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第二届江家村发展大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阶段的工作已经完成。
江牧临拿出计划书,勾勾画画,把目前遇到的问题列出来,思考着解决办法。
前期发展没有经验,问题比较多,需要慢慢摸索出经验,后续才会更快速有效。
接下来,江牧临添添补补的,终于做好计划后。
而时隔一个多月的江家村发展大会即将开展第二届。
因为前期很多繁琐的基础建设发展,所以开会的时间就会比较频繁。
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开一次,等后续发展步入正轨,就没那么频繁,可能一季度,可能半年或者一年才开一次。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江家村第二届发展大会】开展的更顺利了一些。
条件也比第一次强了很多。
不止是村民们有了座位,江牧临和江里正他们也有了一张“主席台”。
第二届大会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建造村子的下水道排水系统,这件事就由建筑队和耕地组各抽派一些青壮完成,由江里正负责。
第二,山谷面积广阔,地形复杂,许多地区存在着危险,需要在事故易发地段竖立警示牌,提醒村民不要乱入,防止不可逆的危险发生。
这件事就由巡逻队剩余人员完成,江铁牛为负责人。
第三,山谷里存在的危险不止是险峻的地形,还有野生动物的威胁。
而能和动物打交道,并且不怕危险的就只有江牧临了,这件事就由他来负责。
第四,山谷出入口的防卫工作要提上日程了,随着村子的发展,村民的财产和人身安全要得到保障。
外界很乱,山谷即使隐秘,也有被发现的可能,所以必须要有足够应对闯入人员的防御措施。
这件事由江牧临和巡逻队完成,可看了一下已经被分出去挖下水道和竖警示牌的大部分巡逻队员,他能分到的就剩两人了,看来还得想办法增加山谷的人口啊。
第五,村子环境卫生问题,村民们没有这方面的意识,以前只是为了吃饱饭不饿肚子,对居住环境没有要求。
但一些疾病都是因为不讲卫生导致的,所以必须改变大家的陋习,培养大家讲文明、爱卫生的好习惯。
要在村民活动区域的道路两旁建立垃圾桶,在山谷偏僻的地方建立垃圾分类处理点。
不能在发展的同时把山谷这么美好的环境给破坏了。
第六,解决了粮食种植的问题,还要解决肉食蛋类等问题,人是杂食动物,要想身体健康,必须营养均衡,除了蔬菜瓜果个五谷杂粮,肉蛋类必不可少。
所以,要建立家禽养殖场,一些鸡、鸭、鹅,还有猪、牛、羊等,常见的肉类,都可以安排起来专门饲养。
大会开了两个多时辰后终于结束了,得到任务的开始寻找同伴,商量后续事宜。
时间已经进入九月份,耕种族这几天又开了许多土地,为了赶时间,边开地边播种小麦。
五六天后,终于播种了50亩地的小麦,随着天气的转冷,他们也不再开地。
于是除了平常伺候一下田地的除草,浇水,施肥等,他们空出来的时间都加入了其他队伍的建设。
说回挖设下水道的事,江里正选定了一些人员,沿着村里的主干道两旁挖了两条宽约一米,深约2米,长约两千多米的沟。
用红砖和水泥砌切而成,上面覆盖着一块块水泥网格板,水流汇聚从网格里流下,再由高到底,一直延伸到村子外的一条湖泊内,湖泊有许多分支,流向更低洼的山谷或峡谷内。
水泥网格板,是江牧临提供材料和技术指导,木工组制作模具,建筑队用模具加水泥和钢筋倒模而成。
网格板很结实,在建筑队精益求精的精神下,铺的严丝合缝,靠着水泥路面,连接处有弧度,可以保证路面上的积水很快流向下水道。
除了下水道的建设,村里的环境也在慢慢变好。
村民们自从家家户户都有了水厕,再也没见到有随地大小便的情况发生了,方便完的污秽被水流冲走,村子里也没有什么难闻的味道。
家家户户都学着江母,在山谷里移植了很多花草,栽种在门口,道路两旁。
形成了一条条绿化带,给沉闷的建筑带来一些活力。
村子里那条主路,两旁还每隔数米距离搭建了一盏路灯,灯架采用防腐木制作,高约三米,灯是太阳能灯,白天吸收阳光,晚上天黑就开启,照亮了整条道路。
在灯架下方还有一个陶制的三格垃圾桶,蓝色那格是可回收垃圾,黄色那格是其他垃圾,绿色那格是厨余垃圾。
这三种垃圾桶目前足够正常使用了,后期发展后,再看情况添加黄色医疗垃圾,红色灰色有害垃圾等。
而大家对这种改善环境的新规定虽然持认同态度,到几十年养成的坏习惯可不好控制。
于是,江牧临和江里正他们还特意组建了一支巡逻监督队,队伍里全是那些年老不能干农活的老人。
他们正愁自己没办法为村子建设贡献力量呢,这下有了用武之地,每天都拿着一根拐杖,在各个路口巡视,发展有乱丢垃圾,或者丢错垃圾桶,或者不讲卫生,随地吐痰,大小便的,就拿拐杖敲,管你是谁,还能大的过他们这些老人的辈分?
不听劝?那就别怪他们手下无情,敲的你满头包。
是以,在经历了几天适应期后,大家都逐渐习惯了,不再犯错。
关于村子里的卫生清扫和垃圾回收的问题。
由于村子人口少,还不足以支撑组建环卫队,所以经过开会表决,大家一致同意,由每家每户抽签轮流负责。
有江牧临的皮卡车,把回收的垃圾拉到处理点,焚烧或者掩埋。
为了方便江铁牛的巡逻队出去探查危险的地势做警示牌,江牧临从空间里拿出了那辆改装过的货车。
决定从村子里挑选一些人来学开车,毕竟有这个条件,有车,能开还是要开,还能节省很多时间和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