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五科状元
科举考试试卷先是分送给各级阅卷人员进行评阅,而在下级的主考官员会将质量较高的卷子呈送给上级主考官员,层层相扣。
隋朝开创了科举这一“鲤鱼跃龙门”的制度,给寒门学子以改变命运的机会,虽然绝大多数的官员还是会出自五姓七望这些世家门阀之中,因为平民根本没有钱读书。
“这真是一篇好文章!快,呈上去给房大人批阅”
“惊世之作!惊世之作!”
这次科举考试的改卷主考官是房杜二人,所谓房杜,则是李二的两个智囊,所谓,房谋杜断魏吵吵,剩下的魏吵吵,自然就是头铁第二人魏征了,如今的第一人,肯定要属陈平安了。
房杜二人也是微微一愣,一般能让副考官有所反应的考卷一定是进士及第,甚至名列三甲也是完全有可能的,而让副考官能有如此激烈反应的,会是怎样的作品?
他俩心中有所好奇,只是等待副官将试卷送至自己面前。
唐代的科举是不糊名的,考官便可以直接看到考生的名字。
看到陈平安的名字,房玄龄便是气不打一处来,好好的公主驸马,好好的公主岳丈,被这么个小子截胡了。
杜如晦作为朝中大佬,自然也是知道些内幕的,于是便是用别人都听不到的声音讪笑道
“玄龄啊,是不是就是这小子是陛下看中的料啊,抢了高阳公主”
“玄龄啊,你可不要公报私仇;就算这小子才能不那么行,也要给陛下一个面子,不要给的成绩太差了”
“老夫是何人,岂会徇私舞弊,我也想看看这小子有几斤几两。”
这卷子呈上来,便是大气磅礴
陈平安没有系统加成的书法誊抄,字迹虽称不上书法大家,但在应试众人中绝对也算中上水准的。
杜如晦先拿过了考卷,一把审阅了起来。
房玄龄看着杜如晦的表情,时而凝重,时而点头,时而赞叹。
“真乃百年难遇之佳作啊,历史上诗词歌赋能与之媲美者,不过尔尔”
房玄龄也是一把夺过,感觉到自己的胸腔好似火炉,心脏恨不得从嘴里跳出来。
作为王维生前的绝笔之作,文笔自不用说。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过去了一千多年仍可以历久弥新,熠熠生辉。
但如果非说王维的《滕王阁序》有什么缺点的话,取材的意境却是从宇宙无穷的幻想中联想到现实的不被重用,而陈平安的改动使得他的意境又上升了一个档次。
也有人甚至跟着念起来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高祖文公,稍逊风骚;一代天骄,西楚霸王,只识红颜落乌江;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由古至今,数说天下英雄,列位考官虽是文官,读来却也觉得热血沸腾。
能写出此等文章的人,必定身怀大才。
杜如晦暗叹道:“陛下慧眼如炬,玄龄你输得不亏啊”
“关老子什么事,那是房遗爱的事”
“都一样,都一样,怎么还生气上了,唉,玄龄,别走,你别走……”
但这份卷子已经是毫无疑问的是状元之作了,自此,陈平安之名在大唐文人算是彻底闻名了。
甚至有他的迷弟开始给他取绰号,如“诗佛”“诗鬼”“诗仙”的,诸如此类
随后,又是一切照常,其他考官则是继续审卷,但在看过陈平安的文章之后,再看其他的文章仿佛就是在一堆答辩中找一些不那么答辩的。
……
策论的题目【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
而策论更是万人瞩目的考题,题目是土地制度。土地制度是封建制度绕不开的伴生产物
土地,乃是封建王朝两千多年的根本,统治阶级的皇族和世家都是大量土地的拥有者,其本质都为地主。以土地为策论的根本,
乃是对国家根本的治理。历朝历代的土地变法,无不牵动着大量地主的利益变动,每个朝代的土地变法都是举步维艰。
而这道以土地为策论的题目确实给了这些殿试的学子一些巨大的难题,别说是这些学子,就算是这些名臣要说出个所以然
或是行得通的办法,也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若是回答的过于浅显,不敢深入,便只能浮于表面;若是回答的过于深入,甚至会引起朝野的震荡;绝大数学子即便有这种才能
