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大明好圣孙
【其实提到明朝,我们能想到很多人,比如开局一只碗,后来却坐拥天下的朱元璋。
能够想到五征蒙古的朱棣,宽厚仁义的朱高炽,以及御驾亲征好圣孙朱瞻基。
纵观整个华夏历史长河,这些皇帝也是非常优秀的。
然而明朝拥有白手起家,高筑墙,广积粮,打遍天下的祖宗,以及这么多英明的君主,也避免不了出现一个北狩蒙尘的皇帝。
他是明英宗朱祁镇,被后世之人调侃为叫门天子,大明战神。
他做过的那些事,为天下人所不齿,让盛世大明由盛转衰,无论是军队的将领还是朝廷的官员,一度出现了断层。
有人说他葬送了大明两百年的基业,被称为千古罪人也不为过。
是功是过,留与后人评说,让我们来听一听大明“战神”朱祁镇的故事。
朱祁镇是大明第六位皇帝,他的父亲是大明好圣孙朱瞻基。
朱瞻基的出生,其实涉及到一个比较有趣的历史故事,他出生的那天晚上,自己的祖父朱棣做了一个梦。
朱棣梦见洪武皇帝朱元璋赐下一个大圭赐给了他,还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
在那个时代,大圭可是象征着权力,那么这个梦,也就代表洪武皇帝对他非常认可。
朱棣醒来之后,心中那个激动呀,这时候又听到有人说孙子朱瞻基降生,更是喜上加喜,所以他对于这个孙子格外重视,后来甚至直接封为皇太孙。
皇太孙朱瞻基,果然也不负众望,他继位之后就平定了藩王的叛乱。
在位之时更是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民生的措施,复业流民、赈灾救荒……
更是开创了明王朝的永宣盛世。】
秦九伸出手像是拉窗帘一样,拽住了一条绳子,紧接着天幕的画面又发生了转变。
辉煌的宫殿中,朱瞻基坐在轮椅上,他看着下面的大臣,语气郑重。
“昔日,汉朝和唐朝的君王,文帝、太宗能虚心纳谏,文帝慎用刑律,太宗开启贞观之治,都是因为他们为人和善,勤政爱民。”
“朕应当他们学习,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于是明宣宗广开言路,还颁布了一系列减刑措施……
秦朝。
嬴政正在和自己刚刚招揽过来的几位大才谈心,他一边同萧何说着话,一边看着天幕。
反正这是来自后世大明的朝代,距离秦朝已经很远了,他们其实也就当乐子看。
“这朱瞻基还是不错的,开创了一个盛世。”嬴政点头,表示认可。
不过,他听着天幕上面那个大明皇帝朱瞻基说的话,有些不太理解。
这个大明好圣孙朱瞻基提到了汉唐,甚至说到了唐太宗,为何没有提及自己?
难道他的功绩,不值得被后世的皇帝们牢记吗?
嬴政心中有微妙的不满,不过他后来想到秦朝二世而亡,心中有再多的不满也散了。
一个只传到二世的朝代,谁能记住?
他只要想到这里就忍不住磨牙,觉得胡亥去的太早了,就应该把这家伙丢到服役的民夫那里好好调教,最好被送去修长城!
他们秦国传了这么多代,百年的积累,全都被这家伙给败完了。
他嬴政怎么可能生出这么败家的玩意,这肯定不是自己的血脉!
始皇陛下坚决不愿意承认,甚至还默默捏起了拳头。
旁边的萧何识趣闭上嘴,安静地站在那里。
他总觉得有一种老虎要炸毛的感觉,反正就格外的危险!
萧何保命的意识还是非常强的,比如他当初没有想着立即逃跑,就是觉得肯定逃不过始皇的追捕。
与其逃出去被人狼狈的一拉回来,不如一开始就表现出良好的态度。
始皇帝又是一位爱才的人,肯定不会立马杀掉自己。
能保住小命已经是萧何最大的奢望了,没想到他来到这里之后,居然还能够被始皇帝重用,这是他想都不敢想的。
他也在心里默默捏起了拳头,不过这次捏拳头并不是被气的,而是决定要报答始皇的知遇之恩。
至于一早背包袱跑路的好兄弟刘季?
不好意思,他不认识这个人。
萧何这么不动如山,而且心态还非常稳的样子,让旁边的陈平格外羡慕。
都是汉朝那边的开国功臣,萧何怎么就能这么轻松呢?难道不怕之后哪里做的不好,被始皇帝拉出去斩了吗?
这显得他就跟个毛头小子一样。
不对,他也不大啊!
还是一位青葱的少年好吗?
…
汉朝。
如果说始皇帝带着众人一起站在那里,已经非常给面子的话。
这边的汉武帝甚至已经喝上了小酒。
还打算拉着他的外甥霍去病一起喝,因此被卫子夫偷偷瞪了好几眼。
“不就是喝几口酒吗?听故事不喝酒,这怎么有意思呢?”汉武帝嘀咕着。
…
唐朝。
相比于看戏状态的秦始皇,汉武帝和隋文帝,唐太宗李世民就非常认真了。
因为那一位明朝的皇帝提到了自己,肯定了他贞观之治的功绩,这让李世民的心中颇为欣慰。
“原来朕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名声,都已经传到了后世这么多朝代了。”唐太宗没忍住笑了两声。
“陛下身为天子,岂能如此情绪外露?而且纳谏向来是明君的传统,陛下想要成为明君,为李唐开创繁华盛世,这不是非常正常的行为吗?”
魏征趁机蹦了出来,二话不说开怼。
李世民:“……”
他还真是怕了魏征这厉害的张嘴。