张先生家里吧。”

    这可叫裕王为难了“但我并不知道张居正家住哪儿。”

    朱翊钧说“那就去个爹爹知道的地方。”

    裕王逗他“我知道高先生家住哪儿,钧儿要去吗”

    想起高拱那副严厉又古板的样子,朱翊钧把头摇成了拨浪鼓“不去不去,我不要去。”

    他想了想,又问裕王“爹爹知道国子监在哪里吗”

    这个裕王倒是知道“那可远了。”

    朱翊钧拉着他往前走“咱们去瞧瞧。”

    “不去不去。”

    “去嘛去嘛”

    父子俩极限拉扯一番,裕王干脆将儿子抱起来“今日上元节,国子监也无人读书。眼看就要天黑了,钧儿不想看灯会了吗”

    既然国子监没有人,那还是看灯会要紧。

    天色很快暗了下来,沿街的花灯都亮了起来,张灯结彩,照得如白昼一般。

    街上的行人也渐渐多了起来,商贾云集、游人如织。路过的无论是大人小孩儿,每个手里都拎着一盏形态各异的花灯。朱翊钧脑袋转来转去,应接不暇“那个荷花好看,那个小兔子我也喜欢。”

    “爹爹你看,那个鼻子长长的是什么呀”

    “象。”

    “象”朱翊钧头一次听说,“象是什么”

    裕王笑道“一种生长在云南一代的动物,体型硕大,象征着祥瑞。”

    “祥瑞”这个词朱翊钧熟悉,“宫中没有,我没见过,爹爹见过吗”

    裕王说“爹爹也没见过,只在书中读过。”

    “哪本书”

    裕王没想到他问题这么多,随口答道“三国志。曹冲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在儿子强烈要求下,裕王只得给他讲了曹冲称象的故事。

    朱翊钧在心里评价道“爹爹讲故事,没有张先生精彩。”

    人越来越多,摩肩擦踵,都想着街口大型花灯的展示区走去。陆绎和刘守有不敢离得太远,紧跟在裕王身后。

    朱翊钧趴在裕王肩头,就能看到后面的陆绎。后者非常警惕,不停地观察周遭的行人。

    朱翊钧总是冲他笑,叫他分神。

    陆绎撇过脸去,不与他对视。又忍不住,眼神往下家伙这边瞟。

    朱翊钧被他逗得开心不已,埋头在裕王肩上,咯咯直笑。

    笑着笑着,眼睛就瞪圆了,眸子里流光溢彩,映出远处一抹熟悉的身影。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