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相伴
【最务实的陪伴,是想你所想,解你所需。】
田义的嘴,一张一合,叭叭地讲个不停,毛毛只觉看着很晕,它一直沉默不出声,田义就一直碎碎念,好像在逼它做决定。
不过,毛毛虽然只是一只宠物犬,但它很有灵性,它能感受到田义的急切、唐淇的期待,也能感觉到星星的孤独,既然主人觉得他能堪重任,那他便接受吧,左右不过是多照顾一些人罢了。这么些年来,他照顾田义也累了,若是将来田义能由别人照顾,他多腾出些精力来照顾和陪伴那些孤独的孩子,倒也是个不错的结局。
千言万狗语,最终,都汇聚在一声吼叫里。
“汪!”
……
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田义每逢休息时间,都会带着毛毛去学习,在成为孤独症治疗犬和陪伴志愿者的路上,相伴相努力。
通过线下学习,田义越发觉得自己的决定很英明。虽然动物治疗法的治疗效果难以量化证明,也缺乏对照试验和权威数据支撑,但不可否认,通过国内外许多尝试案例,会发现经过特殊训练的狗狗,在孤独症辅助治疗中会有几个明显的作用。
首先,是引起共鸣。孤独症治疗犬用天真纯朴的心灵更易获得人们的信任与亲近,它们具有善于陪伴、不抱怨、容易依赖、心理简单等许多优点,会让孩子感到慰藉和治愈,这有助于帮助孤独症患者克服偏执的情绪。与此同时,孤独症患者的表情、行为往往都异于常人,他们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旁人很难理解他们,但狗狗感知人类情绪的方式不同,能比人更好地去理解孤独症患者的情绪与想法,从而与他们产生共鸣。
其次,从物理治疗角度看,孤独症治疗犬也能安抚人的心灵。有的人或许不喜欢狗,觉得遛狗是项麻烦又费事儿的行为,甚至觉得狗毕竟是动物,不够靠谱,万一兽性大发还会伤人,但对于孤独症患者来说,如能通过跟狗狗的互动而获得更多的运动与锻炼,产生多巴胺,有利于缓解一些症状。同时,通过拥抱、抚摸狗狗的行为,还能缓解挫败感和孤独感,甚至能触发催产素的释放,从而减压。
最后,孤独症治疗犬在辅助治疗过程中,因为会逐步参与患者的生活,忠心陪伴,会成为患者生活中的一片绿洲。在孩子和狗狗建立亲密且相互信任的关系后,其他人可以通过狗狗作为桥梁,从而跟孩子建立一个新的交流渠道。就像那天星星在田义家,因为毛毛的关系,唐淇和田义便跟星星多了不少交流。
因为这些作用,田义坚定了锻炼毛毛成为孤独症治疗犬的想法,并带着它坚持训练。训练第一步,是社会化。
一般来讲,没有充分社交的狗,会表现出恐惧或侵略犬,虽然毛毛作为金毛狗,自带温柔属性,但日常它也主要跟田义及与田义有关的人亲近。因此,毛毛也需要经历社会化这样的过程。
这个过程很简单,需要安全且愉快地将狗狗暴露给不同的人,如陌生人、儿童等,设置的场景也需要多样化,不同的房间、街道、停车场、公园,或者其他一切狗狗可能遇到的地方。通过让狗狗感受大量的噪音、不同的遭遇、在不同条件下被许多人接触和说话等,来完成社会化训练。
比如,田义带着毛毛,唐淇带着星星,他们一起去逛超市,这是一种创造性的尝试。
星星原本很抗拒去这种地方,但因为有毛毛的陪伴,他竟没有逃避。毛毛其实也是第一次逛超市,只觉得新奇,还好它最近接受了各种社会化训练,心里淡定不少,再加上田义叮嘱多次的“保护星星”任务,它昂首挺胸,打起十二分精神。
当毛毛出现在超市时,很快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不少人凑过来想亲近看看、摸摸,在此过程中,他们不可避免地要跟星星交谈。
这些对话和社交互动,早在唐淇和田义的预测之内,答案也是教过星星多次。
“狗狗名字是什么?”——毛毛!
“这是什么狗?”——金毛!
“狗狗多大了?”——5岁!
熟悉的问题、可管理的答案,虽然星星是孤独症儿童,但也觉得这样的对话与交流很安全,压力或焦虑感明显减少,还增强了信心,且有助于他将注意力集中在社交互动上。这种练习社交技巧和使用语言的方式,的确更安全有益。
就这样,不仅毛毛成为了星星的陪伴犬,田义也成为了唐淇的陪伴者。
很长一段时间,他们都没有再去纠结过“关系”和“身份”问题,只是默契地陪伴,彼此互帮互助。
在学校时,一切如常,他是星星的班主任,她是校医,每天都忙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是在食堂遇见、做同桌一起吃饭的频率增多,可言谈中的疏离感却消失殆尽,这一点,腾冲感受最明显。
“田老师,行啊!”
“怎么了?”
“这么快就给唐医生哄好了?”
“哦?以前有不好过?”
“你忘啦,上个月唐医生对你还……呃……有点特殊。”
“有吗?”
田义暗暗一笑,他很想告诉腾冲,其实现在比以前更特殊。不过,这种事,连当事人都没明确呢,还是不要无畏扩大影响。
“有!不过也不难理解,唐医生是明事理的人,拎得清,你但凡多照顾照顾同事孩子,自然就……这个无关教育公平问题,纯属人情世故!反正你又不会因为对谁好,而去对谁不好的!”
“那当然,健宁学校的存在,本就是对教育公平的最好诠释!”
“啧啧啧,可以啊,才来了接近一学期,就已经get学校真谛了!不得了,了不得,田书记,未来可期。”
“多谢腾校长捧场!”
两人越说越来劲,还冠上了玩笑“头衔”,气氛甚好,原本多少有些社交恐惧症、喜欢独处的田义,在这所特殊的学校里,找到了越来越多的归属感。这份归属感,既来自学生的依赖,也来自同事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