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听见画的声音 > 第59章 经典

第59章 经典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书,是解忧良药,也是渡河之舟。它未必能带来好运,却可以助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腾冲:“哥们儿,你的发箍和眼镜掉我车上了。明天给你带办公室去?”

    田义:“不用,扔吧,我不需要了。”

    腾冲:“什么意思?是我见不到你,还是你见不到我?”

    腾冲心中有些慌,暗叹难道自己没完成校长的任务?一番旁敲侧击下来,反而给田义吓跑了?不过,田义随后回复的几个字,给了他一颗定心丸。

    田义:“明天学校见,包你秒懂!”

    ……

    十分钟后,田义坐在理发店椅子上。对于如此晚见到田义,他的惯用理发师tim一点也不意外。

    “刚创作完?你很久没来,头发长了不少,这次依旧老规矩,简单修理,不变造型呗?”

    “不,剪短。”

    “什么?艺术家要改范儿?”

    tim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认识田义近三年,基本每两个月都会给他理一次发,但造型相对固定,一直是中长的微卷黑发,有点类似德国网球明星茨维列夫,不算长,不用扎,但绝不是男生惯剪的短发。总之,看上去很有艺术特质,配上田义棱角分明的脸庞,尤其是绝美的下颌线,的确好看。

    “我现在的工作,头发长了些,不方便。”

    “啊?这样啊……”

    见田义直接闭上了眼睛,略有些疲惫的样子,tim只当他一如往常,创作辛苦,疲惫不愿讲话。虽震惊于他的决定,却也不好多问。手持剪刀和梳子,反复打量镜中的田义,托腮凝神思考了一瞬,便挥舞着手中剪刀,开始动工。

    一开始,tim还有些犹豫,但越剪越有感觉,很快完工。看着镜中满意的作品,他忍不住感慨:“不错不错,果然长相很重要,高级的脸,什么发型都能驾驭。”

    田义睁开眼,盯着镜中的自己,有一瞬惊讶,但很快勾起唇角。原来,改变并不是可怕的事,接受起来,也没那么难。

    如今的田义,没有了背头、微卷中长发,变成了比板寸也没长多少的短直发,看上去刚毅不少,额前留了些许刘海,又保留了一些温柔,总之,整体造型比起以前清爽干净,瞬间有种“潮男从良”的感觉。

    不过,必须承认,因为他立体的五官,即便变成如今这般略显普通的发型,依然帅气十足,且是与以往完全不同感觉的帅。以前是浓郁艺术风,现在是阳光少年感。

    换了发型,转了心情,田义离开理发店,双手插兜,慢慢往家走。

    一路上,他都在细数,经过这两天的折腾,他还有没有需要交代的遗漏之处。

    忽然,他想到了什么,猛地停下脚步,一拍脑袋,怎么偏偏忘了最亲的人!

    坐在路灯下的长椅上,田义稍加思索,敲了一段话,然后毫不犹豫地发送出去。

    “爸,您当了一辈子教师,我却只能坚持一周,这差距似乎太大。我不想放弃,还想努力试试!毕竟,有人在等我,而我也貌似并不能轻易放下。”

    短信发出,许久没有回音,田义想,或许父亲早就睡了。他起身,继续往家走。在进门的一刻,他不仅收到了回信,还有一本附赠的电子书。

    “小义,你总是带给我们很多的意想不到。选择这份工作,令我意外;有过放弃的念头,让我惊讶;但最终选择坚持,让我欣喜。这让我确信,我的儿子真的长大了,不仅是年龄,更是心智。既然选择成为教育者,那爸爸建议你多听多看一些脍炙人口的有益教诲,汲取更多丰富和指导自己的理论与经验,绝对是好的。下面这本书推送给你,或许,你可以将它作为一面镜子,给你在做人、为师方面以启迪。以前你总说爸爸不懂画,说我浪费了你爷爷的绘画基因,我现在则说你不懂教育,未来的路还长着呢!不过没关系,我们一起互补,希望将来都能成为彼此的知音。”

    读完信息,电子书也接收完毕——《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苏霍姆林斯基的大名,田义在准备教资考时学到过,知道他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毕生精力都投入在教育事业上。然而,当时只把这作为一个重要知识考点,并未真正深入学习与研究。

    但他知道,父亲从不做无用功,能推荐这样一本书,一定有其深刻含义。

    若有所思地点开目录,田义瞬间被吸引。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和重要动力”“行为训练是自觉纪律教育的一种方法”“智慧与双手”“发现每个学生独特的人格之美”“劳动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谈语言的教育作用”“没有信任便没有教育”……

    田义知道,苏霍姆林斯基的经验不在特殊教育,可教育是大范畴,首先有教育,而后才有下面的分支。他迅速将这本电子书资源导入平板电脑中,如饥似渴地读起来,越读头脑越清晰,越读内心越充实,那种力量大增的感觉,像是大力水手吃了菠菜。

    凌晨时分,田义已经读了一半。若不是考虑到明天一早还要上班,他真想一口气读完。不过,他也知道,经典的东西不在乎一时读完,而需要慢慢思考与体会。

    躺在床上,双手交叉枕在头下,田义细细回味着过去两小时从书中汲取的养分。

    “30年来的教育生涯使我确信,没有对个人生活的热情关怀,没有对学生精神生活深思熟虑、细致入微和知轻知重的洞察力,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这是令田义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段话。他不禁反思,自己如今的窘境,是否跟对孩子们了解不够有关?

    虽然开学前熟读资料,并挨家挨户做家访,但多少有些流于形式,客观上讲,也的确疲于应对,因此没有对每个人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从目前来看,他与星星相处得最为融洽,除了因为星星本身病情较为稳定,一直有谨慎细心的外婆陪读,更重要的是,因为各种原因,他对这个孩子最为了解。这也侧面印证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精辟的话,在特殊教育领域,依然适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