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孙传庭献策
朱由检瞄了施凤来一眼,施凤来吓得脖子一缩,黄立极就解气了。
朱由检好奇的问道:“既然是要升官了,孙卿家为何带半分喜悦之色也没有,反而好像是心事重重一般。”
孙传庭道:“三边总督的权力非常大,而所得的权力越大,那责任也越大。恕微臣直言,微臣自出仕以来只管一县之事,而如今要理三省之事,确实让微臣觉到有些力不从心之感。不过当今天下百姓流离失所,盗贼四起,正值多事之秋,皇上如此看重微臣,微臣定当为皇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由检走到孙传庭面前,拍了拍孙传庭的肩膀道:“朕认为你行,你就一定行;你认为你自己行,那你也一定行!”
孙传庭见皇帝如此信任自己,当场跪倒,道:“皇上如此信任微臣,微臣定不负皇上厚望!”
朱由检扶起孙传庭,道:“孙卿家的心事就是这些吗?”
孙传庭道:“回皇上,微臣的心事并非是陕西之事,而是另有其事。”
朱由检问道:“那你就说说吧!”
孙传庭向两边的人看了一眼,朱由检会意并让其他人退了出去。
孙传庭才道:“这些天微臣与卢监军探讨鞑子黄台吉之军事意图,终于有些眉目。”
朱由检一听是关于鞑子黄台吉的事,连忙追问道:“快快说给朕听!”
孙传庭赶快应诺道:“是!请皇上看地图!现在不只我们大明多地出现旱灾,其实鞑子也出现了旱灾。鞑子若要平安渡过此灾就必须去抢掠,抢掠不过只有四个选择:辽东的锦州一带、辽东的镇江一带、朝鲜、最后一个就是察哈尔部。现在锦州袁阁老与镇江毛文龙都回报出现了鞑子士兵的踪迹,但鞑子却迟迟没有动作。这很不附合兵法,如今鞑子需要抢掠财物才能渡过灾年,但却迟迟不攻城,只会加速消耗粮草。锦州有孙阁老镇守,虽进攻不足,但防守完全没问题。镇江方面更有袁督师坐镇,袁督师曾多次击败鞑子并使其不敢轻易南下。鞑子对他十分畏惧三分,鞑子便不可能攻击此处。其中只说明现在在锦州和镇江的鞑子兵马应是疑兵。朝鲜与镇江接壤,一旦鞑子进攻朝鲜,镇江一定能知道的,所以鞑子的主力应在这里,察哈尔部!微臣非常笃定鞑子应该是去攻打林丹汗。察哈尔部的林丹汗虽然一直有统一蒙古的野心,但性情桀骜不恭,反复无义,曾多次侵犯朱锦州。不过此人志大而才疏,贪财而无义,其下不少部落对其早有怨言。此人不是黄台吉之敌手,必败于黄台吉而西逃。微臣担心黄台吉吞并蒙古诸位而实力大增且少一顽敌,必全力侵犯我大明,那时大明北境的压力倍增。同时林丹汗西逃漠西定对大明西疆宁夏一带进行抢掠。如此东西夹击,边境安难矣!”
朱由检心中一惊,脑海中回想起:历史上黄台吉绕过袁崇焕防御的关宁防线,攻陷喜峰口、古北口等关隘,直捣京城。朱由检用手揉着地图上的察哈尔部,这察哈尔部刚好挡在喜峰口之上。若黄台吉渐渐经过察哈尔部的地盘,林丹汗一但发现黄台吉的军事行动,必定认定这是黄台吉的侵略。若黄台吉通知林丹汗需要借道,那林丹汗必定会暗中通知大明,好让大明与黄台吉打得两败俱伤,最后林丹汗趁机出兵迁灭黄台吉从而建立大蒙古帝国。
朱由检思索良久,问道:“孙卿家,你可有良策?”
孙传庭道:“从辽东回报军情至今已将近一月,以微臣推测此时黄台吉与林丹汗之间的战争进入了白热化。可速令孙阁老暗中偷袭锦州的疑兵,最好能全歼疑兵,然后看形势伏击黄台吉,同时可令袁督师北上直捣辽阳,威胁沈阳。”
朱由检心中有些跃跃欲试,但也怕失败影响自己以后的威望,一时间竟犹豫了。
孙传庭见此,一咬牙劝道:“皇上,此番黄台吉以为皇上刚登大位不便动干戈,才趁机出征察哈尔部,此时鞑子内部空虚,正是出兵的最佳时机,若错失此良机,此后再难有。若此番失利,臣甘愿领死!”
朱由检见孙传庭如此坚决,也下定决心道:“既然孙卿家如此有信心,那朕也不犹豫了,就如此定了,不过如何作战就全权交于袁督师和孙老了。”
孙传庭又道:“微臣以为军事之机不可泄,皇上可暗下密旨,让人八百里加急传与袁督师、孙阁老。”
朱由检让孙传庭为自己起拟密旨,自己负责盖印,然后吩咐王承恩让锦衣卫八百里加急发送到袁可立和孙承宗手中。
朱由检见辽东之事已经解决,便想商量一下陕西之事。
孙传庭却提议让新三大营的士兵参加辽东战场。
朱由检有些担心道:“如今的三大营虽已焕然一新,但朕还是觉得训练不足。”
孙传庭却道:“皇上,一名合格的士兵最好的训练场应该是在战场。没有上过战场的士兵永远都不是一名合格的士兵,即使训练得再长时间,即使训练得再优秀!”
朱由检听后,这金句蛮耳熟的,道:“不得不说孙卿家之言十分有理,但也不能全部派出去,你认为如何派遣?”
孙传庭道:“以微臣之见,三千营的三千精骑已训练三个月,可以全部派去。先锋营可派出五千人,神机营的火统这此年来因资金缺乏,难以保养,半数不能用,可派一千人,最重要的是多带火炮。”
最终,朱由检决定派曹文诏为主将,卢象升为监军,曹变蛟、吴三桂为副将。曹变蛟暂代的锦衣卫指挥使之位由新科武进士李若琏代替。
朱由检终于可以问孙传庭道:“孙卿家应用何方法平定叛乱?”
孙传庭道:“依臣之见,首先要大力宣传皇上摊丁入亩的政策,然后开仓赈灾,兴收水利,肃除贪官,则陕西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