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温市“八大王”
替人运输蔬菜再转手低价高卖,天时地利人和。
不光门槛低,还成本小。
其中除了需要关心菜的品质,剩余靠的就是作为“销售人员”的口才和胆量,而前世做服装生意起家的她,最不缺的就是这两样。
山里种出来的菜新鲜又水灵,她更不用担心品质的问题。
她决定先和陈老爷子交个底好好商量一番,让他把卖菜的这事儿交给她去做。
不过前期如何卖还是得先跟其他人保密,不是她愿意把人想太坏,而是事以密成,言以泄败。
她不想在事还没做成之前就嚷嚷得众人皆知,到时候引得一众有心人跟风做同她竞争,那就得不偿失了。
还不如等她先下山挨家挨户地调研下情况,如果真的可行,等客户需求量变大后,她再去收同村人种的菜,还是可以实现共同富裕的。
如果蔬菜运输的生意做得好,后续还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售卖一些水产海鲜!
曾兰芷越想越觉得可行。
说干就干!
不得不说,前世在温市生活那么多年的曾兰芷,已经完全将温市商人骨子里的精明和生意头脑学了个十成十。
不说远的,就拿近几年本市最有名的温市“八大王”来说,试问哪个本地长大的孩子没听说过他们的发家史?
由于这年头的商品都被国营单位统购统销,定向采购。
所以早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本地就出现了一批个体经商户。
他们在五金、旧货、电器等多个行业异军突起。
在这个大米才2毛钱一斤的时代,他们年纯收入就能达到3万块,是真正的“万元户”。
虽然这些靠小零售起家的“八大王”,在82年都因“投机倒把罪”受到打击牵连……
但不可否认的是本地商人敢想敢做的精神,以及对市场有着十分敏锐且具有前瞻性的眼光。
而且作为温州早期私营经济的领头人,因为官方对“八大王”的处理,也让本市刚蓬勃兴起的家庭工业一下子被打了下去,致使当年工业产值下降了53。
很多商人更是干脆离开家乡,直接前往京市、深市等发达地区发展。
这一系列连锁反应,对后续整个温市的经济发展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想起“八大王”的结局,曾兰芷心有戚戚。
但历史的发展过程往往就是那么充满了戏剧性。
虽然97年这个罪名就被废除了,但由于实行“统购统销”的关系,“投机倒把罪”在当前还是干扰社会经济正常运转的重罪。
就比如,一个农民如果把自己家养的鸡下的蛋拿到城市里去卖,都有可能被认定为是投机倒把。
但温市“八大王”的发家史告诉曾兰芷一个道理,就是攫取财富必定伴有风险,只要是有商品流通的地方就有利润可图!
所以曾兰芷不仅要想做这个生意,还要快准狠地去做。
她没准备一直留在本地,所以她打算抢占先机,趁其他人没反应过来之前先提前做好蓄客工作。
她的目标就是在短时间内赚一波快钱,然后拿着赚到的第一桶资金尽快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