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帝辛纣王篇24
莫知云一直跟着帝辛,听到有人向他汇报,西伯侯回去之后,找到了姜子牙后,莫知云就知道,他之前的猜想成真了,历史上真的有姜子牙这个人。在听到岐周军队,在姜子牙的带领下,攻陷了黎国的防线,而且还并未损失多少人。 莫知云更加担忧起来,他现在发现,历史终究还是朝既定的轨迹发展了……
帝辛听完这些汇报,点着桌上的手指越发用力,莫知云甚至看到了他手上的青筋暴起,明显他的心情已经差到了极点。
帝辛的确心情很差,他原本打算灭掉东夷后,回去正好可以赶上岐周和黎国两败俱伤,他正好可以来个坐收渔翁!可现在一切全被那个姜子牙毁了!
帝辛也知道,这次真是放虎归山了,可他现在也无法改变这一事实。只得先专注打下东夷,毕竟搞定这里,才是大邑商的立国之本,要再重新想想办法了。
一年之后,帝辛凯旋而归,这次虽然没能彻底歼灭东夷,也让东夷损失惨重,很长时间无法恢复,可他脸上并没有半点喜悦。就在不久前,岐周已经彻底攻下黎国,并且损耗不多,对比帝辛这边,可以说损失非常小了。
这下事情彻底失去控制,帝辛现在要是再想动岐周,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只得先专心攻打东夷,把这片土地彻底拿下,再来攻打岐周。不过在此之前还是要想个办法抑制一下岐周的发展。
帝辛的确想到个办法,只是这个办法却遭到所有人的反对……
“臣反对!这几年下来,王上四处征战,加重赋税,以致使得民怨颇深!现在王上又要修建,这劳民伤财的鹿台!定会引起民众不满!”
听见帝辛要修建鹿台这件事,比干最先提出反对。
“王上,刚刚才经历一场战争,国库正是空虚之时,这鹿台不可建啊!”又一名老臣跪下进言道。
而后,不少朝臣都提出了反对,箕子这边也想上前劝谏,可瞥向胶鬲,见他摇了摇头,箕子便退下。
箕子也猜到了胶鬲的想法,无非是觉得这样会让帝辛丧失在平民中的好感,更有利于将来的起兵。
胶鬲的确是这样想的,他觉得这样下去帝辛定会失去,之前平民心中的好印象。那样他当年田耕时的人手,就可以撤回来了。毕竟那个计划虽然看似无可挑剔,可还是有漏洞的,大部分平民因为愚昧无知定会被煽动,可就怕那小部分理智的平民。
现在帝辛自己在这作死,那他就可以不用做这一步了,他只需引导一下平民,让他们以为帝辛修建这鹿台,只是为了自己享乐,从而苦了坐些平民,那样定会引起平民的愤怒。
加上这些年来,因为打仗,而越发沉重的赋税,足以让当年因为田耕,而感激他的平民怨恨上他。毕竟这些平民,可是只会记住,现在带给他们的苦难,不会想起这个帝王曾经的好。到时帝辛就是被贵族和平民两面夹击,两方都讨不到好处。
微子启没有胶鬲想的全面,可他也想到了后续引起的民愤,所以并未上前。
“予一人心意已决,从即日起有崇侯虎监督鹿台的完成。”
朝堂上比干继续跪着,可却终是换不回帝辛的决定。
下朝后,费仲和崇侯虎二人前来拜见帝辛,帝辛见到二人就知道他们要问什么,直接道:“予一人知道你们心中也定然疑惑,之所以这时修建鹿台,一是想充当武器库和练兵营。二是想作为粮仓,现在我们大邑商的粮仓储存并不完善,每年都能坏掉很大一批粮食。至于三……”
帝辛似是想到什么,顿了顿接着道:“三则是,希望震慑住,周围那些因为岐周,而蠢蠢欲动的诸侯国,让他们见识一下我大国之威。最主要的一点是,希望打开大邑商与西方蛮族部落之间的联系,虽然岐周有一定威胁,可予一人已经打算先攻下东夷,所以必须要另寻他法来抑制岐周!”
二人也明白了帝辛的用意,费仲还是忧心的说道:“那王上您应与大臣说明白,不然他们定然心生不满。”
帝辛满不在乎道:“不用,予一人无需向无关之人多做解释,而且这事没有尘埃落定之前,还是不要有太多人知道。”
崇侯虎上前也说道:“可王上什么都不解释,那无论平民还是贵族,都会把王上当成昏君的!”
帝辛依旧满不在乎的道:“予一人做事,为何要向这些蝼蚁解释?你们二人上前,予一人与你们讲解一下鹿台的修建。”
二人上前后,帝辛为他们讲起修建过程:“予一人打算在鹿台附近修建多个驿站,并且在黄河和渭水之间修建道路,将来与西方蛮族之间的贸易,包括将来的战争……”
莫知云在旁看着,他这才知道,原来鹿台不是给纣王享乐用的。想想那些年电视剧里演的……
呸!果然都是骗人的!
与帝辛商讨完,鹿台的大概细节,费仲便退下。
崇侯虎在一旁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向帝辛说道:“王上,臣还是觉得比起东夷,岐周更加具有威胁,应该先灭掉岐周。”
帝辛摇了摇头叹息道:“予一人知道岐周有一定的威胁,可要是先灭岐周,那东夷必定会趁虚而入!反观西伯侯,很重视自己的名声,纵使野心再大,也定然不敢背上谋逆的帽子!”
崇侯虎听完虽然还想再说下去,可他知道劝不动帝辛,也只得退下。
帝辛一脸疲惫,他扭头看向一直待在这里的莫知云,对他说道:“鹿台还有一项作用,我没与他二人说,你知道是什么吗?”
莫知云露出疑惑的表情,是什么他不知道的?
帝辛也被逗笑了,继续道:“等将来统一天下后,我要站在这鹿台的最高处,受万人敬仰!我要做第一个统一天下的帝王!”
鹿台还是照样建立着,可这仍然挡不住,上到官员下到平民的怨念之声。
这一切帝辛都知道,可他丝毫不在乎。而岐周那边的西伯侯,贤德的美名逐渐扩散在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