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仁厚之治
“娘,你听到了吗?天上的神仙都对我们说了,裹脚缠足是封建陋俗,是恶臭的陋俗!”
她颤动着身子,只觉得前所未有的畅快,之前这位母亲只觉得悲哀,为女儿悲哀,为自己感到悲哀,为天下的女子感到悲哀。
现在她终于能够抒发憋在心里几十年的这口恶气。
她到现在仍然在想着,如果那个时候人们就已经知道,裹脚缠足是以陋俗,当初那个小姑娘也不会死无全尸吧?
“小玉儿,我们走,娘带你去玩儿,以后再也没有人敢让你裹脚了,就连皇上来了都没用!”
皇上的权力再大,能和天上的神仙作对吗?
“娘,以后小玉儿都不用脚脚疼疼了吗?”四五岁的小姑娘抬起头,眨着乌黑明亮的大眼睛。
“当然了,以后谁再敢跟你这么说,让你缠足,那就是对神的大不敬,以后会遭雷劈的!”
这位母亲温柔的捏着女儿的脸蛋,说到最后遭雷劈的时候,刻意加重了语气。
“哇,那他们好可怜,还要遭雷劈哦。”女孩还不明白,她躲过了一场怎样的苦难。
“小玉儿你错了,那些人怎么会可怜呢?有些人不断的压迫我们,把我们拘束在这方宅院里面,你觉得谁才最可怜?”
小女孩听到这句话,努力的歪着脑袋,仔细的想了一会儿,最后指着她母亲。
“对,他们不可怜,娘才可怜,以后小玉儿要保护娘亲!”
身后的祖母见她们就这么离开,欲言又止。
她本来想说这就是女子的命运,女子怎么能不缠足呢?如果要嫁到夫家,这是会被夫家看不起的。
但是她突然感觉一阵心悸,仿佛有什么危险的事情要发生。
老人隐晦的看了一眼天幕,最终还是闭上了嘴。
自从神迹降临之后,宋朝已经改变了很多,或许这里真的要变天了!
与此同时,除了宋朝之外,宋朝之后的其他朝代,那些女子也纷纷扔掉了为女儿,或者是为孙女准备的裹脚布。
有更激动的人,甚至气的把他们脚上的裹脚布全都烧掉,不留任何痕迹。
几乎每个地方,都能听到一些女子或悲或喜的笑声,哭声,此起彼伏。
那些皇帝们也是精明的,比如说宋神宗和朱元璋。
他们在神女说出封建陋俗那一瞬间,就已经下令禁止天下所有的女子裹脚,若有强迫女子国家的人或是家族,违者当斩!
一时间各个时空皇帝的诏令从皇宫发出去,然后传到更远的地方。
秦九当然不知道,她随口一提为各个时空的人们带来怎样的影响。
原本她计划中是没有这一段的,毕竟裹脚陋俗,这已经是现代人们烂大街的认知了。
但是当她录到那一段的时候,就突然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要把这几句话添进去,不然肯定会有所遗憾。
于是她想也不想,就随机应变,加上了这么几句。
…
【要说裹脚是封建陋俗,已经是烂大街的认知。
但是前段时间发生了一件令小博主非常震惊的事情,那就是现代网上竟然有人带头宣传三寸金莲有多么好,甚至还有卖裹脚布的店铺,而且销量非常不错。
不得不说,小博主那一刻的三观已经被震碎了,拾都拾不起来的那种。
古有前人被迫裹脚,现有人拼命裹脑是吧?
这简直都无力吐槽!
好了,缠足裹脚这件事情就不多说了,有些人是真的劝不醒的,不撞南墙根本都无法回头,有些时候估计只能被天雷劈醒吧。】
清朝。
乾隆看着天边金色云彩隐隐泛出一点乌黑,瞬间开始慌了。
难不成神女已经气到,连他这个皇帝也一起劈了?
使不得,使不得啊!
他这就下令,让天下所有的女子都不得裹脚,违者诛连九族!
就在乾隆跳脚,命令无数人向天下发布诏令的时候。
天空突然闪过了一条蓝紫色的闪电,这条闪电横贯了半边苍穹,最后狠狠的劈在了某处。
可能是心理作用,乾隆总觉得那个方向隐隐约约传来了无数的惨叫声。
乾隆:“!!!!”
到底是谁,到底是谁?一点脑子都没有吗?神迹都还没有结束呢,就在逼迫人裹脚!
裹你大爷!
宋朝。
这个时空也出现了一道巨大的闪电,闪电横贯苍穹,如同天雷一样散发着威严。
那个之前要给小姑娘裹脚的祖母看到这副场景,人都快吓傻了。
她那儿媳妇说的竟然是对的,原来不听神秘劝阻,执意迫使别人裹脚的人,真的会遭雷劈啊!
这时候她突然非常庆幸,庆幸儿媳妇反应及时,不然到时候被批的人就是自己了!
…
【咳咳,裹脚的话题先告一段落,接下来继续盘点马皇后。
在明朝建国,朱元璋最终登基皇位,成为了大明开国皇帝的时候,那时候马皇后已经36岁。
但是她并没有因此享受,而是尽力的帮助自己的丈夫。
我们想到朱元璋,就会想到他的各种刑罚,想到他大力处置那些贪官,朱元璋的残暴还是非常出名的。
然而马皇后却和她的丈夫不一样,马皇后的一生都在倡导“仁厚之治”,这是马皇后一生的准则。
她和当初的长孙皇后一样,这两位传奇皇后,就连很多经历都非常的相似。
马皇后不仅生活非常简朴,他也带头节俭,甚至还把节俭出来的食物还有钱财,送给那些受灾的百姓。
她同样也不赞同外戚干政,朱元璋想要对马家封赏,但马皇后却拒绝了。
所以明朝以后,马家人真的很少有人在朝中做官,这一点她当然不只是为了丈夫,也是为了大明的天下。
马皇后和其他的妃子同样能够和睦相处,同样也是深明大义,经常提醒和劝诫朱元璋,对待大臣要仁厚,赏罚公平才可以让人信服。
她也主张大力发展太学,也提醒朱元璋如果想要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在培养人才的方面加大功夫。
她想的非常深远,就连那些学生的父母,和妻子儿女,也都考虑到了。
朱元璋也采取了他的意见,给那些太学生发粮食,甚至这个制度也一直延续下去,为整个明朝的人才培养,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而纵观历史上的各朝各代,明朝能够比一些朝代拥有更多有才学的人,离不开这种制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