也不能够全部显露出来,所以古代常有一个词叫做“大智如愚”,自作聪明的人往往都活不太长。
而李世民也是有一个有伟大抱负的君王,或者说他更想看看陈平安会给他怎样的回答。
对于陈平安来说,这显然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土地是一个极其宽泛的内容,策论不同于诗文,不是内容的简单堆砌,
是对朝廷制度,农民境况,世家利益的综合感悟。
陈平安先是回顾了从周代的井田制到唐代的均田制,均田制可以解决一部分的封建社会土地集中和分配不公的问题,而无论是
何种制度都不能抵消天灾人祸对农民的影响。农民的私有土地被大地主买卖,占有,吞并乃是一种必然现象,人民疾苦的根源便
是来自于粮田的流失。而摊丁入亩【按人口收税】的收税方式更大的加剧了人民痛苦,继而提出了测量农田和摊地入亩的收税方式
【即按地的面积收税】,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隐性人口。他还在一条鞭法的基础中提出了适合大唐的改良性建议。
陈平安还指出由于农业的专业型人才过于缺乏,个体式自给自足的农业必然导致低产量,继而介绍了曲辕犁等农具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
若是减少一半的农业人口,则农业人口会分散到更多其他的行业,促进其他行业的发展。
他还指出军队战时准备,闲时农耕的方略必然导致军队战力不足,屯田戍边应当迁移更多的农业人口过去。
而农业的人口占比越少,越能说明国家的繁盛富强。【这在以农业为中心的古代社会是不可想象打的】
陈平安的策论如同平地起惊雷,在李世民看来,无论他此前有何等优秀,武功如何,文采如何,都决然比不过这篇策论,这篇策论论的是国家之本
动摇的也是国家之本,而这篇策论一内一外都说到了李世民的心坎上。
内是世家垄断土地导致人民难以富足,外是戍边军士战力不足难以平定方圆。
【在李世民登基初期还是强敌环伺,到中后期平定突厥后才有“天可汗”之称,如今所说算不得危难之间,也绝不算太平】
而考官在批阅到此等策论之时,他们也只能知之尔尔,便是级级上报给主考官杜如晦。
而杜如晦在看到这篇文章后,也知道陈平安凭借着这篇策论,要么一飞冲天,要么就寂寂无名。
这是创新之作,动世家利益的蛋糕和实践往往都举步维艰,但一旦成功了,那便是名垂青史,他也是没有多做停留便上报给
了李世民。
………
与此同时,明算科的考官,也是对陈平安这个名字感到好奇。‘
而对他的好奇,不仅仅是在算数上,则是对于他对鸡兔同笼的算术法。
这个时候的阿拉伯数字还没有传入中国,而陈平安在考卷上做的最多的事居然是写明
“1是一,2是二,9是九,二十又九则写为29”
在孙子算经上的常规解法上一般是:上置三十五头,下置九十四足。半其足,以少减多,再命之,上三下除四,上五下除七,下有二除上五,即得。
而陈平安在介绍了阿拉伯数字的概念后便是列出了一道二元一次方程便是轻松解决。
而在另一道勾股定理的计算中,陈平安更是引入了未知数概念,将传统的勾三股四弦五发展为未知数a,b,c
主考官李淳对这份考卷大加赞赏,其实甚至有些概念他自己都没有看懂,但是阿拉伯数字的简易计算代替了算筹的繁密计算,仿佛是为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而且,算数一科,答案对了为准,过程并不会大加苛责,也就是说就算你前面的演算过程都是错的,只要答案对了就还是对了。
陈平安又是毫无疑问的明算科第一。
………
明经科的主考官是孔颖达,陈平安的名字他自然认得
都不用孔颖达徇私舞弊,能教诲自己的人怎么不可能拿不到第一呢,他仿佛也看到了儒学在他和陈平安两人手中发扬光大的那一天了,但为什么是他在前呢,可能是因为他姓孔吧,孔子的直系血脉。
………
明法科只是对大唐条例的简单背诵与应用,拥有系统的陈平安基本都是以满分过关,可惜的是他并不能以匪夷所思般的成绩获得主考官“关怀备注”的追捧,只能说平稳且生硬的把他排到了第一。
至此,科举省试的名次已经出来了,陈平安,五科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